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三十一章 麓川城中

    
    第三十一章    麓川城中
    这个时代,任何时候。关于战事的情报都士卒滞后的。
    毕竟将消息从南疆传到京师,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十几日。
    在朱祁镇商议这一件事情的时候,战火已经烧到了麓川城下了。
    并非襄王世子太过无能,只能说麓川上下太过麻痹大意了。
    自从襄宪王在麓川立下根基之后,襄国与缅甸之间的摩擦都没有断过。几乎每隔几年,都要打上一仗。
    只是,双方都很克制。
    襄王一方就习惯了。
    只是这一次,襄王世子也是这样以为的,面对缅甸的侵犯,襄王世子令一员将领地域。襄国大概有六万大军。
    其中精锐的为襄王三卫,虽然名为卫,但是时间上远远超编。大明一个卫大体是五千六百人上下。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京营最基础的作战单位,也是一个五千人的营。两者之间,其实作战体系相承接的。
    都是以五千人为一个作战单位,唯一不同的,卫所一个卫有土地。军饷很低,只有月粮,但是家人有免税的土地。而营兵却是战兵,直领军饷。
    但是襄王三卫,每一个都是万人大编制,是襄王直接掌控的精锐战兵,全部在麓川附近。
    而其余的三万人,就是各地屯驻兵。
    襄王世子派过去的,是襄王三卫之中的一卫,还有若干屯驻军。
    结果被缅甸一方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缅甸阿瓦王朝,几乎举国之兵北上,号称数十万大军,单单战象就有数万。当然了,这种号称是非常虚的。
    但是十几万大军,战象数千却是可能的。
    襄王的精锐士卒,不过是当年麓川之战,被留下的北军之后。
    他们与襄王一并在安置麓川。麓川乃是一个狭长的盆地,这个盆地之中,都是很好的耕地,襄王将这些人安置在麓川城附近。
    这些人就是襄王最信任的班底。
    只是,真要说起来这些襄王这些精锐,也不过是在朱祁镇推行军事改革之前的明军精锐,不能说不能打,但是火器装备数量,战马装备数量,乃至武学军官数量,都远远比上大明真正的精锐。
    襄王万余精锐,一下子被缅甸大军包围。
    三日奋战之后,襄王万余大军就此崩溃了。缅甸大军北上之后,襄王封地之中,除却麓川城之外,纷纷倒戈,或者观望。
    长驱直入麓川城下。
    襄王世子只能与老将方瑛一边
    死守城池,一边求援了。
    不过,麓川城虽然不是一座雄城,但也是两代经营的结果。
    当年襄宪王来到麓川之后,就特别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就体现在城池的修建之上,襄宪王与他的儿子,当今这位襄王,乃至于而今主政的襄王世子,都没有放弃麓川城的修建。
    当然了。
    麓川的国力是没有办法与大明相比的,真要说起来,麓川的人力物力,不过是大明一个府而已。
    所以这麓川城断断续续修了几十年,也比不上南京北京这样的天下雄城,但却一些中原的府城要好多了。
    也算是一座坚城。
    整座麓川城分为三部分,最中间的乃是王城,也就是襄王府,外围是内城,乃是正常百姓活动的地方,最外围的是外城。
    其实内城墙外与外城墙之间,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平日仅仅是作为耕田来用而已。
    但是这一条最长的外城墙,绝对不是没有用的。
    而用的时候,就是现在。
    麓川城门大开,将整个麓川盆地之中的汉人与一些忠于襄王的当地部落都容纳入城池之中。
    这是襄宪王定下的规矩。
    因为,他在南疆几十年后发现,他最宝贵的就是人口,汉人人口。
    无他,有足够的汉人人口,才是襄王能够在南疆立足的根本,也是他们能以夷变夏,而不是以夏变夷的根本。
    所以,襄宪王不惜花大力气,修建了这一座外城,平日里空空荡荡的,不过是耕田而已,但而今随着麓川盆地之中,所有人都躲进麓川城中,外城顿时人多了起来,一个帐篷挨着一个帐篷,虽然谈不上人满为患,但也是密密麻麻的。
    这就襄宪王准备的,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全部龟缩在麓川城中,等朝廷来救。
    一切都可以放弃,唯一汉人人丁需要保全。
    毕竟,从大明内地迁移百姓从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即便是朝廷来办,也是如此。
    襄王很难从内地移民之中,分一杯羹,一旦没有足够的汉人数量,他这个襄王也很难在南疆站稳脚跟。
    不过,这样做有利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城墙太长了。需要的士卒就多了。
    而今襄王世子只有两万人马,根本不够守住城墙,只能临时征召民夫上城,好在襄王时刻准备之下,很多守城的物资与器械倒是不缺的。
    此刻,襄王世子就与老将方瑛一并走在城墙之上。
    方瑛不仅仅是襄国之内,最富盛名的大
    将,也可能是今后很多人难以超越的将才了。诸葛亮乃出师表之中,说蜀汉很多人才,是“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方瑛就是这样的人才。
    方瑛将门出身,跟随父亲多次历练,看过漠北风沙,南疆丛林,见识过,瓦刺突骑,麓川象兵,在万军之中厮杀过,也亲身参与过十几万人大军会战。
    这样的人才,绝非麓川小小一地能养出来的。
    故而襄王祖孙三代,依方瑛为长城,而且方瑛还是襄王世子的岳父。
    此刻襄王世子与方瑛一并巡城,士卒们见了方瑛,立即就安心下来了。
    只是襄王世子看见方瑛满头白发,却是暗暗担心。方瑛已经老了,他七十有余。方政有子两人,方瑾方瑛,方瑾而今在北京已经淡出了军界,就是因为岁月不饶人,他安心在武学培养学生了。
    而方瑛却不得不在这个年纪,依然披挂上阵,振奋军心。
    不过方瑛却一点也没有感觉。
    麓川的天气一年四季都很热,在这个天气之中,方瑛一件盔甲都没有少,此刻方瑛里衣,早就被汗水全部打透了。
    方瑛似乎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他看着城外,对襄王世子说道:“请世子放心,南蛮贼子,决计不能攻破城池的。”随即方瑛冷笑一声,说道:“一群南蛮野人,也知道该怎么攻城。”
    方瑛的嘲笑并不是没有来由的。
    缅甸军队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但是装备都是冷兵器,虽然也有一些火器,看样式就知道,这是大明传过去的火器。
    没有什么大炮。
    但是没有大炮,并不是说没有办法攻城。
    毕竟麓川城上虽然还有一些大炮,但是真正重炮却并不多,分封之策,对边境防守也是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就是麓川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北京批准。
    但是弊端,就是麓川既然已经分出去了,就不归大明管了,很多大明新式武器之类,麓川在大明换装之中排在最后,甚至根本没有无偿分配给麓川。
    麓川想要,要去少府买的。
    麓川在南疆算得上富饶之地,但是对于大明内地,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麓川根本买不来多少门大炮。
    所以麓川城虽然是坚城,但是火炮数量不多,不足以完全依赖,如果用传统的攻城办法,正也是可以攻下来的。
    但是缅甸军队数量虽然多,但是行军扎营,排兵布阵,在方瑛看来,完完全全没有章法。这样哪里能攻下麓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