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剑

第一百三十五章 帝王信物

    
    一语被应文看穿,黄山有些不好意思,事已至此,既然来了,该问的就一定要问个明白。
    “回禀叔父,贺师伯死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贺师伯还有师傅师娘的死,是否值得。所以,侄儿斗胆,前来向叔父问个明白,倘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叔父责罚。”
    黄山实言相告,倒是让应文震惊不少,眼神中顿时流露出凄凉痛苦之色。
    “什么?贺大侠去世了?什么时候的事?何人所为?”曾经在一起的老人儿一个个都不在了,现在连贺雄也不在了,怎能不叫人凄凉?
    黄山看出应文是个重情义的人,不禁叹道:“其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天下大义而死,定然是中如泰山。可若是为不值得的事情抛头颅,恐怕鸿毛都重于此吧!”
    黄山一边轻轻地吐出这句话,一边偷偷的用眼角的余光看着应文。应文此时神情黯淡,脸色早已无光了。
    终于,应文似乎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一样,站起身来,问了黄山一个怎么也让人想不到的问题。
    “贤侄,你常处于江湖行走,你能否告诉我,如今天下百姓是否安康?还有大明江山是否真的国泰民安?”
    黄山脸上显现出为难之色,应文便鼓励他道:“你不要有疑惑,你应该实话实说。”
    黄山这才下定决心:“叔父,如今天下早已清明,大明江山威服四海已经指日可待。海清河宴,四海升平。只是,只是锦衣卫肆虐,百姓敢怒不敢言而已。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四海清平的世界。”
    应文面露喜色道:“不错,他是我的四叔,他的确是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倘若他没有治国之能,恐怕他也不敢造反,不是吗?那既然四海升平,那你又何必翻山越岭来找我,为何心中还有疑惑?倘若我还是皇帝,我想我不一定有他做的那么好。”
    此时的应文,早已不似那风霜铺面的僧人,反而双目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英豪之气。
    黄山也没有料到他会这么评价自己,因此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贤侄,你知道为什么他要修编所谓的《永乐大典》?”应文又问道。
    黄山摇了摇头,他的确是没有想过这些,虽然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但面对正主儿,他还是不敢妄加评论。
    应文叹了一口气道:“我年轻时有个恩师,名叫方孝孺,这你可知道?”
    黄山点了点头,应文接着说道:“那你又可知,当年宫中那一把大火之后,黄子澄被诛杀九族,方孝孺被诛杀十族?”
    这个,黄山太清楚了,当然他也很想告诉应文,黄子澄一家,还留下黄圭一根独苗,只是话到嘴边又强行咽了下去。
    这时应文的情绪渐渐有些激动起来,又大声问道:“那你又知我恩师的第十族都是些什么人?”
    黄山点点头,轻轻答道:“这个,侄儿有听过,是方先生的门生弟子。”
    应文点点头,红着眼眶哽咽道:“可你是否知道,方先生贤明远博四海,门生弟子更是桃李开满天下?他朱棣既然已经得到了九五至尊的宝座,为何还要对天下文人动手?他们可都是大明江山的栋梁,这你又可知?”
    黄山渐渐明白了,朱允炆虽然远遁,但他的内心还是十分澎湃。
    “我并不贪恋所谓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应文情绪越来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颤抖道:“可他杀尽天下士子之心,又为了杜天下幽幽之口,耗费国力修编《永乐大典》,以示他的皇权正统,难道他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那些可怜的文人士子又何其之无辜,被他如此玩弄于股掌之间?”
    “然而,你可又知道,他为何要四处寻找我的下落?”
    这个问题,黄山不敢回答,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朱允炆不死,朱棣将寝食难安。
    应文接着自问自答道:“他要的不是我朱允炆的命,我朱允炆既然落魄民间,早已对他毫无威胁。我是生是死,都撼动不了他的地位。他所要的,是留在我手上的帝王的信物。”
    “帝王信物?”这下黄山彻底茫然  了,最令他震惊的,或许也就是他最终想要的答案,居然就是所谓的帝王信物。
    “对,”应文恨声道:“他要的,就是我手上的帝王信物。如果没有帝王信物,即使它做了皇帝,也永远得不到祖宗和上天的认可,他就永远只是佞臣。只要他有了帝王信物,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黄山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可思议:他既然已经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那他还会在乎这些东西吗?
    应文仿佛看穿了黄山的心,继续说道:“没有了帝王信物,不论他多么有功与社稷,不论他多么文治武功权势滔天。他在史书上,永远都会留下最不光彩的一笔,这一笔足可以让他遗臭万年。所以,帝王信物在我手,我生,帝王信物在他手,我死。”
    见黄山依然一脸茫然的表情,应文转过身,在身后佛像的底座,取出一个精美的匣子。匣子用黄布包裹着,这种黄布,只有皇家才有资格拥有。
    应文一边打开匣子,一边淡淡跟黄山说道:“你是我义兄的弟子,也是我的侄儿,我告诉你这些无可厚非。”
    说罢,应文从匣子里,取出一柄长长的宝剑还有一方玉玺。宝剑剑鞘是精铁打造,外面裹着一层黄色的鹿皮。玉玺缺了一角,并用黄金续上。
    从应文手里接过玉玺,黄山小心翼翼地翻看。他曾度过诸多书籍传说,自然知道这方玉玺的来历。这玉玺,便是由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秦始皇令李斯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在其上。自那以后,玉玺虽几经辗转,历朝历代都把这玉玺定位传国玉玺。
    “没想到这些都是真的。”黄山喃喃自语,他也想不到他居然能有幸一睹传国玉玺之真容。
    铿锵一声响,应文又将宝剑拔出,同时眼神中充满了虔诚之色。放下玉玺,从应文手中接过宝剑,黄山才将宝剑细细详看。
    这时一柄由天外陨铁制成的宝剑,通体乌黑,散发着无尽的寒气,同时也散发着无比尊贵的帝王之气,雍容华贵。剑身的一侧雕刻日月星辰以及北斗七星,另一侧则刻着一行小篆:承大明天子祭。最主要的是,当黄山直面此剑的时候,能够从剑身上感知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便是天子的威严之力。
    黄山满脸的惊叹,这真是一把绝世好剑。应文娓娓道来:“此剑便是天子祭天剑,执此剑,方可为天下祭天以告太庙。若无此剑,则不可祭天,更不能得祖宗苍天之庇佑。”
    黄山诚惶诚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还剑于鞘,并双手毕恭毕敬交还给了应文。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就算是戏文里,也不敢这么写。
    在祭天剑气息的渲染之下,应文渐渐缓和下来:“贤侄,这想必就是你这次找我的最终答案吧。”
    黄山点了点头,连忙匍匐谢罪道:“侄儿无状,还请叔父责罚。”
    应文笑了笑,将玉玺和宝剑重新放回佛像底座之后,扶起黄山笑着说道:“你何罪之有,你能有疑问,我很开心。这两件宝物,是我的护身符也是我的催命符。”
    这句话很好理解,正如应文刚才所说,玉玺和祭天剑如果不在朱棣的手上,即使他找到了应文,也或许会留一条生路。但若玉玺和祭天剑都在朱棣手上,那应文的存在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成为他的绊脚石,那样,应文就必死无疑。
    “可……,”黄山鼓起了莫大的勇气,终于脱口而出道:“您适才说并不贪恋权力,那为何又要留信物在身边?仅仅是因为保命吗?历朝历代,朝代更迭,后世之君不杀前朝皇帝者比比皆是。”
    应文听了这句话,顿时勃然大怒道:“他抢走了本该就是属于我的东西,我难道还不能忿忿不平么?的确,朝代更迭时后世之君不杀前朝帝王者有之。曹丕篡汉,流放献帝为山阳公,宋太祖灭国南唐,后主李煜也只是被幽禁。可你又怎知道献帝和李煜的遭遇如何?后主更是最后死在赵家人手中。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便是催命的口号。”
    “再说了,他朱棣也不是曹丕,更不是宋太祖。他是什么人,我比你更清楚,他和太祖是父子,父子连心。蓝玉,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欧阳伦,这所有的一切即使你没有经历过,那你也肯定都听说过。他朱棣,心性便是如此。即使让他做了再大的明君,也逃脱不了。”
    黄山渐渐明白了,不论是千古明君还是什么人,都在为自己活着。他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自己,所以不论是谁,一旦威胁到自己,便会不顾一切的手段。靖难之役便是最好的举例说明。
    然而,他还是不死心,他还是想知道,在应文的心中,他究竟还要让自己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