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语②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哪里?”我都回答说:“天堂地狱在哪里?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如三界二十八天、欲界三十三天。地狱在地狱的地方,像十八层地狱、无间地狱。第二、我认为天堂地狱就在人间,住花园洋房,生活富贵荣华的人,就好像在天堂里。局促在陋巷小室里的人们无钱、无力的苦恼,就好像是地狱。其实,真正的天堂地狱是在我们的心里。这第三种讲法,是说人们心情愉快、满足、欢喜、安乐的时刻,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人们的心里充满贪欲、嗔恨、嫉妒、无明、怨恨的时候,就好像在地狱里一样。一个人在一天当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来回不知多少次,因此,我认为‘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能懂得其中的深义,就会了解:人生不要光顾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建设心内的“天堂”,如果心内的“天堂”没有建好,把忧悲苦恼的“地狱”留在心里,就会带给你苦不堪言的人生。所以吾人在世上生活,就算身处“天堂”,如果不能认识它的美好,天堂也会转变成为“地狱”;如果你懂得以佛法来处理困境,转化厄运,那“地狱”也可以成为“天堂”。佛经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福报,就算在天堂里也会“五衰相现”。如果有慈悲愿力,“地狱”也会成为“天堂”,像地藏王菩萨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弘愿,累劫以来在“地狱”里辛勤度众,但我们认为地藏王菩萨永远是在“天堂”里生活,因为他心中的“地狱”早就已经空了;佛陀虽然降诞在娑婆世界,我们也不认为佛陀生在五浊恶世,因为佛陀是在净土法性的境界里生活。还有观世音菩萨抱持悲心寻声救苦,所以炽烈的火焰也化为朵朵清凉的莲花。富楼那尊者抱定坚决的意志到边地去度化恶民,所以在别人眼里如“地狱”般的边地,在他眼里却如“天堂”道场般的自在。
    此外,历代以来,多少伟大的仁人志士即使被冤囚囹圄,却不忘济世利生的抱负,像司马迁在监狱中完成不朽的巨作《史记》,甘地在监狱里能争取到印度的独立,反观有许多人虽住高楼大厦,却痛苦不堪。所谓“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如果你拥有慈心悲愿,牢狱也可以当作天堂;如果你整天烦恼愁肠,心中充满怨恨不平,天堂也是地狱。像一些犯了罪的人,纵使侥幸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每天住在“心里的牢狱”还是不好过。
    我数十年的出家生活,也是经常在“天堂”、“地狱”的门前徘徊,感谢佛法的妙意,让我在受诸苦难的时候,信仰中的正知正见指引我,让我能甘之如饴,例如丛林十年的参学期间,在缺衣缺食的生活里,在无钱无缘的遭遇下,我总能生起善美的“一念”,认为这是难得的磨炼,所以能够无怨无尤地接受;不公平的委屈、不应有的难堪纷至沓来时,我也往往浮现光明的“一念”,视之为“当然”的教育,因此也能够心安理得地度过,就这样,我经常在“地狱”的门口转身再回到“天堂”里。
    经典中记载:大迦叶尊者在塚间修行,日中一食,佛陀见他年迈,劝他迁住精舍,但他却感到自己如居“天堂”。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他却觉得住在“天堂”,所以“不改其乐”。挑水和尚整天和乞丐生活在一起,还不忘赞美生活的洒脱,因为他坦荡直心,即使身卧臭秽,也如处在“天堂”一般任性逍遥。禅师云:“热的时候到热的地方去,冷的时候到冷的地方去。”人皆怪之,禅师却认为是修行的最好方式,因为他体会到,若在任何处境下都能甘之如饴,当下就是“天堂”了。
    回想起来,实在惭愧自己不才。记得在受戒的时候,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夜间十点睡觉,老师每次讲戒,戒子们都得跪着听讲,每逢早晚课诵,往往才拜到地上就睡着了,老师用脚踢我的头,才知道赶快爬起来;有时候在丹墀里跪久了,小石子陷在膝盖里,当使劲拔出来的时候,往往血流如注。有人说这好像是“地狱”里的生活,好在我即刻提起“一念”:“我要能经得起‘地狱’的磨炼,才能堪受佛法大任。”如此念念相续,才让我得以圆满受戒。在丛林修学期间,每天三餐不饱,经常饿得心中发慌,四肢发抖,每值隆冬深夜,大雪飘飘,唯有将自己缩成一团,才聊以御寒。有人说,这像“寒冰地狱”、饿鬼畜生的生活,幸亏当时心中生起“一念”:“佛陀在修道时,不也曾以马麦充饥,我何不能?”就这样在面临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般的境界时,幸赖佛陀的慈光加被,将我一次又一次地引导进入“天堂”的世界。
    我对人曾经也起过不少嗔恨的念头,我在生活里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执著妄想,还好经常在面临“地狱”的边缘时,有佛法以为指南,所以能将“一念”迷惑转为觉悟,“一念”烦恼转为解脱,“一念”怨恨转为慈悲,“一念”地狱转为天堂。感谢自我的“一念”,让我在面临挫折时能够化解,让我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回转,所以我一直倡导人生应该要回头、转身、改心、换性,为什么呢?因为心中的烦恼无明是“地狱”,心中的菩提正见是“天堂”;心中的忧悲苦恼是“地狱”,心中的安乐幸福是“天堂”;感受的委屈不平是“地狱”,意会的平等和谐是“天堂”;自私执著是“地狱”,大公正直是“天堂”;贪欲嗔恨是“地狱”,喜舍愿力是“天堂”;懒惰懈怠是“地狱”,勤劳精进是“天堂”;愚痴无明是“地狱”,般若智慧是“天堂”……“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将心中一念的“地狱”摧毁,用自己的正念在心中建设永恒的“天堂”,就可以使我们远离颠倒梦想,所谓“地狱除名,天堂有份”,何乐而不为呢?
    过去,信徒问一位禅师说:“天堂地狱在哪里?”禅师即刻将他的头按在水桶里,经过一段时间,禅师才放开双手,让他的头冒出水面。禅师问他:“水中的滋味如何?”他回答:“像在‘地狱’一样。”禅师又问他:“现在出水之后感觉如何?”他说:“像在‘天堂’一样。”我们一般人不也如同这位信徒一样,没有经过水下呼吸困难的感觉,不了解本来的生活就是“天堂”。一位家财万贯的董事长居住在高楼上面,时常为经济周转运用而担心,为员工要求加薪而烦恼,秘书劝他把烦恼送给住在高楼下面陋屋里的一对年轻夫妻,富翁问如何送法?秘书说:“给他们一百万就可以办到。”富翁起初不甘愿,经过解释之后,亲自送上一百万元。这对年轻的夫妻收到巨款,起先欢喜不已,后来为了如何将这一百万收藏妥当而左思右想,一夜无法成眠,才知道上当了。第二天,他们赶紧把一百万元还给富翁,并且说道:“你的烦恼还是还给你吧!”所以,不懂得金钱,金钱就是“地狱”;不懂得感情,感情就是“地狱”;不懂得人我相处之道,人我相处就是“地狱”。不懂得经营事业之道,事业就是“地狱”。因此,天堂地狱在哪里呢?“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如果不懂得这“一念”之间的奥妙,即使当下的生活就是美好的“天堂”,也会被转为苦恼的“地狱”。
    古人说:“天堂和地狱”只在知足与不知足的分别;知足的人虽卧地上,也如同“天堂”,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如同“地狱”。我经常在世界各地云游弘法,在不少国家看到不少非法入境的民众寄人篱下,在辛苦工作之外,还要躲避警察的搜查,但他们依然充满着求生的斗志,努力打拼,只为了能在异乡找到一个落脚的“天堂”;但是也有许多有钱的子弟出国深造定居,甚至于一些青年佛子兴致勃勃地发心到海外弘法,但当他们一接触到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风俗民情时,便觉得身在异域如同在“地狱”一样无法接受,可见哪里是“天堂”,哪里是“地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在西太平洋的美加等国,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真有如置身“东方琉璃净土”一般,但许多移民居住不久,又再返回家乡,重起生活的炉灶。在南半球大洋洲的澳新等国,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流洁净,土地平广,真有如处在“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但很多移民不能安住,却又回流故里为稻粮谋。由此可见,“天堂”,自有“天堂”的福德因缘。这就好比:牛棚,是牛的“天堂”;猪圈,是猪的“天堂”。山林,是狮虎的“天堂”。海洋,是鱼虾的“天堂”。所谓“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己的穷角落”,只要自己能够安心自在,到处都是“天堂”。
    回想一九五二年,我初抵宜兰雷音寺的时候,寺中没有厕所设备,如要方便,必须跑二十分钟的路程,到火车站的公厕;要阅读写作的时候,都得等到晚上信徒散去,把佛龛前的灯饱拉到卧房门口借光。今天在中山路边的雷音寺占地约三万尺的十七层大楼耸入云霄,这证明了当初的简陋,只要有心,也能庄严成为“天堂”。三十多年前,初建佛光山时,满山遍谷高低不平,麻竹荆棘寸步难行,每次徒众通报信徒香客来访,光是从这一个山头跑到那一个山头,就足以让我汗流浃背,但现在佛光山的建设不也被大家公认为佛教圣地,“天堂”净土吗?
    抗日战争逃难时,我曾在神庙挂单;兵祸避险时,我也曾和数十人同挤在一个车篷里。贫穷无立锥之地时,我曾和三位同道合盖一条棉被;在牢狱里落难时,我也曾被捆绑在梁柱上,久久不得动弹……但那些都是我通往“天堂”的路径。感谢这些因缘,使我时时刻刻都珍视当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居住在窗户不全的陋室,或是不蔽风雨的走廊通道,当我想起天地是我的天地,世界是我的世界,一股使命感油然从内心生起,“天堂”仿佛就在眼前。凡此都使我体认到不但知足常乐是“天堂”,慈悲喜舍是“天堂”,服务助人是“天堂”,宽宏大量是“天堂”,彼此体谅是“天堂”,欢喜融和更是最美好的“天堂”境界。
    一九九二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以来,我在世界各地提倡“欢喜与融和”,当我看到大家实践时,我觉得那就是“天堂”现前;我在全球各国主张“同体与共生”,当我看到大家体认万物一如的理念时,我觉得他们拥有了“天堂”;我四处宣扬“圆满与自在”,当我看到大家都懂得奉行的时候,“天堂”俨然就在人间;今年我在多伦多召开国际佛光会第七次世界大会上,以“自然与生命”为题发表演说,鼓励佛光会的大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当台下听众与我生起共鸣时,我感到“天堂”就在我们的四周。因此,“天堂”无须他觅,内心里的人我和谐是“天堂”,观念中的众生平等是“天堂”,彼此间的尊重包容是“天堂”,苦乐处的有无中道是“天堂”……凡事只要合乎自然的法则都是“天堂”,从而更深深感受到奉行佛法里的五戒十善、六度万行、四无量心、四弘誓愿、三十七助道品都是“天堂”。“天堂”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善心美意,也是落实在天地间每一个人生活上的佳言懿行,更是众生有情内心的禅悦法喜。
    在我半个世纪弘法的生涯中,我自己对修行的体验,感觉到安守本分是我的“天堂”,随缘生活是我的“天堂”,利乐有情是我的“天堂”,安僧办道是我的“天堂”,甚至于对人不忘一个承诺也是我的“天堂”,对人不吝布施一个笑容也是我的“天堂”,对人说一句好话也是我的“天堂”,对人一点帮助也是我的“天堂”。
    前不久,我提倡“慈悲爱心人运动”,别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不过在我自己而言,我感觉那是我的“天堂”;今年我又再提倡“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以身口意来奉行佛法,去除贪嗔痴,我觉得那也是在建设我的“天堂”。
    在世界各地弘法之余,有时候我到海边喂食海鸥,它们与我同享面包、饼干,我觉得那就是一种彼此无间的“天堂”;有时候我到湖边饲养游鱼,它们回旋来去,悠游自得的样子,也让我感受到当下就是物我一如的“天堂”。此外如黄金海岸的鹦鹉、加拿大的雁群、威尼斯的鸽子、澳洲的袋鼠等等,当我们互相交会的一刻,我都觉得和它们建立了同在“天堂”的因缘。
    近年来,由于岁月增长,渐感年老力衰,更觉得要把自己身心建设成为“天堂”净土的重要性,所以,高山原住民送我的一块石头,我视之如“天堂”的宝贝;印度拉达克的小女孩送我一朵野花,我也觉得那是来自“天堂”的礼物;甚至早晨的一份报纸是我的“天堂”,晚上的一本好书也是我的“天堂”;朝阳微风下的散步跑香是我的“天堂”,日落余晖下与徒众接心也是我的“天堂”;宁静的自处时刻是我的“天堂”,热闹的集会时刻也是我的“天堂”;对诸佛菩萨的信仰恭敬是我的“天堂”,对学生弟子的开示说教也是我的“天堂”;十方法界的自然生命是我的“天堂”,一切众生的幸福安乐也是我的“天堂”……我要好好珍惜这“一念之间”建设的“天堂”,让它扩大升华,希望心香一瓣,法界蒙熏,能成为世人共有的“天堂”。
    在佛教里有一首偈语说得好:“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你想要享有“天堂”的福报吗?“天堂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坚守这“一念”,不随恶道境界所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把欢喜祝福布满人间,将清静正念安住心里,那么随所在处,你都能拥有“天堂”的幸福与安乐。让我们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建设一所“天堂”吧!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