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饮食就是辣椒拌饭的记忆,每个同学周末都会准备自己这一周的下饭菜(辣椒),食堂是供给饭菜的,但食堂的饭菜令人难以下咽和食不果腹。
丽丽学校的食堂是按周收取学生粮食和钱的,每个同学需要每周收取5块钱和6斤米,所以同学们都需要每周把钱和米带到学校接下来的一周才有饭菜可吃。
有的偏远地区的同学每个周需要扛着5斤米和带着5块钱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才能来到学校上学,这一点丽丽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爷爷通常情况会一次性就把一个学期的粮食和生活费上交到学校,这样丽丽一个学期的饮食算是衣食无忧了。
开学的日子,爷爷绕过厨房来到屋后的厢房取下粮仓一块一块的门板,用簸箕把粮仓里的谷子一一的取出来倒入大大的麻袋里,经过爷爷的几次来回,终于装满了大大的麻袋,但这还不够,爷爷又取了一个小小的麻袋,继续装下金灿灿的稻谷,装好以后又把粮仓的门板一一的关上,用锁把最后一块门板上的锁链扣起来以后,用力的系上麻袋的袋口,一手抓紧袋口一手撑把一大袋谷子扛上了肩上,然后把稻谷搬到邻居家用打米机给稻谷拨壳,让金灿灿的稻谷脱去外壳变成灰白色亮晶晶的米粒。
打米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把两袋谷子加工成了一袋米,吃过早饭,丽丽与爷爷一起踏上返校的征程,快六旬的爷爷用气扛起这一大袋沉甸甸的米与丽丽一起前往镇上的中学中学,一路上爷爷紧紧的抓住袋子的出口,生怕一放松米就会哗啦撒在泥路上不能捡起。
路越走越远,爷爷的衣服湿透的面积也越来越大,直到进入街道的入口,爷爷背部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
终于到了学校,称米的地方是学校进门以后往上的陡陡的石阶上,爷爷用尽最最后的力气终于完成了石阶的最后路程。
称米的大爷让爷爷把米放在称上调好刻度以后,读取了米的重量,然后写下收据撕下交给爷爷,爷爷今天的送米任务也算完美结束了。
学校每天到吃饭的时候,食堂大门两边就会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边是男生一边是女生,早餐只有米粉,但是泡发过的米粉看起来就像蛐蛐一样大小形状上让人作呕,但是食堂只有这一样供大家选择。
打饭的阿姨会给每个同学一勺粉一勺酱油一勺辣椒,食堂的辣椒几乎是看不到油的干干的辣椒粉,丽丽和寝室的小伙伴都是在寝室准备出发吃早餐前把从家里用油制作好的辣椒放在饭盒底部,配上热腾腾的米粉,搅拌以后便可以入口。
冬天的时候打到后面的同学如果加上自己的辣椒,即使使劲搅拌,米粉与辣椒也不能很好的融合。
每一次打过饭以后,宿管阿姨是不让同学们回寝室就餐的,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在宽敞的没有任何吃饭设施的操场完成就餐。
打到食物后,大家便不约而同的在宽宽的操场蹲下围成丢手绢一样的圈子,这是他们公认的习惯的餐桌。
好不容易到了中餐的时光,只见阿姨用大大的勺子给丽丽盛一份菜,今天吃的是土豆,土豆是没有削皮的,打菜到后面的同学说阿姨盛在碗里的菜还能清晰的看见泥沙的伴随。
食堂的主要菜是:苜蓿肉,金银豆腐(就是豆腐加鸡蛋一起炒),土豆,卷心菜,排骨。荤菜3毛钱一份,素菜一毛五或者两毛钱一份。
我们四系食堂打菜的有一位豆腐西施,年龄与我们相仿,出奇的美丽,大眼睛婉转如风撩秋波,皮肤白皙如羊脂,性情温婉,每次打菜给的份量很足,是我们几乎全体男生的偶像和梦中情人。
豆腐西施负责打菜,她的窗口站队的学生最多,豆腐西施打菜不像其他的大婶大叔,其他大婶大叔打菜是“石油工人一声吼,菜勺定要抖三抖”,三抖两抖,到学生碗里的菜就没有多少了。豆腐西施打菜,是猛的一勺下去,往碗中一扣,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效率极高,比其他的打菜大婶速度起码快两倍。当然,高大帅气的男生自然会更多点。
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可惜自己条件不济,灵机一动,找到本班四大美男子之一的襄阳马合伙。他负责打菜,我负责打饭,从此,用三毛钱可以吃到五毛钱的菜了。
我们临近毕业时,豆腐西施嫁给了高我们一届的师兄,估计很多男生心理不爽,就那家伙,怎把女神娶了呢?哈哈。
学校里的美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堂里的,一类是校门口外面的路边摊。 先说校门口外面的摊贩卖的食物。从校门口的东侧往西面延伸整整一条街都是卖吃的的。从炒菜米饭到小吃零食,从冷饮冰棍再到热汤熟食,包罗万象。 我在初中时,冬天的早上时一般都在家里吃,而夏天一般亮的早所以上学也比较早,因此偶尔会在外面吃,但我一般会选择在食堂吃,因为我妈认为外面买的不干净,但是我嘴馋的时候还是会偷偷买外面的饭吃。 夏天我去的一般比较早,所以非常有幸能够见到他们早晨忙碌的身影,去的最早的通常是一对夫妇,两人一共经营了两家小摊,一个是里脊肉饼一个是烤冷面,两人一起努力一起吃苦,两人除了在校门口摆摊,周末还跑到当地公园去做生意,两人生了一个女儿,正好在我们学校的小学上学(我的学校分两部分,前面是小学区后面是初中区)。因为烤冷面的分量十分少所以我通常会选择买两个里脊肉饼,里脊肉饼是用冷火烧放在油里炸,然后在火烧的里面涂上芝麻酱、海鲜酱、辣酱,之后再夹上炸好的里脊肉的一种食物。吃起来虽然有点腻但冷火烧炸后会变的非常酥脆,里面的里脊肉配上各种酱也是十分的香。 如果去的晚我一般会选择买一个煎饼果子,因为他家的煎饼果子是提前已经做好的,偶尔还会去学校食堂买几个火烧。 早上的食堂,货源是极端匮乏的,这令我很不满,据我的记忆,应该只有火烧、粥、面包。后来,早晨的食堂货源才逐渐增加起来,开始出现手抓饼、烤冷面(相比于外面的那家难吃到吐)、各种零食。早晨的饭是最美妙的,你可以选择在家里急哄哄的吃完再急哄哄的赶去学校,你也可以选择早早的去学校,去悠闲的去买个吃的再悠闲的坐到人少的可怜的教室,一边吃一边和同学有的没的聊昨天的事或者……补作业,你有时也可以尝试急哄哄的骑车去学校,再去食堂急哄哄的买两个火烧,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的吃,无论你选哪种,都好。
到了中午校园的气氛才逐渐火热起来,每到中午放学的时候便是整个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如果你看到1200多的学生同时冲出学校大门这一点也不夸张,通常我中午会选择回家吃,但是如果中午有作业要写或者想在学校唠嗑的时候才在学校买着吃。通常我的竞争对手是除本班之外的其余七个班里的人通常为60人再加上另外两个年级里的人,但借助放学早和腿长的优势,我常常是第一个跑出校门的,尽管经常跑的腰部很痛但看着后面一大帮的人群像门口涌来,再看看自己的饭已经做好了,这种痛感也变成了自己的荣耀。 经过一上午的学习,肚子已经变瘪了,通常我们班在最后一节课经常会响起肚子咕噜咕噜叫的声音,每叫一声我们就会笑半天,所以见怪不怪的老师也总是会偷偷让我们早放一两分钟以保可以最优先抢到食堂的位置或者成为摊贩的第一个客人。 通常中午的选择就变得多了起来,先是外面的摊贩,很多早上不来的摊贩通常会在11点开始摆摊,以保抢到一个好位置从而让学生看到他增加购买的几率。除了早上的里脊肉饼、烤冷面等又加了20多种食物。 至于中午的食堂,在我上初2的开始从火烧小米粥变成了米饭炒菜,并且在食堂的后面开辟了一块吃饭的地方(从前是买好饭回教室吃),记忆里除了早上的火烧、粥类和中午标配的米饭炒菜外又增加了泡面、手抓饼、奶茶、烤冷面、汉堡和各种碳酸饮料。 帮人捎饭这种习俗应该是在初二养成的,记得先是一个人捎一个人的饭,后来大家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客气了,演变成了一个人捎全班的饭。当然,我永远也忘不掉自己一个人提着一个超大的塑料袋里面放着10多份饭盒从食堂走向教室的那3分钟,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我…… 到了下午学校食堂开始贩卖各种小点心,因为我本身不太喜欢在下午吃东西,所以基本没有在下午去过食堂,只记得一到下午班上的女生开始吃各种饼干薯片。 到了下午放学,每个人似乎都想在学校再聊一会,都走的十分的慢,和上午放学的疯狂有鲜明的对比。 当然校门口外的摊贩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又开始在校门口摆摊。到了天黑才开始收摊。 后来到了高中,无论我怎么寻找,还是无法找到初中吃饭时的感觉,也无法再找回自己拼命买饭的激情和同学之间的那暖暖的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