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九十六章 宁夏之难

    
    第九十六章宁夏之难
    在太子渠上这一件事情,似乎仅仅是一件小事,只是朱祁镇出巡之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即便如此,朱祁镇也不想在兰州久留了。
    毕竟,朱祁镇的行程规划,在出京之前,就已经敲定了。
    朱祁镇终于在秋季到南京,巡视过江南之后,在南京过冬,明年从大运河回京。
    朱祁镇在沙漠之中耽搁的时间已经不少了。他正想上了铁路,抓紧时间赶路。当然了,从另外一个隐秘的角度来看,也是朱祁镇对西北残破的局面,不想多看,也不忍多看。
    朱祁镇秉政多年,对西北不可谓不重视,调集了好多名臣镇抚,将大量钱粮都在砸在这一条难以修建的西北铁路上,如果避开艰险,在其他好修建的地方修建铁路,比如东北,早就不知道修城多少条铁路了。
    不就是为了西北民生。
    再加上,朱祁镇也基本解除了西北地区的军事义务。否则还如之前,西北地区承受三面敌人,民生凋敝到不知道什么样子了。
    只是即便朱祁镇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是细细看来,朱祁镇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甚至有一种自我否定的感觉。大部分亩产不足一石,很多时候百姓食水也未必能够保证。让朱祁镇如何高兴起来。
    而朱祁镇想改变,却也不能改变。
    朱祁镇只是皇帝,不是神仙。
    不可能一挥手之间,山河变色。这种特产是沙子的地方,朱祁镇能有什么办法?
    只能早早离开,不去看罢了。
    不过,在朱祁镇准备从驰道离开的时候,韩文却忽然跪在地面上,说道:“臣请陛下,更改行程,先去一地。”
    朱祁镇看了丘浚一眼,却见丘浚的眼里也大有错愕之感。才相信,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丘浚指使的,问道:“何地?”
    韩文说道:“兰州有驰道到宁夏,而宁夏也有驰道连接关中,不过耽搁陛下大事,只是宁夏之惨,臣实在不敢直视,也非笔墨可书。臣请陛下往巡,抚民危难之中。”
    朱祁镇一听,立即问道:“宁夏这几年不好过,朕是知道的,但是不是年年有赈济吗?”
    韩文说道:“这些赈济根本不够,户部仅仅言成例而已,然宁夏岂能用成例?”
    丘浚听了,忍不住皱眉说道:“韩巡抚,慎言。”
    而今内阁势大,六部尚书虽然还有一定的独立权利,但是渐渐成为内阁的附属衙门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户部做出的决定,内阁要为之背书才行。
    韩文说道:“臣为陕西巡抚,在陛下面前,直言奏事,有何可慎言的地方?还请丘阁老好好说说。”
    丘浚听了,顿时暗怒。
    其实他倒不是对韩文所说的事情不相信,而是他对韩文这种不讲规矩的事情,大为不满意。
    诚然陕西巡抚放在大明也是能算入重臣之列的。朱祁镇对这种重臣的奏疏,从来是从司礼监直入乾清宫的。之前朱祁镇是自己批阅,但是而今精力不济,固然是让内阁处置,但却也先行过目,虽然不全部看,浏览一些,抽出几本批阅。
    所以,这就是韩文所言的直言奏事的权利,也就是他向皇帝进言,在程序上不需要任何转呈。
    但是即便韩文有这个权力,他就不是丘浚的下属了?
    笑话。
    大明文官都在内阁之下,即便吏部尚书也要低头,何况一个小小的陕西巡抚。越级奏事,从来是大忌。
    韩文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已经多次上奏此事了,但是户部一直不给钱,而陕西从来是一穷省,而今也是如此。省里能支援宁夏的钱粮根本没有多少。他也是不得不为之。他或许能走程序,但是有不知道多少百姓,嗷嗷待哺,却是等不了程序走完的。
    朱祁镇说道:“好了,宁夏怎么了?”
    韩文说道:“陛下,从正统四十年来,宁夏旱灾地震连接不断,几乎年年有震与大旱相连,赤地千里,白骨暴露,实在非太平盛世之象。”
    “怎么赈的灾?”朱祁镇问道:“难道户部没有拨款吗?”
    宁夏的情况,朱祁镇并非不知道。
    只是但凡赈灾,朱祁镇从来没有不批的,甚至是宁可多批不会少批的,而今朝廷钱粮不缺,在这上面更是肯花钱。而且大明文官的赈灾能力并不弱,毕竟大明这些年称得上是多灾多难,赈灾根本是传统艺能了。
    一般情况下,赈灾款到位。朱祁镇就不必多操心,即便操心,也是在赈灾之后,将在赈灾之中揩油的官员,一一处置了。
    所以,他以为宁夏也是如此。
    “拨了。”韩文说道:“但是不够。”
    丘浚说道:“此事,臣知晓一二。宁夏赈灾款是按户部的章程,依照以往最大的成例来的。”
    大明各种自然灾害特别多,所以户部就形成了类似于预案一样的东西。报上来的灾害分级,然后拨款的。
    韩文说道:“陛下,如果再不妥善处置宁夏局面,臣担心宁夏非大明所有。”
    丘浚冷笑一声,说道:“怎么?宁夏还要造反不成?”
    韩文说道:“臣不担心造反,但是有斯民方有斯土,宁夏没有人,还是大明的土地吗?”
    什么情况下会没有人?
    人都饿死了。
    朱祁镇皱眉说道:“真到了这个地步了?”他也不等韩文回答,说道:“去宁夏。”
    兰州距离宁夏并不算远,甚至只需向东北走数百余里,就到了宁夏地界。不过这一带还看不出什么,在往北走一段路程,真正到了宁夏的地界。
    宁夏的自然环境,比河西走廊要好一点,这里毕竟是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那一套。
    只是时间在无声无息之间改变很多东西。宁夏与河西走廊一样,要面对沙漠的侵袭,此刻的宁夏根本是三面面对沙漠。就好像是从六盘山之中,依靠着黄河深入大沙漠之中的一只手。
    也幸亏是有黄河在。
    如果没有黄河,宁夏这一块地方,迟早会被沙漠一点一点的侵吞掉。
    但是即便如此,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此演变,依旧让宁夏饱受干旱之苦。
    如果单单是干旱还好,毕竟在宁夏生活,宁夏本地人都已经习惯干旱了。但是这几年来,连续不断的地震,甚至一年数震,地震与干旱一并过来,却让当地百姓难以招架了。
    当朱祁镇进入宁夏之后。首先见到就是满目疮痍。
    地面之上一道大大的裂痕,就好像是大地张开的一张嘴。
    这是地震留下的痕迹。
    而在耕地之中,却有一道道密集的细碎的小裂痕,这就是大旱痕迹。
    一看这个情况。
    朱祁镇脸色立即变了。
    他知道宁夏有旱灾有地震。但是赈灾最重要的是重建,是恢复生产,而今的土地空荡荡的,连杂草都没有长几根,重建在什么地方?如此怎么让百姓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召见当地知府知县询问情况。
    在正统之前,宁夏是有五个卫所,就是所谓的宁夏五卫。并没有民政官员,倒是有一个宁夏巡抚。但是在北方边患彻底解除之后,朱祁镇对九边进行了一番改造,宁夏五卫变成了宁夏卫,裁掉四个,保留一个。并建立了宁夏府。将其他的卫所改为县城。
    才是而今的宁夏府。
    当地地方官一到,就立即哭穷起来。
    在奏疏看宁夏地震与旱灾相继,却无法理解当地的情况的。单单说一点,宁夏数年之内,已经很少产粮食了。
    对于宁夏人来说,寻常旱灾根本不能算旱灾了。只能说日常。
    但是而今旱灾本来就造成了粮食减产,户部对此的应对方法,就是减免宁夏赋税,几乎宁夏十几年都没有怎么正经缴纳赋税了,对于地震的处置,就是拨款赈济,赈济款的数量依据宁夏在册人口,能吃上六个月左右的粮食,可能考虑到耗损,稍微多一些。
    至于城垣地方重建的拨款,倒是拨给一些修建城垣的银两,但是不多。
    毕竟大明虽然府库充实,但是这么大的国家,也是要有一定之规的。不能大洒钱,不然再多的钱都不够用。
    宁夏是边地的时候,城垣自然重要,需要专门拨款,但是而今宁夏已经没有边患,城墙迟几年修也不迟,要知道在南方有些县,连城墙都没有。
    正如丘浚所言,户部拨款,丁是丁,卯是卯。都是按照规定来的,主要是维持宁夏最低生存标准六个月,六个月,在户部想来再怎么都能种出一季粮食了。
    只是宁夏的情况太特殊了,连续数年地震大旱,大旱地震的。各种水利工程早已不能用了,粮食生产能力减少到了极致,什么塞上江南,早就不是了。但是户部还是死板的报一次灾,按这标准来一次。
    以至于宁夏百姓只能靠着赈灾款度日。
    如果不是韩文咬着牙,从原本不富裕的陕西财政之中拨款不少,宁夏这里就不是满目疮痍的样子了,早已逃亡殆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