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超越

第十一章:毕业的惊讶

    
    七月初的一天,大四的莘莘学子,终于迎来了毕业典礼,一个个的笑逐颜开,套上学士服,戴上学士帽。争逐着和同学一起合影。
    张浩然被辅导员无数个电话,加上金晓鹏的强拉硬拽,无奈的加入其中。一脸的生无可恋样子。
    人家是毕业,咱可没毕业,人家帽子的流苏,可以从右边换到左边,咱可不行。还有四门挂科呢,最后一次补考要在4个月后了,那可是清考,如果再不及格,那就和毕业证书拜拜了。
    想到此,张浩然对前世有点恨恨然,也许前世有很厉害的家世,就是不要这个毕业证也照样可以混的风声水起吧。
    最后一张班级合影,张浩然被人推在第一排几乎是C位,但是人家的学士帽流苏在左边,他的却是在右边,不是仔细琢磨看,倒也看不出违和。
    转眼到了11月清考,张浩然想:这是最后一次到这个学校了,以后再也不来了,什么校花系花的和我都没关系了,嘴里哼着“女人是老虎”那首歌,走进考场。
    考毕,隔了三天成绩出来了,班级辅导员,看着张浩然的补考成绩单,不敢相信,四门清考成绩,三个满分,一个98分,
    张浩然虽然家世显赫,但在学校是妥妥的学渣,每个学期都有补考,要不是后面有点些许的暗箱操作,估计现在挂科绝不止是四门,为啥呢?起码有5门学期补考,不是60分就是61分,哪有那么香的正好及格。
    这个绝对是有问题,辅导员急忙敲响了系主任办公室的门。
    “这有什么奇怪的吗?”系主任是个看着很和蔼的老者道:“我问了出题的几个老师,确定没有问题。”
    “会不会这里面有什么不是很对呢?”辅导员虽然也希望张浩然顺利的清考,但是这个成绩要是引起非议,追究下去,万一有什么不可拿到桌面的东西,反而害了张浩然。
    心中不免有惴惴不安道:“这个成绩是不是有些太惹眼了吧,毕竟是最后机会是清考。”
    辅导员特意加重了“清考”二字的语气,清考要是出了问题,意味着张浩然拿不到毕业证,辅导员脸上也没有光彩。
    毕竟张张浩然是班级里妥妥的学渣,怎么清考却开挂一般的,让人夺目,要知道他所带的班级四年里,所有的学生最好的必修课程成绩才87分,很多都是60多分,69分不香吗?不补考就好,这是很多学生的想法。
    系主任读的懂辅导员后面的潜台词道:“张浩然确实让人惊叹了一下,四门补考,除了选择题,必答题的公式和论证都是教科书一般地答题。”
    教科书式地答题,这次清考难不成是开卷考试?再说基本是开卷考,拿满分几乎也是不可能,毕竟书海无涯,谁也不可能读万卷书。开卷有益,但很多时候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还不容易拿到分数。
    系主任看着辅导员,表情有点严肃道:“这个张浩然不简单,也许过去是学渣,但这次清考,实在是惊艳,不单是教科书式的完成答题,其中有很多论据公式,都是很前沿的,让出题老师也是惊诧不已,给个满分感觉都不够了,我已经向院领导汇报了此事,我们到此为止,等候院领导指示吧。”
    说完挥挥手,表示不再谈论这些事了。辅导员知趣地走了。
    系主任转身望着窗外,已经开学了,午饭时分,本来有些安静的校园,现在一下子有些喧嚣。学子们或独行,或结伴,或去吃,或吃毕,络绎不绝地行走在校园。
    窗外,秋阳高照,林荫道旁的一行行的银杏树,树叶金黄,秋风一吹,摇曳生姿,仿佛可以听到树叶摩擦产生动听的旋律。
    一期又一期的学子,在学校如同银杏树一样,毕业了,如同银杏树叶一般,终会飘落在地,离开校园,奔向新的生活。一年一个轮回,学子一茬接一茬的。走了旧的,来了新的。
    系主任不由感慨,上午,向院领导汇报张浩然的清考成绩,院领导拿着这几份考卷,也是赞叹不已。虽然保送研究生的名额早已用完,但语重心长的还是和自己说道:“我和校长争取下看看是不是还可以争取一个保送名额给我们院,争取吧这个学校留校。”
    其实系主任早就知道,张浩然不会留校的,生在显赫家世,大学毕业不是求前程的敲门砖,只是给本人再加一个小小的光环而已。
    寒门子弟和豪门子弟差别就是这样。敲门砖和光环的区别,随不可类比,但这就是现实的鸿沟。
    张浩然早就不关心清考成绩了,他知道,这个毕业证书没跑。
    再世的张浩然,这些天一直研究着什么,还买了一个地球仪放在自己的卧室,没事就转动着看着,沉思着。
    张奋斗常常回家很晚,有时候关心的看看儿子,常看到儿子转动着地球仪,露出沉思状,心里还是很满意的,这次伤愈后,张浩然性情变化不小,经常问起父亲一些国事方面的问题,当然出于保密原则,基本都是张奋斗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儿子。
    星条国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特没谱总统,摆明姿态要遏制华国的发展,出台了很多阻碍华国发展的禁令,军备不说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禁运。
    后来触角已达到了贸易,现在干脆全方位了。尤其是科技领域,不仅是禁运了很多东西,还阻止华国科技公司海外的发展。
    那个开放华国,让华国进入发展快车道的二代伟人,早在30多年前,曾很睿智地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生产力”的论断。张浩然都有些怀疑,30多年前,一个行伍出身的法国留学生,成为领袖后,就那么高瞻远瞩,看到几十年后华国的科技水平,是多么迫切需要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先知先觉。
    至今想起,振聋发聩。可惜,国内有些公知,还是笃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致使国内科技创新发展比没有如同经济一样进入快车道,在关键领域还是以模仿为主,虽然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处在世界前沿,专利数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还差得很远,而专利绝大数都是实用新型,前沿科技的发明专利,屈指可数。
    终于毕业了,可以专心从事华国兴,香火盛的事业了。想起自己贬谪的后目的,暗暗下定决心,要干出大事,成就不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