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八八章 改造计划(上)

    
    不过尽管这一批飞机己是过时的,但在这个时代来说,性能仍然是极为先进的,差不多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水平,毕竟华东政*府对飞机的理念和设计水平都是远超过这个时代的。
    华东政*府制造的飞机,和这个时代不同最明显的标志有两个,一是开发了机枪联动技术,可以给飞机装配机头机枪,这样不仅有利于飞行员开枪射击,而且还方便描准,不过在第一代飞机中,侦察机是没有配备机枪的,只有战斗机才有机枪;二是使用了封闭式机舱盖。其实以这个时代飞机的飞行速度,不用机舱盖,对飞行员的影响也不大,有个挡风玻璃就可以了,但封闭式机舱盖可以减少飞机的阻力,并有较的保护飞行员,还是有用的。缺点是影响飞行员的视野,不过做成活动式,可以随意开关就行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人员对这几型飞机的性能十分满意,有人还坐上双座机,体验了一把空中飞行的感觉。随后华东政*府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军人员挑选了12名飞行员和16名地勤人员,然后开始对他们进行培训。
    当然培训也不是一开始就上飞机,而是先学习飞行的原理,各种飞行参数的含义、计算;飞机发动机的运行原理等等,这些理论知识差不多就要讲一个月,然后地勤人员继续深入学习飞机的结构,而飞行员则在飞行模拟器上学习模拟飞机驾驶。
    华东政*府的航空技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制造飞机的时候,也制造了学习驾驶飞机的飞行模拟器,让飞行员先在模器上熟悉飞机的驾驶操作,等熟练之后再上真的飞机上去操作。
    ――――――――分割线―――――――――分割线――――――――
    这时华东政*府的搬迁工作将要开始,而北京市的城市改造第一阶段工作大体己经完成,北京城市规划改造工作小组向行政院汇报建造工作的俱体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北京的城市改造在1910年就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改造工作主要是在北京城里的区域,根据规化,北京城里的功能是行政、居住、文化、旅游,不在北京城里设工厂企业,而改造的原则是在确保现代城市的要素基础上,尽量保持北京城里的古城风貌,因此改造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交通道路改造建设,这个基本是按照旧时空的北京东西城区的道路规划布置,毕竟这是一个十分成熟,同时也是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城市道路规划布置,以连通北京各个城门的道路和横惯北京的长安街为主道,进行扩宽成为双向六车道,并铺设水泥,整平,硬化路面。再以各主道之间的连接辅道。因此只需要进行局部的改变就行。另外还要预留出部份位置,以更于今后建造其他的功能建筑。
    二是增设、改造北京城区的供电、排水、供水管道设施,并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设施。
    虽然中国是城市化较早的国家,但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共设施己经明显落后于世界,具体就是体现在排水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落后,因此兴建城市综合地下管设施,改造排水管道,并增设公共卫生设施,这也是这次改造的重点。
    而供水和电路则是现代城市的必备条件之一,和排水设施一样,也是属于城市综合管网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次改造就放在一起进行施工。
    三是城市内的河道疏通。北京城里河流众多,但大部份都是人工开凿,或半人工半天然的小河。本身河道狭窄,河床也不深,而城市里的生活垃圾众多,以及污水排放,容易造成淤塞堵封,再加上在大多数时候官府对维护河道不作为,因此这时北京城区里的大部河道都有淤堵现象。而河道被堵塞,又直接影响了城市污水的排放,导致大多数河道都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秋冬之季尚好,每至夏季,天降暴雨,便排水不畅,沟满壕平,污水四溢;烈日酷晒,沟内积存脏水秽物腐烂,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令人作呕,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各种疫病滋生,明清两代,北京城中多次发生各种疫病,河道不畅也是重要的因素文一。旧时空建国初期的话剧《龙须沟》就是反映的这一现像。
    北京的旧城改造,就必须要对城中的所有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并杜绝城市污水这些河道中排放,而且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郊外的河流中去,同时还要起建立长期的河道治理跟踪管理制度。
    四是对北京城里的建筑房屋进行维修改造。这一部份又分成两块,一是北京城里的皇宫,王府,以及部份大户豪宅建筑。在清廷灭亡之后,皇室宗室官员大部分都逃离了北京,既使有部份人后来归附了华东政*府,但也不敢在北京城里长居,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纷纷搬离北京,另寻其他时安居之地,留下来大量的宫殿、园林、府宅。这些建筑房屋当然都由政*府接收为国有资产,而且这类建筑的规模庞大,并且都有相当的古籍文物价值。按照规划原来的皇宫、皇家园林都被改造成博物馆或公园,供居民游玩;而王府,官府则部分改造成博物馆,部分被征用为政*府的行政办公用地。
    现在青岛的行政办公场所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行政院的各委员会,以及委员会下设的各部门,基本都是集中在一起办公,但现在华车政*府控制的地域面积,人口都大幅增加,因此各委员会,以及委员会下设的各部门,机构的工作人员也都大大增加,原来的行政办公场所早就不够用了,只是在远东战争之后,华东政*府基本就决定要迁都,于是也没有再进行扩建,能对付就对付,不能对付就出去另外租地办公,将就一下再说。
    而正式般迁到北京,自然就不能再对付了,而且也有足够的位置。于是行政院也不强求各委员会,以及委员会下设的各部门,在一起集中办公,可以各选各的地方。办公场所不仅比以前宽敞,还要考虑以后的扩大,毕竞现在还有南方没有被纳入华东政*府的统治范围,一但统一了南方,各部门肯定会再次扩大,现在确定各部门的办公场所,必须充份考虑未来的发展。
    行政办公场所的改造,首先要尽力确保原建筑的结构,完整,在此基础上进行通电,通水,并增加排水和卫生设施。
    第二块是对城内民居的改造。由于战争原因,不少城内的居民、官员也都搬走,空出了大量的民宅,后来华东政*府又进行城市道路,预留空地等改造工程,又迁出了大量的居民,包括部份并不是拆迁范围的居民,因此现在北京城内城外都留出了大量的空置民宅,绝大部份都是四合院的结构。在元老中一度流传,搬入北京之后,元老一人分一套四合院的说法。
    不过华东政*府最终的决议是,将所有空置民宅都收为国有,将其中部份残矿损坏较为严重,或是位于重要的交通节点的房宅进行拆除,另建其它建筑,存留下来民宅给了维修,以及通水通电,排水卫生改造之后,小部分改为地方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而大部分房宅则是做为在北京工作的政*府官员的住所。
    当然这些住所的产权仍属于国家所有,官员一但离任调出北京或退休,这些房宅都是要退还给国家的。除此外如果还有剩余的房宅,则可以做为对外出租使用。
    目前北京市内的主干道、地下管网基本都己改造完毕,部份用于行政办公、居住的建筑也改造完成,毕竟整个北京城里的改造工程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总体至少要持续5年以上,但现在己经基本可以满足搬迁的工作了。剩下的改造工程,将在搬迁的过程中,以及建国之后,逐步完成。
    但现在有一个必须要确定下来的改造决定,也就是北京的老城墙如何处理。在旧时空里,关于建国后拆除北京老城墙是对是错的问题,一直都是网上经久不衰的撕逼话题之一,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也都有自已充份的理由,因此在北京市城市改造规划时,整样处理北京的老城墙,在元老内部也是各种说法,议论不一,而当时华东政*府为了避免麻烦,暂时将城墙的处理方式搁置下来,先改造城里的部份,反正城墙可以后一步处理。
    而现在城里的改造工程己完成了大半,城墙的处理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因为北京市的城市改造工程,不仅仅是城内部份,还包括城外,而且许多工程,如道路、地下管网等都是城内城外一体化的,再不确定城墙的处理方案,就将会影响北京改造工程的进度,因此北京城市规划改造工作小组要求行政院,要尽快确定城墙处理的方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