郝春梅接话说:“李主任讲的很有道理,咱们沙梁县一中花年薪三十万聘回来的那个校长,叫卢永宽吧,这都三年过去了,刚工资都挣走一百来万了,情况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生源过去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只是成绩,稍微比以前强了那么一点点,还是因为把老师逼在学校里,比过去每天多上两个小时的班才搞起来的。现在,老师们的待遇还跟以前一样,工作量反而更大,工作时间更长,老师们怨声载道,都带着情绪上课呢!将来能有个好!”
姚德福又接着说:“我听说那个卢永宽原来是哪个县级学校的副校长,为了出去挣钱,办了停薪留职,到一所私立学校应聘了个副校长,干了几年,又来咱们这里应聘上的。这种人,纯粹就是为了挣钱,根本就不是真正干事业的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来个外地人,在做法上跟本地人有差异,大家一时觉得新鲜,就以为是好的,时间长了,就露出本相来了。再说,外面的人来咱们这儿,本身就对咱们这里的人和事儿没感情,脑子里只想着挣钱,所做的事情也都奔着钱去的,自然就不会真正为本地的民生考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是常事儿。”李飞燕笑着说,“其实,真正要想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自力更生,靠发掘本地人才,才是治本之策。像你们两位,我觉得就是咱们沙梁县的大才,只是以前的领导不会使用而已。”
“外科方面,不是我自夸,我自认为咱们沙梁县没有比我强的;同样,在妇科方面,我也不是吹捧郝院长,绝对是郝院长最强;这个自信,我们还是有的。”姚德福笑着说,“只是,在解决这个病人少的这个问题上,我也承认,力不从心。不过,我觉得李主任年前搞出的那个乡镇卫生所医生培训班,确实是解决这问题的一个好的办法。”
“刚靠那一个办法,我觉得还不能真正扭转局面,所以,我今天叫你们两个过来,就是想请你们两位专家,今天回去后,好好谋划一下,每人组建一个精干的医疗队。姚院长,你以咱们县医院各科的医生为基础,组建一个综合医疗小分队,尽可能把各科室的人都能安排进组。反正,咱们县医院现在患者少,每科抽调一个人,对医院的正常运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你们这个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下去巡诊。我们要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走,到了每一个乡镇,我们再每一个村社,每一个村社的走,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医疗小分队,要走遍咱们沙梁县的每一个村落。在每个村,咱们暂时确定驻村两天。去了以后,主要干两件事情,一件是做义诊。也就是义务帮助村民查病,对每一个村民都认认真真的做一次疾病筛查,然后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份个人身体情况的档案。这个档案,一式两份,给乡镇的卫生所留下一份,为他们将来对村民的诊疗做参考。另一份,我们带回来,在县医院存档。”
“我听出一点儿眉目了,”姚德福接话说,“这样一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的医疗档案我们就有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了这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可以对这些档案做分类分析,哪种病最多,哪种病分布在哪儿,分布人群的年龄结构如何等等。这样,你们县医院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把医生派出去进修,等这些进修的医生学成回来,就在县医院专门开设这类病的专科治疗。然后,再让我们乡镇卫生所的职工到那些有这类病的人家去做工作,这样一来,医院就不愁病人了。时间长了,我们这些培训回来的医生,看的病人多,积累的经验也就多,我们再鼓励他们对这类疾病进行临床研究,撰写相关疾病的治病论文。慢慢的,他们也就成了真正的专家。名声一旦打出去,将来别说是咱们沙梁县,就是周边其他县区的同类病人,也肯定会慕名而来。到时候,我们的县医院就真正办活了,办好了。”
“太好了!李主任你这个办法,你这个思路,才是真正解决我们县医院这个老大难问题的治本之策。这样一来,就把我们整个沙梁县医疗系统的现有资源给整合起来了。既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问题,也解决了县医院病人少的问题,又把对年轻医生的培养,由盲目,变成了自觉!你这个想法,我举双手支持!”姚德福明显有些激动,他从沙发上猛得站起来,又重新坐下,“我现在觉得我这个院长也好当了,有当头了!”
“不过,这个事儿,虽然前景可观,也可期,只是这一轮的下乡排查,是很辛苦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县医院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和支持。”
“李主任,这个具体的思想工作,我去做!毕竟我当了这么多年的院长,我说话大家还是愿意听的。”
“这个思想动员工作,难度不小啊!下去驻村,可能一走好几天,一定要安顿他们,走以前,必须先把家里的问题处理好,争取另一口子的大力支持,不然到时候,后院起了火,就不好了。你回去,根据我说的,先做了一方案出来,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写进去,比如,下乡的补助,每天多少合适;资金从哪出,设备怎么解决?交通怎么解决?吃住又怎么解决?将来下乡的这些人在进级、评优这些方面怎么考虑等等,好多呢!等你这个方案出来了,拿过来,我们再具体研究。尽量把可能出现的事情都想在前头。将来做的时候,就不被动了。”
“没问题,这个事我一回去就着手去弄。你刚才说,还有一件事儿,是什么事儿?我到时候一块儿办。”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