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我被蔡文姬救回家开始

第六十九章:董卓的实力很强很强

    
    一经韩茂的这番精彩的讲述,王定和郑浑听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大受启发,灵感不断。
    于是,三人就此展开激烈讨论,关于明日重阳节诗会的规则,也就在这番讨论中,新鲜出炉了。
    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这番制定诗会的规则和标准,空前绝后,将后世之路都给走完了。
    以至于,被世人誉为诗赋盛会之规则,无出王和郑之美誉!
    当然,这都是后话,这里不提。
    而制定出规则后,王定和郑浑,一副颇为期盼的问他:“明日重阳诗会,约不?”类似的话。
    韩茂作为诗会规则制定者,他本想直接答应。
    但话到嘴边,他蓦然脑海中闪过一道倩影,他笑了笑摆手道:
    “抱歉,文公兄叔安兄,明日德明有约,不便参加。
    更何况,这场诗会乃是替文公兄和叔安兄造势。
    好让二位兄台在太学之中壮大声势,广结善缘,吸纳更多志同道合朋友加入隐麟会……”
    当下,韩茂也隐隐跟二人透露一点,雒阳隐麟会这边,他近来有可能会有私事参与比较少。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极大可能全赖王定和郑浑来发展壮大了,而需要出谋划策,金钱方面的,他倒是可以予以帮助。
    二人闻言露出沉思,互相一视,郑重向韩茂点了点头,王定和郑浑纷纷表示,雒阳这边隐麟会发展,就交给他们二人。
    当然,若是韩茂这边,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助的,别藏着掖着,大家一起想办法,群策群力。
    韩茂自然是连连感谢,三人又坐着交谈一小会。
    看了看天色,虽然还挺早的,可韩茂知道王定和郑浑跟他不同,他们还需要忙一会。
    待会二人还要去邀请新结识的朋友,并顺带让新朋友,邀请一些他们的朋友参加诗会。
    他需要为他们考虑,给他们留足了时间。
    于是,韩茂想了想,也没有旁的事儿,他便起身,辞别了郑浑和王定,不教二人相送,他独自走回蔡府。
    也因此,他恰巧在走到北城门时,听到一声声哀乐声响,而后得亏韩茂视力极好,他有幸见到声势浩大的场景里,一些旁人看不到的细节。
    数千士卒威武不凡,持着武器,举着将旗分列,其中,数百农夫分组不断抬着一具棺材,穿梭过百官之中。
    百官们一个个只得对着棺材,行注目礼,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当然,也不用说,路上的行人们,自然也没有一个人敢吭声的,韩茂就隐没在行人中,悄悄注视着这一幕。
    不知多久,就在韩茂想要和一旁的行人一样,决定绕道过去时。
    远远他就看到百官中,突兀的出现一个孔武有力的身穿白衣,那壮硕的大官,大手一挥:“天子起驾回宫,百官伴驾!”
    紧接着,分列两旁的数千士卒,齐声高呼道:“天子起驾回宫,百官伴驾!”
    透过人群间隙,韩茂就隐隐看到,在大官令下:
    那佩戴旒冕的九岁小天子刘协,被人搀扶着,战战兢兢登上车驾,百官大气不敢出,跟随着其后,伴驾回宫。
    这一刻,韩茂双目微缩,精光一闪,他确定这壮硕的大官,绝壁是董卓!
    能号令雒阳城内兵士,能号令天子,能号令百官的,且有这般杀气和武力的!
    普天之下,除了董卓,如此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也没谁了,更找不到第二人了!
    韩茂仅看远远一眼,倒吸了一口气,他就能感受出来董卓身上一股凶煞弥漫。
    不消说,肯定是个,常年混迹在生死厮杀边缘的危险人物,绝壁不是世人说的那么弱。
    当然,董卓武艺肯定没有自己强,但也是他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见到的第一强者!
    就连他之前见过的张辽和曹操二人的武艺,恐怕,不耍一些手段,堂堂正正跟董卓交战,都难是其对手。
    他想着董卓武艺时,没曾想以前看书驳杂的好处,显示出来了。
    他记忆里,还真有关于董卓武艺的文献记载:‘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
    董卓有武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开弓射击。’
    怪不得,历史记载,那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会失败了,显然严重低估了董卓的实力。
    应该在刺杀董卓的武器上涂剧毒的,这样就算杀不死董卓,也能让董卓丢了半条命的毒!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韩茂看来,董卓跟张辽和曹操不同。
    现在董卓五十岁,知天命,到了他这么一大把年龄,他武功一道,上限已经到头了。
    他的武艺不可能寸进半步,只会不断的下滑,断无提升的可能。
    当然,若是董卓还能一如既往,保持日日勤加练习。
    也最多如历史上的老将黄忠一样,只能延缓武艺下滑的速度。
    这就是人体机能不断衰老,对习武之人,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很快,董卓带着百官和浩浩荡荡的数千兵马,在韩茂的视野里,消失不见了。
    而后,韩茂就看到他身旁的一众行人们,一个个大口用力呼吸,拍打着自己的胸脯,颇有种劫后余生之感。
    韩茂无奈叹息一声,他心情沉重,极为复杂,他想对这些行人说,能逃就逃出雒阳吧。
    但他不能,并且就算他说了,别人没有亲身经历,也很难会相信一个黄口小儿的言论。
    这就是故土难离,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背井离乡,这种故土之情,已然深深的刻在百姓心里。
    遍观历史,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韩茂决定走一步看一步,未来事未来再说,没准未来那个时候,就有转机了呢?
    他怀揣着纷杂的心情,出了北城门,又一次来到了北坊市。
    这一次,他没有厚此薄彼,给蔡琰、蔡邕、蔡谷等人,买了一些礼物。
    最后,他逛着坊市,看到一件物品,想了想,觉得很适合他老爹,也顺带就买了一份。
    回到蔡府,正好到了用哺食时间,韩茂很庆幸,他没有厚此薄彼。
    因为,他刚一回来,入府时,那门房大牛就跟他说:蔡公和他父亲,今日一起回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