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麓川之东,怒江之上。
    山与山并不远,登高而望,就能看见对面山头的人。如果眼力好的,甚至能看清楚对面的布置。
    但是两山之间,却是绝壁天险。
    却见好像天公运斧。劈下一道裂缝,大水滔滔从北而南,激流涌动,横空拍石。然在山头之上,只能听见水声湍急,下面的种种激烈,却是看不清楚了。
    唯有白线一练。
    这里并非麓川以东最凶险的地方,也不是麓川以东最平坦的地方。
    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岸相连最近的一处,襄宪王为了建立麓川与云南畅通的交通,联系云南布政使,费了好些力气在这里修建了一道铁索桥,连同麓川与金齿之间的交通。
    这仅仅一百多米的铁索桥,比起后世建立在康熙年间的大渡桥都差了很多了。
    只有区区四根铁索,容两人并行而已,走上去颤颤巍巍的,很容易引起整个铁索桥的晃动。
    即便如此,这也成为麓川之间最重要的交通线。
    无他,要完全避开横断山脉就要向南行数百里,从各地土司的领地之中通过,而通过这一道铁索桥,就能直接连通麓川与金齿军民指挥司。
    只是而今,当初不知道费了多大精力的四根铁索,已经被缅甸大军生生的斩断。
    黔国公与刚刚从北京回来的襄王,只能领兵望而兴叹了。
    而不知道多少勇士,从麓川城中杀了出来,沾染了数百条人命的消息,终于到了两人的手中。
    让他们知道了缅甸军的计划。
    黔国公心焦如焚,说道:“都怪我,都怪我,是我反应不及,才有今日之事。”
    黔国公的自责,是很有道理的。
    云南明军对麓川战事反应慢了何止一拍。这里面的原因不能全部怪在黔国公身上,但如果说黔国公没有问题,那也是不对的。
    首先,云南明军是处于一个一直在消弱的趋势之中。
    在刚刚平定麓川之战后,毛锐坐镇云南,当时的云南有战兵十几万之多。但是这一部分军队却跟随毛锐从云南调出来,进入广西战场,之后跟随郭登灭了安南。
    当然了,安南之战中,云南方面有四川军队加入,一度成为云南兵力的最高峰,但是在此之后,就江河日下了。
    无他,云南从边陲重镇,变成了内地。
    之前云南面对三个战略方向的敌人。
    首先是东南方向的安南,其次是西南方向的缅甸,然后就是正南方向的各
    地土司,再有就是遍布在云南境内的土司。
    这些土司也不是很安顺的。
    近乎是孤悬于外的地步。只有贵州数条驿道相通。
    但是而今,安南已经覆灭,成为东南方向的交趾省,不仅仅是免除了一个战略方向的敌人,而且为云南打通了水路交通。
    虽然红河河道之上有很多险滩激流,通航有很多天然的障碍。但是这些险滩激流并不是阻挡红河河道交通的最主要的原因。
    之前红河河道也有商贸,但是规模很小,阻挡大规模通航的原因,就是安南对大明的提防之心。
    而今没有了安南,只有大明交趾省,这些险滩激流很多都是可以规避的。也让云南有了一个大规模与外交流的通道。
    甚至很多官员赴任,也都原因从海路到交趾,然后换船逆流而上,也不原因走贵州数千里山路了。
    而西面的威胁都已经被麓川给挡住了。
    襄王与缅甸多有摩擦,但是云南却很难感受得到,在加上黔国公府与方家之间的种种矛盾,还有黔国公担负的使命之一,那就是看住襄国。
    这未必是朱祁镇的意思,但却是大明高层的集体意志。
    虽然朱祁镇用分封之策,来扩大大明的疆域。但是有靖难之变的前车之鉴,大部分大臣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想再面对一次这样的局面。
    对已经分封的王爷都有默契。
    至于南边的土司,大多势力比较小,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云南总体来说,是一个近乎太平的局面。
    所以消弱云南的驻军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是消弱了云南驻军,但是云南还有一个国公镇守。
    这些年大明是多了好几个国公,但真要说起来,每一个国公也都不是大白菜,除却几个先国公去世,继任国公没有长成之外,黔国公,即便不能算是精明强干,也算是比较稳重,却一直被扔在云南。
    这其中韵味,很多人都能品出来一些。
    而今是太子在南洋,当太子不在南洋的时候,继任者恐怕也会监视诸王的任务。
    这种情况,朱祁镇没有挑明,但是他也是知道。默认的。
    毕竟,政治上朱祁镇很难完全的相信谁,纵然他觉得,襄王只有脑门被驴踢了,才想造反的事情,但是也不介意多防范一二。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云南与麓川之间,民间联系紧密,商贸往来不少,很多大明百姓根本觉得根本就是一国。但是高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刻意避嫌。
    这
    种情况之下,麓川突然爆发的激烈战斗,让云南上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而今云南驻军不带各地土司军,只有五万上下。其中还多是卫所军,比如金齿军民指挥司,就是类似卫所军民合一的体制。
    面对缅甸传的几十万大军,黔国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援麓川,而是保住云南不受战事波及。
    毕竟黔国公是云南总兵官,他对云南负有责任。
    而且这十几年,云南打通了水路之后,日益繁华。军事上却有一些迟钝了。
    这才慢了一步,被缅甸军队抢占了麓川以东的诸路天险。
    让大明对西南的军事形势,变成了麓川之役之前。
    当然了也没有完全相同。
    麓川之役之中,麓川思氏对滇南土司是有一点的影响力的,很多滇南土司都从贼,但是而今滇南土司并没有这个心思。
    而今黔国公已经用了金牌调令,一两月之内,就能调集数万土司兵助战。
    所以刚刚面对这个局面的时候,黔国公并不着急。
    毕竟麓川城高池深,储备丰富,不说是三年之储,一两年之间,却也不会断粮的。
    旧港之战,旧港乌合之众都能坚持一年,伊犁之围更是有数年之久。
    装备足够数量的火器之后,大明在防御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对于这个预判,黔国公才敢慢条斯理的准备军事行动。
    并没有主动进攻。
    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以一年,或者大半年的时间来算的。
    说起来黔国公的办法并算错。
    毕竟云南的实力不足,贸然进攻,很可能大败一场,反而让军事陷入更深的泥塘之中。
    而云南从太平时节,转到军事状态,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但是一明白缅甸军队准备水淹麓川城。黔国公立即变得着急起来。
    毕竟南方水多,雨季也没有多少时间了,面对而今的天险,半年大破缅甸军,黔国公实在没有把握。
    说实话,麓川城被淹与否,黔国公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他在意的却是麓川城中,襄王一脉的宗室,也有数十人之多。
    虽然襄王在外,但是襄王年纪大了,一旦麓川城被覆灭,襄王一脉恐怕要绝嗣了。
    如果再有几个软骨头,投降缅甸了,更是给朝廷出了一个大难题。
    毕竟而今,并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也没有被掳去漠北。藩王被俘虏,将会是大明遇见大难题。
    不管怎么办,都不会圆满如意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