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河畔大地情

第八一零章:我来此地闻民语

    
    老韩插话道:“这一时半会的,从哪里找呀?”
    淼淼脑子灵光一闪,“我咋忘了红旗村卡勒比亚特家冬牧场的有机肥了呢,让江米买他家的有机肥,吃完饭,我就跟卡勒比亚特联系。”
    老韩关心道:“刘俪,你的精量播种技术、少浇勤浇灌水施肥技术,农民掌握地怎么样?我这几天准备写一篇科学种田的信息,你得给我提供素材呀。我现在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呀!”
    一提起春麦的播种管理新技术,刘俪就头疼。
    “哎,你瞧我瘦成啥了,腿都跑断了,稍不盯紧点,农民就偷偷地多播种子,那个江道力趁我回村里吃饭的功夫,把我调试好的播种量硬是偷偷增加了播种量,把我规定的每亩地麦种19公斤,擅自提高到每亩地28公斤麦种,幸亏我吃完午饭没休息,回去监督,发现及时又改了过来,他说害怕缺苗,才这样干的。”刘俪愤愤不平道,“这些个百姓怎么就不相信科学种田呢?!还是老传统、老办法、老思想,瞧他们播种的方式还是十几年的老样子,我看就是老顽固!”
    淼淼劝说道:“刘姐,咱宁南县冬麦播种量一般在20公斤到23公斤,春麦就是比冬麦多点,现在让他们按照冬麦的播种量来种田,他们是有点顾虑。如果咱们能制作个精量播种技术的视频来进行宣传,效果肯定会好些。”
    刘俪推广的精量播种技术是通过减少播种量和提高种子分布均匀程度,改善小麦种子发芽环境和麦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来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小麦的单株有效分蘖,增加小麦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又能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老韩闻言,“要不,我试试制作个视频,不过,我的视频肯定很简单,只能告诉农民播种的密度过细,小麦生产弱、分蘖少。播的密度过大,又不能发挥小麦群体高产的作用。告诉村民,只有使用刘俪的这种方式,既能节约麦种的成本,又能提高产量。”
    淼淼眉眼带笑的回道:“可以呀,只要能让各族牧民看懂,刘姐的工作就好推广了。”
    “晚上我就搞个短视频,咱也别召集农民来听课了,大忙季节,他们没时间,我制作完发到皮牙子村微信群里。”老韩慢条斯理地说着。
    刘俪开心地伸手拍下老韩的肩膀,“不愧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就这样。”
    淼淼看着又黑又瘦的刘俪,心疼道:“刘姐,你别到处跑了,我觉得你把推广的重点就放在2700亩地,那里有杨老汉家的35亩口粮地,他是个开明的人。后面的事情还多着呢,你这新技术对种子的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深度都有要求,最头疼的还在浇水环节呢,春麦一般最多浇5个水,按照少浇勤浇的技术,缩短浇水时间,提高浇水次数,很可能浇七八个水,老百姓肯定嫌麻烦,所以,你让老杨头带好头支持你的工作,准没问题。”
    刘俪思忖着说道:“是这个道理,我也来个以点带面推广新技术。”
    老韩询问:“刘俪,你算过没,用新技术种植春麦,比老办法种植春麦,每亩地节省多少成本?”
    “早算过了,光麦种费每亩地省20元左右,水费节省30元,产量比老办法提高至少30公斤,最好的能提高100公斤。节水节约种子产量高,要不,我怎么会这么着急地推广新技术呢。我有个目标,在我退休前,宁南县各乡镇的农民都使用我推广的新技术科学种子麦子。”刘俪畅想着。
    露露见三人兴致勃勃地谈工作,还是不忍心打断了三人的兴致,“韩哥,刘姐,你们再讨论一会儿,饭菜都凉了。”
    第二天,淼淼见刘俪又要去张三家的春麦地监督耕地的情况。
    村里人都知道,张三在种植庄稼上,就是个“烂泥扶不起墙”的主儿。
    淼淼不放心刘俪一个人跟张三磨嘴皮子。
    淼淼领着露露穿过北墙的小门抄了个近路。
    朝村委会西北角的庄稼地走去。
    果不其然,刘俪手拿着一根测量土层深浅的仪器,正扯着嗓子跟张三发火,“张三,我告诉你,你是给自己种田,不是给我刘俪种田,也不是给工作组和村委会种地!你瞧瞧你这地耙成啥样了?!耕地的深度还凑合,勉勉强强耕了25公分。可你看看这地耙的,哪像种地人干的事?!告诉过你,要耙透、耙平、耙实,把土坷垃耙碎,要上松下实,可你自己看,这地大土块满地见,把麦种播下去,土壤间透风, 麦种咋出苗嘛?”
    张三挠着头皮争辩道:“耙地的师傅不是急着给加如拉家耙地去嘛,我就催着他赶紧耙地的。”
    淼淼站在张三身后,“你还有理了,一看这地就是湿度大,才耙成这样的,你瞧瞧那块,肯定还有水呢,你就不能晾上两天才让人耙地呀?!”
    张三心虚地看看刘俪和淼淼。
    昨天晚上耙地时,那块地确实有水,拖拉机差点陷进去。
    “那咋办?”张三呢诺道。
    刘俪气呼呼扔下一句话,“再晾一天,重新耙一遍。”
    张三梗着脖子不情愿道:“那我不是多掏一次耙地费了?”
    “那是你自找的,我就昨天下午没来你家地里盯着,你就干这没屁眼的事,给我重新耙!”刘俪厉声训斥。
    淼淼询问张三,“我问你,你想不想用自己的产量让其他村民对你心服口服?”
    张三蔫头耷脑地吭哧半天,“做梦都想打出高产量。”
    “那行,就按照刘姐的话去办,磨刀不误砍柴工,抓好时节,一步一步好好干。”淼淼拍拍张三的肩膀。
    援疆干部荣森带领宁南县党政观摩团在上海进行两地交流观摩后,又在家里补休元旦、春节的假期后,乘坐飞机赶回了工作岗位。
    宁南县援疆项目有个90万元的产业项目要在皮牙子村实施。
    他回到宁南县,匆匆看望小叔荣昌夫妇后,就踏上了宁南县的这块土地。
    在皮牙子乡蒋领导的陪同下,他实地观察项目选址地。
    俩人走家入户认真倾听老百姓对援疆项目实施后的意见。
    两天下来,荣森走访了不少农牧民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