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从传道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欢而散

    
    “是这样的老人家,这件事情的原委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件事是我们商盟做的太过了,至于当时负责这事的人我已经关起来了。
    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允说及此处老人并没有感激涕零,他只是楞楞的看着王允,众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老汉我谢过槐里候了,不过赔罪交代什么的却是不用了。
    可以的话还请槐里候你们就此离去吧,我们绝对不会再插手阖闾城的盐商生意。”
    老人语气带着些许恳求,他是真的不想村子再和这些“贵人”有什么交集了。
    只想守着自己的这些子孙后代,看着小辈长大成人。村中的子侄能好好的成长就行。
    王允说的话他虽然没有过多的怀疑,但是他却是不想再提及这件事了。
    听了老人的话王允沉默了,他没有想到老者会如此做派。
    他也没需要老者感动涕零,因为在王允看来现在能补救多少就补救多少。虽然只是小小几个村庄,但是王允但求自己问心无愧。
    可是老人对他这般态度却是让王允语塞,想说什么却感觉话语到了嘴边却开不了口。
    “老人家,我并无恶意,我只是想给你们些许补偿。
    村口那儿我带来了些许物资,如果老人家你不喜同我们有过多的交集我们现在就走。
    但是村口那些东西是我的心意,还请您不要拒绝。”
    王允语气真挚,老者这般开口他自然不好舔着脸再去说什么亲近之语。
    对于老者心中心中所想王允也或多或少猜到些许。
    心中突然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据说,有一次,孔子驾车从泰山脚下经过,突然远远地听见一阵哭声。孔子有些好奇,就在车上站起身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听这哭声。
    接着,他们循声找去,发现路旁的山坡上有一堆坟墓,一个妇人正在墓前放声痛哭。
    见那妇人哭得伤心欲绝,孔子很是同情她,想知道她有什么不幸的遭遇。于是,孔子就叫徒弟子路去帮他询问。
    子路作为传声筒,走到妇人跟前,代孔子发问:“听您的哭声,好像碰到过很多的伤心事啊?”那个妇人抹了把眼泪,哽咽着说:“是啊,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连我的孩子也被老虎吃掉了。”
    孔子听了更好奇了,也等不及再让弟子传话,远远地发问:“既然这里虎患如此严重,你们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呢?”
    妇人面色沉痛地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听到她的回答,孔子感慨万分,郑重其事地对弟子们说:“年轻人要记住,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些年来王允也走过不少郡县,凡事路过的郡县无不对王允赞叹有加。
    第一次这样被人嫌弃,王允心中是真的感觉落差感挺大的。
    虽然自己不是苛政,紧紧是一个权贵。但是眼前这几人对于自己依旧畏惧如虎。
    甚至自己后辈亲人的死仇也不敢多追究,连送上门的赔偿也不敢接受。
    这,真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老者没有立刻回答王允的话,只是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对着王允鞠了一躬。
    “槐里候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这件事是我们村中不听话的孩子做错在先。
    至于其中的冲突造成的死亡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老人这样说着,不过此时他的眼中却是泛起了泪花。
    “村中人错了吗?他们只是为了生活啊!”
    王允心中这般想着,原本这只是件小事,要是按照商盟准则下去处理一定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可是王虎的行为却是给这些小村庄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可笑的是现在这些人却是连讨个公道的勇气都不敢,只能默默的把这些苦埋在心里。
    看着老人湿润的眼角王允心中一时之间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同时又感到十分的空落落,这样患得患失的感觉真的让王允感到十分的难受。
    “都是他们咎由自取,槐里候不必自责,也不用给我们赔偿。现在我们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就行,还请槐里候请回吧。
    我代村中之人谢过槐里候的好意了。”
    “要是槐里候早些来到此处。。。”
    说及此处老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伸出自己干枯的手掌擦拭了自己的眼睛。眼中的惋惜以及悲切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行,老人家我们这就走。但是村口的东西我请你们一定收下。”
    老人闻言刚想拒绝,可是看见王允眼神之中的坚定却是止住了嘴。
    而后缓缓的又再次跪倒在王允身前,给王允叩了个头。
    “雷家村族长雷健,代全村四百三十二口谢过槐里候的恩惠。”
    王允本想拉起老者,可是又想着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缓缓背过身。
    “谭陈安排下事宜,给老人家把东西都卸下来放好,我先走了。”
    说完后王允便离开了。
    苏离黄兴等人面面相觑,而后跟着王允的背后走了上去。
    王允走的并不快,不消一会儿众人就追上了王允的脚步。
    “公子我们就这般离开了?”
    苏离开口询问,一般来说他基本都是叫王允校长。可是这会儿他却是叫了王允公子。
    “留在哪里干嘛?让老者看着我们提心吊胆?”
    王允语气无奈。
    “那这件事就这样完了?”
    苏离再次开口。
    王允想了想却是摇摇头,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只不过他知道如果实施起来估计又是一个大工程。
    现在的商盟在做的大工程已经很多了,他不知道如果再加这样一个工程会不会把商盟玩蹦。
    王允来到近海里的时候就想起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或许因为地理位置相近,具体地方王允不清楚。不过王允却是感觉大概的地理位置就在此处。
    说到近代南通,不得不说到清末状元张謇(jian,三声)。
    出生于1853年的张謇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
    其一生主张实业救国,在那个士农工商阶级固化的时代。
    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以状元身份兴办民族企业。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他算是独二人,不过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状元都去从商了,大家自然也对商人偏见没有那么大了,随即而来的就是中国民族企业宛若雨后春笋般发展。
    张謇对于中国近代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伟人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说:“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在张謇的规划下,近代南通城市规划和建设与西方近代先进规划理念几乎同步。
    唐闸镇成为布局合理的工业镇,天生港作为港口区。
    南通城南长江边狼山镇成为宗教区和游览风景区。南通城则位于唐闸镇、天生镇及狼山镇之间。
    四地之间彼此之间自然分布着绿色的田园,城乡相间,各自可以合理发展,但又相距不远,中间有河道及公路连接,在城市功能上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城三镇独特的城镇空间布局。
    到1920年,南通的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南通以老城区为中心形成了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
    直至1927年,上海市政府才提出“大上海计划”,明确提出港口计划和全市功能分区规划等。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对南京、上海、重庆、无锡作过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整体、全面的城市规划建设才逐渐在全国展开。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城非南通莫属。
    王允所想便是开发近海里,将它打造成一个新一代的现代化大城。
    不过想法虽然很好,但是王允却是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对于苏离的提问王允选择了沉默。
    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看看的,现在王允就想着快点处理完盐贩一事,然后自己考量下近海里的地理位置。
    如果可以的话王允是想建设一个新的“南通”的。
    那是对一位伟人的缅怀,同时也是想借助“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厚的资源发展出一个近代城市。
    现阶段除了槐里现在的大汉没有什么什么工业城市。
    近海里这儿当初能成为近代轻工业第一大城,必然有着独到的优势。
    槐里现在就是一个偏向重工业的城市,发展南通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我有其他想法,我想给他们一条或者很多条活路。同时也是给更多的向他们这般困苦的人更多的活路。”
    王允这般告诉了苏离。
    苏离对王允自然很了解,王允这话一说出来苏离便知道王允有针对阖闾城的大动作了。
    “公子对阖闾城有发展想法?”
    黄兴自然也明白王允所言的意义。
    王允点点头。
    “也许吧。”
    得到王允的回答黄兴下意识的就想劝阻,不过王允却是没有肯定。
    不过黄兴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公子,进五年的商盟计划都已经排满了,如果想建设近海里的话。
    难度很大!”
    王允仍旧只是点点头,他不知道怎么给黄兴等人答复,一切都需要自己看看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