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岁月长

第一百六十章 建立新场 一穷二白

    
    过了几天,快过年了。这县长高高兴兴的拿着一堆吃的东西和文件,来到了志胜他们家。
    这一进门,就把这一大堆过年吃的东西往桌上一放。
    志胜觉得奇怪,说:“老领导使不得。这么多年我都没给你送过一点东西,怎么还能让你来给我送东西呢?”
    “老盛啊,你就别跟我客气了。我呢,上一次把你的凋令烧了,是我不对。但,现在有个好消息告诉你。咱们要新成立彭县,你看看这是省里发的红头文件。那里的山没有咱们这里大,地域相对平坦些,娃读书的学校我都跟你联系好了,就在县上的中心小学。”
    县长顿了一下道:“我希望能够调你过去。我当县长,我跟组织上说了,我要带一个人走,那就是你!但我必须把你带走。其他人,我不放心把工作交给他。你主抓全县的林业工作,这是一个新成立的县,我们大有作为。我们要把新县的工作做好。你看看这全县的林业生产工作有100来万亩,够你大展宏图的!你看看够不够,还需要什么资源?”
    “可是县长,我还是想回江南。家人都让我回去。”
    “我知道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这里不容易。人人都想回去,我也是没有办法,想你这样又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咱们县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你看看我们西北的建设需要你。党和人民都需要你。这里是最需要发展林业的地方,我和县委班子都希望你留下来,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这话一说。老盛愣在那里。
    “是啊,他怎么就被生活就这么打压了?他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忘记了当年的校训是‘定叫赤地变青山,定叫黄河流碧水’大西北还有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完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他的梦想都还没实现,他怎么就妥协了呢?就要先走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志胜沉思了。
    的确,西北地区条件艰苦,江南的确是条件更好,也更富庶。但是,西北更需要他,不是吗?他年轻的梦想。他在学生时代就树立的梦想。他想看到这大西北的郁郁葱葱,这些理想都还没有完全实现呢?他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
    整整想了一夜,志胜决定,留下来。
    每个人都有一些梦想。
    或许随着年岁的增加,随着生活的磨砺,大多都会被磨损。
    但是,有些人坚持下来了,你也许能够看到梦想成真的一天。
    她打算脚踏实地的继续干下去。
    既然选择了这个林业工作,他就要干出点什么来。为了生态也好,为了百姓的福祉,这些都比他一个人小小的梦想要珍贵的多。
    其实成为一个能够为人民努力的公仆,并不容易。
    他既然选择了,那么就坚持到底。
    那么多人都返城回乡了,这个地方还需要建设者们坚守下来。
    那么他就做最后一个坚持下来的人吧。留下来!
    老家的亲人也收到了电报,说他决心留下来。
    当人,亲人们很失望,但也尊重志胜的打算。
    1984年七月,新县成立了。
    开拓新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很忙很忙!
    场里初建设,一穷二白,全县的林业工作就是个空白。
    志胜,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衡量再三,志胜把小栖送回老家去。
    小栖也开始度过她在江南最美好的学习时代。
    志胜在西北坚守着,建设着。
    他步行踏过每一寸土地,到过每一个山峰,就是为了勘探出精确的山区资料。
    他修正改写了地图。
    开始选址。
    县长说了,只要是县里能管辖到的地方,你随便挑地方,县城里面热闹一些。
    “一个林场要什么热闹?”志胜说道。
    他并没有选繁华的街道上,而是选择了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滩地带,这是最差的一块地方。
    志胜说,“林业工作就是改善生态的,我们不要谁要?”
    他愣是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将这块河滩石子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育苗基地。
    这是后话。
    开始建设场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钱。县上也没有钱。
    后来县长琢磨着全县最有钱的地方就是银行了,想着看银行有没有办法。
    他把志胜介绍给了农行的行长。
    农行的行长跟着他骑着摩托车,踏遍了整个山上的地方。
    志胜说是行长有面子,有福气,他是第一个载着他的高级专车。
    之前的时候,志胜还是靠着一辆28自行车,踏遍每个地方。
    改革开放,现在已经是八四年了,他终于不用再骑着那辆二八自行车,脚蹬着爬遍整个山上,有些地方还得自己扛着自行车上山。
    现在,他有了一辆幸福摩托车。从后面带着农行的行长,两个人靠着一辆摩托车,愣是把全县的林地、山区都看了个遍。
    说要贷款办场,农行的行长同意了。
    他说,他相信老盛做事的这股劲头,等到这片山上的林子都起了。这个产值不是一点半点的。
    “老盛,你好好干。农行支持你,但是这一年按期还的利息,你自己得想办法,我可帮不了你。”
    志胜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办场。
    志胜,省钱,甚至可以说是抠门了,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用。
    能自己做的,能在山上寻找道的,就不花钱。
    他小心翼翼的使用着这些国家贷款。
    那些店员都笑他自己的工资都没见这么抠的。
    那些大梁砖木,能不用花钱买的都不用钱买。
    不止这些,刚开始的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贴补上了。
    半年时间场区基本上建设好了。
    这是终于有了房子,有了一片遮风避避雨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办公了。
    接着就是找人,刚开始将近一年志胜又是场长,又是会计,又是出纳,又是生产员。
    最着急的是找工人培育苗木。
    终于场里调来了第一个会计。
    当这个整个班子搭起来的时候,志胜已经开启每年十万亩的造林计划。
    早晨五点不到起身上山,一直干到凌晨一点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忙的阶段,他甚至七天七夜都没有睡觉。
    他在河滩荒地上建成了400亩的苗圃,用来给山上供应苗木,每年生产都要十万亩。
    他建设了400亩的果园,载种了咱们国家第一批红富士苹果。
    他还建设了蕨菜加工厂。
    她还建设了花卉公司。
    这些工作他都没用国家的一分钱的经费。
    国家拨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山地造林工作中。
    关于这启动的第一笔钱,是老盛带着农民工打工,挖树坑挣来的!
    这一干就是15年。彭县的这一片区域变成了绿地。
    志胜的林业事业从未停止。
    1984年,
    那个时候,一亩地的造林任务,国家的补贴,一亩地28块钱。
    根本就不够用。但他也不能张口就找国家要。
    国家需要建设支持的地方很多。
    他琢磨自己克服困难,想办法自己来完成国家的造林需求。
    他想了很多办法,克服资金困难。
    他唯一想给县里提的条件就是他要有人事权。他能够选择用谁?
    志胜的第一桶金是挖出来的。
    是带着农民工去树坑挣来的。
    刚组建新场,区里对今年的造林任务没有硬性的指标。
    但是志胜却一点都不想耽搁,只争朝夕是他期待做好的每一天。
    他给自己的场区定的造林任务是5000亩。
    比以往少了一半,但志胜是冲着1万亩的努力去做。
    志胜找来了跟她之前就在林场合作的农民工头子,名字叫兰娃。
    他是一个孤儿,在村子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没怎么读过书,但认识的一些字,算账清楚,做事踏实,他带了一帮子人,78年改革开放后就四处找活干,他是最早一批靠自己的双手想要换取美好生活,换取勤劳致富的人。
    那时候在华楠林场的时候,志胜就跟他有了初次的合作。
    那个时候场里的职工调走流失的很多。没有人是最大的问题。
    他找到了兰娃,说是试试看,这是兰娃给志胜第一次挖树坑。
    初次合作下来,兰娃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能吃苦。
    别人挖不了两米见方的树坑。
    经常有人说,栽下去这么小的树苗,为何要挖这么大的树坑。
    兰娃却是没有二话,坚决贯彻执行,勤劲的很。
    不光是他一个人,还有他带的队伍,附近的十来个县都选不出第二只能吃苦的队伍。
    平常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能挖60个树坑,但兰娃的队伍平均能挖100个树坑, 优秀的可以挖150个树坑。
    这是一只生产建设的突击队。
    西北干旱,每一滴水对于生命的意义尤为重要。
    只要老天肯在春天下一次雨,那么这个坑中蕴藏储存的水,足够它长大。
    如果碰上天旱,正用人挑驴驮将一桶桶的水运到山上去。
    西北缺水,而这灌溉的水更是南浔,常常要在山下打下几百米的深井才能打到水。
    河流经常断流,这是常有的事。
    植树造林是一个构筑生态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变这个生态结构。
    对于新场的春季造林,最缺的就是人,眼看着没有人,找兰娃这样的临时工就是唯一的渠道了。
    他是最早一批带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的,他跟志胜之前也合作过多次,所以也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
    志胜找到兰娃,但这一次并不是简单的挖树坑,志胜的情况更加艰难。
    没有资金,只能赊账。
    新场刚刚成立,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甚至志胜都在为利息而担心支付。
    而且人员不到位,手下没有一个兵。
    “兰娃啊,咱们虽然一起干了这么多年的活,但是我得现在告诉你,今年的生产情况,我也没有钱。但生产得继续,这个钱得赊着,或者我们一起想办法找钱……”
    “老场长啊,您说什么话呢?我们合作了快十年了。您现在办新场,我知道经费非常困难,暂时没有钱,等后面您有了钱,您也不会赖账的,这个你放心,这个我相信!”
    入殓师灵异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