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争锋乱世

第五百二十六章 原因

    
    李广言而无信,滥杀降卒,不仅不人道,而且有违军事道德,是谓不信。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李广因得敌军军旗立功,但“以梁王受广将军印,还,赏不行”错过了一次封侯的好机会,按照汉朝的法律,中央官员如果私下接触诸侯王是要严惩的,而李广接触的又是汉景帝最不喜欢的梁王刘武。
    李广的做法,即使不算是通敌,也是投机,是谓不忠。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位大名鼎鼎的李将军的心胸。“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霸陵尉不让李广过关本来是照章办事,李广却心胸狭隘,挟怨报复,竟然在国家任用他的时候,利用职权将霸陵尉斩了,是谓不仁。
    同样的遭遇,也在汉光武帝身上发生过,但是光武帝非但不处罚阻止他入城的洛阳令,反而重赏了他。李将军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可见一斑。
    相较而言,卫青就显得谦和高明得多。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
    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馀,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无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卫青的做法既听取了部下的意见,也给了皇帝面子,尊重皇帝的权力。卫青因功当上大将军后,苏建曾向卫青建议,让他招纳一些名流之士,以提高他的威望。但卫青却说“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这也正说明了他的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
    随着卫青地位尊宠,“公卿以下皆卑拜之”,独汲黯分庭抗礼,“长揖不拜”卫青非但不为此不满,反而更尊汲黯之贤。后来李广失道自刎,其子李敢击伤卫青,卫青也不计私怨,并且匿讳击伤之事,确有大将风度。
    四、时代变化。无论怎样,在冷兵器时代,将领能否封侯,主要还是看他的战绩,而不是所谓的贵戚身份。军功奖励制度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实行,而到了汉代,高祖刘邦更是确立了“无功不得侯”的祖制。
    况且李广与卫青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汉王朝由“无为而治”转向“有为进取”的时代,在军事上,被动防御也随即转变为主动出击,千里奔袭,强化主力兵种的建设,大规模发展骑兵,运用骑兵军团纵深突袭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
    在这一点上,卫青可谓是开创了骑兵千里奔袭战法。而同为名将的李广,在运用骑兵方面,则远远逊色于被动防守打遭遇战。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馀战,然而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有的却是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复没。而卫青则是七出边塞,七战七捷。
    作为对付像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的有效战法,长途奔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如何避免在茫茫草原迷路,寻找到匈奴的主力,以运动战歼灭之。
    然而纵观李广与卫青的对匈作战,却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李广出塞,经常因迷路而受重创,尤其是最后的漠北决战,更是因失道误期,最后含恨自刎。但作为汉军最高统帅的卫青,却无一次迷路战败的记录。
    虽然现在无从知晓卫青是怎样避免在茫茫草原千里奔袭而能准确找到匈奴主力,迅速给予打击,但是在战役开始前的侦查和谋划一定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加之卫青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采用正确有效的战略战术,这才铸就了七战七捷的奇迹。
    反观李广,则只能称其为勇将,镇守边关,吓阻匈奴的小规模侵扰还可,但是作为大运动战的将领,李广则不可谓合格。
    五、“李广难封”与“卫青幸封”。“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人多把李广最后含恨自杀归咎于武帝的打压贤才与卫青的有意排挤。但细想,则实在是冤枉。漠北决战,是汉武一朝对匈奴最大的一场战役,在这样一场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命运的战役里,武帝自然不会任用一个时运一向不济,曾被眼前的敌人生擒而后逃脱,常常在大沙漠中迷失方向,导致全军复没,且已年过六旬的将军作前锋。
    而作为忠于武帝的全军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在生死攸关的决战前夕,他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战事的成败,如何排兵布阵去争取胜利,这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花心思去考虑让谁立功又去排挤谁。因此,李广难封,只能怪自己。李广的悲剧,恰恰在于他自己的性格缺陷。他并不善于向他人学习,自负且军事才能有限,在人才辈出的汉武一朝,他并没有赫赫战功彪炳史册,有的只是小智谋策略,逞匹夫之勇的孤胆英雄的事迹,还有以死来向无情命运抗争的动人真性情。
    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在李广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或歌或咏,也使飞将军千古留名,成为笔杆子渲染出的名将。
    而作为战功卓着的大将军卫青,出身骑奴,因裙带关系而开始改变命运,虽然依靠裙带关系做官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并不能说这种官只能贪污腐败,寡廉少耻,或者一定就是纨绔子弟,毫无所能。汉武帝只是提供给了卫青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能否建功立业,还在于他个人的努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