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一点,石宝就明白了,柴林不想灭了宋国,毕竟身为宋臣,他不能亲手灭了宋国,灭宋国的任务只能交给金国。而且金灭北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柴林不想去改变这个历史。
既然是要这结果,那就不适合主动出击了,闷头发展,以逸待劳,到时候以静制动。
不能主动出击那被动了,说来说去那还得扩军,从原来的营制,变成现在的军制。
定调下来了,重骑兵三个军,重骑兵扩充到两千人,辅佐轻骑兵两千人,勤杂兵一千人。相当于是五千人的配置。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重骑一军将军林冲,重骑二军将军孙安。重骑三军将军秦明。而且重骑军的副将几乎都是猛将。
两个老牌的轻骑兵也都扩充,首先是轻骑一军,现在镇守凉州,已经由单独的轻骑兵发展成为重骑兵、轻骑兵、步兵的组合军队,现在差不多有两万多人了,因为凉州四周都是敌人,没有几万人跟本坚持不下来。
轻骑二军,将军史进,扩充到八千人。轻骑兵采用的是草原马,粗狂皮厚,耐粗饲料,耐力强劲,是冲锋现在长途袭击的好选择。
轻骑三军,主将石宝,副将是邓元觉。原本柴林打算安排邓元觉去步军的,奈何他不愿意去。轻骑三军兵力比较少,四千轻骑兵,以后陆续增加吧。
轻骑四军,主将袁郎,轻骑兵四千。
新组建一军步兵,号为战斧军,主将糜胜,四千步军。
原来的老牌步军都进行大规模扩充,武松率领的横刀军,扩充到一万人。除了横刀,钢臂弩之外更多的配备了车弩和小型火炮、火铳。
鲁达刀盾军也扩充到了一万人,装备了更多的小型盾牌、短矛和手弩。
卞祥山地军,一万人,虽然步军,但是装备非常的先进,以短火铳、火炮、弓箭为主要。
解宝、乔道清,组建一支五千人骑兵,但是位于枯叶岛,并未公开。
当然,柴林的亲军也进行了扩充,从六千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一万人。其中火铳兵八千人,轻骑哨探一千人,火炮兵一千人。
兵力增多了,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柴林、吴用、朱武三人并不高兴。
吴用说:“各位将领,我要先给各位泼一下冷水。不是兵多了战斗力就会增加,如果指挥不当,应用不好,反而成为累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积累经验,大家要善于学习。多多用心,兵多了,人多了,马多了。后勤的压力就重太多了,后勤的压力也大大增强了。
现在不算工程兵,咱们的一类战兵已经高达十二万人。当然,这其中有几万新兵没有分配下去。再加上工程兵,已经是二十几万的队伍,每月的军饷开销都是天文数字。”
众将纷纷点头,兵多了其实不是好事,一是调度,二是消耗。
柴林对自家将领的本事都很清楚,除了林冲、秦明有大规模排兵布阵的经验,其他的都是新手。就算是石宝、邓元觉也是如此。别看在方腊军中一带兵几万几万的,其实都是瞎扯,几万个拿兵器的农夫而已。
所以现在要紧的还是练习排兵布阵,行军安营。从老兵到新兵不是简单的几个月训练能成的,最少也得一年左右的锻炼。
众人都散了,只留下柴林和两位军师。
吴用指着曾头市说:“这里什么时候动,现在金国已经起来了,是时候了。”
“敌不动,我不动。敌人动,我们再动。先留着,如果现在把曾头市灭了,金国不南下了怎么办?”
曾头市是金军内线的事情柴林早就知道了,而且在金国刚刚开始的时候柴家庄和金国就是通过曾头市交易,双方关系密切。
整个京东路的大军都行动起来了,就连一直干工程的工程兵也进行了停工训练,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要打仗了,但是至于跟谁打,什么时候打那就不知道了。
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大把的领钱、大把的拿地契。新兵只有月钱八百文,一个个期盼着打仗,也能多领取一些奖励。
这段时间,沧州的政务也忙的够呛。
现在的沧州工坊极多,两个大型纺纱厂,两个大型织布厂。另外还有苏杭商人投资的丝绸厂。
光是沧州织布厂,一万多名女工织的棉布,就能够大半个大宋人使用的。
商业、工业税费收入是以前的十倍。
同时农业的发展是成倍爆发的,整个沧州民间拥有大牲口七万多头,以毛驴和黄牛为主,少量马匹和骡子。粮食产量直接增加了一倍,而且是在土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增长了一倍。
主要原因在于水渠、水车、水井等的修建,水利方便,能灌溉的土地面积增加了。新作物的推广使粮食增产的同时,让家禽、家畜的养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猪、羊、鸡鸭存栏量增加了三倍还多。
几乎八成的农村家庭都饲养有猪羊,再不济也养的有鸡鸭鹅等家禽。
养殖商行有专门教授发酵处理农家肥的技术,用了不过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养殖和种植的良性发展。
单单是柴家庄附近几十村子,年出栏生猪、羊多达五十万头。
沧州军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训练之余坚持自己种菜、养猪、养羊。现在不仅仅能吃上饭,更能吃上肉。
京东路各州府、县衙的仓库几乎都爆仓了。堆积如山的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
短期内来看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官府发布存粮通知,农村家庭每人必须存粮二百斤以上。
大家各自想办法,发动大脑。
有的用麻袋装好,有的粮食缸装好,也有的家庭粮食太多了,成捆的玉米挂在房檐下。柴房里堆着的是土豆,地窖里存放的是红薯,油缸里满满的食用油,丰收的景象超乎想象,可以说是盛世。
每年出生人口量大大增加,每个县都开设有收养孤儿的慈幼局。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