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顺死了,戚象仁事后有些后悔。但是事情已经做下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他索性将府里大大小小的仆人重新替换一番,将知道事情真相的仆人都打发走了,同时发放重金,作为封口费用。
那些仆人手握重金,自然是千恩万谢,打包票不将苏夫人的事情说出口,戚象仁这才觉得放下心来。
他本来想另请一位管家,但是想到戚顺生前,做事麻利,为戚家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且他的死,或多或少和自己脱不了干系。
也许是为了弥补戚顺,也许是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戚象仁让年仅十七岁的戚聪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在戚府担任管家。
戚聪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继承父亲的职位,成为戚府的管家。他父亲戚顺在世的时候,曾经交代过,让他多读书,希望戚聪将来能考个功名。
然而事情在一年来,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只能放下读书,接替了父亲管家的职位。虽然这并非出自本愿,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如果他只是一个人的话,一切还好说,他可以随随便便地讨口饭吃。
但是现在不同了,父母去世了,他的生活来源没有了,他可以饿着,但是小井忠不能跟着他挨饿。
当戚象仁命令戚聪来做戚府的管家时,戚聪想了想便答应了,此后他便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戚象仁不喜欢戚聪,以前戚顺活着的时候,戚象仁说什么,戚顺便按照他交代的去做,戚象仁让戚顺往东,戚顺不敢往西。
戚聪和他父亲不同,他做戚象仁吩咐的事情之前,喜欢问个究竟。也不是事事都问,比方说:戚象仁让他取了银钱,给府里的仆人们发月钱,这事戚聪不问,老老实实地去做。
如果戚象仁要戚聪带人去催佃户的地租,这他要问问,怎么个催法?能不能宽限?能宽限多少天?
这也是他从书中读到的道理,得饶人处且饶人,佃户不容易,收租的人也不容易,人人都不容易。所以得有个说法,如果佃户交不出来,有了这个说法,至少不用撕破脸皮。
戚象仁不喜欢他这一点,戚象仁希望他像戚顺一样,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是戚聪做不到,所以两人之间时常会闹矛盾。
戚象仁和戚聪之间的关系更像主仆,而他和戚顺之间的关系则像朋友。戚顺活着的时候,戚象仁有时候会走到后院来,和戚顺聊聊天,但是自打戚聪上任后,戚象仁便再不来后院了。
一是他怕仆人们多嘴多舌,嚼他的舌根,二是他不喜欢戚聪这个人,两人之间没话说。
至于戚聪,戚象仁不来,他也落得自在,他只管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其他的事一概不问。
戚顺死后,戚府的一切事务便落在了戚聪身上,戚聪这时已经不是过去的戚聪。
过去的戚聪只知道读书,不问世事。现在的戚聪是从做事中读道理,从做事中学习,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让他成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而做事中学到的东西,让他成为了一个聪明的正直人。
他把井忠接进了戚府的后院,自己亲自抚养,为了不被府里的仆人怀疑,戚顺便声称井忠是他的堂弟。他平时也不喊井忠的名字,而是亲昵地叫他“狗儿”。
狗儿被接进戚府后,每天和戚聪在一起,戚聪白天忙的时候,他便自己一个人在后院玩耍。
有时候是捡起地上的小石子,自己扔着玩儿,有时候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别的仆从,听人家谈天说地。
那些仆人干活干的累了,会出口一句脏话,狗儿听不懂,便追着人家问:
“你刚才说的话是啥意思?”
仆人看他是个小孩,也不搭理。他便不依不饶地缠着人家,非要问个明白,问的急了,那人对着他啐一口,骂道:
“狗儿,我日你娘!”
他也听不懂这是啥意思,对着那人一笑,这骂的人便没了脾气,讪讪地走开了。狗儿便继续去找别的人问这问那。
戚聪有时候在后院,听到仆人骂狗儿,便会上来怒道:
“干活还管不住你们的臭嘴,在娃娃面前说这些话,小心闪了你的舌头!”
这时那些仆人,便会嘿嘿一笑,对着狗儿道:
“狗儿,和你闹着玩呢,你看你堂哥,管的怪宽,以后你别来烦我们了。”
其实那些仆人,说这些话,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们从别处听到了一些关于苏婉莹的风言风语,便认定狗儿是一个野种,有的没的骂狗儿。
狗儿两岁多的时候,还听不懂他们骂的什么意思。后来渐渐大了,便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也和他们对骂。
这仆人对着他来一句:
“狗儿,我日你娘!”
他也对着那人啐一口,骂道:
“俺日恁娘!”
那些仆人见他现在不比从前,渐渐地觉得没意思,但是心中却认定狗儿是个野种,看他的时候,都带着一种嘲笑的神情,也不愿意和他亲近。
狗儿便这样孤独无助地长到了四岁,虽然戚聪一直很爱他,但是戚聪并不能日日陪着他,戚府里面的很多事情还需要他来处理。
戚聪只能在晚上得闲的时候,回到后院,陪狗儿一起吃饭,吃饭的时侯他会问:
“狗儿,你今天都做了什么呀?”
狗儿看看戚聪,摇摇头:
“什么也没做。”
接着又嘟嘟囔囔道:
“看天、看云,天上的云很大很白,很好看。”
这时戚聪便看出来了,狗儿一个人很孤独,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转移话题道:
“狗儿,和我去读书,书里的道理咱得懂,以后做个好人。”
狗儿也不知道啥是个好人,只是茫然地点点头。这时戚聪便拿出一盏灯,手握一本书,来到院子中间的石桌子前面,两人一人坐一个小板凳,戚聪念一句,狗儿跟着念一句。
有时候读的是《论语》,有时候读的是《庄子》,有时候读的是《史记》。
讲《论语》的时候,狗儿听不懂,也跟着咿咿呀呀地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时戚聪会看着他笑,问道:
“狗儿,你给我说说,啥是个君子?”
狗儿听他这么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挠了挠头道:
“君子,君子就是个闷葫芦,自己偷着乐,人骂他他也不生气。”
戚聪听他这么说,嘿嘿一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
“狗儿,你说的也对。记住,君子独善其身,君子知足常乐。”
狗儿听他这么说,茫然地点了点头,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戚聪教给了贾忠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他从小却在那些仆人们中间耳濡目染。
听他们说脏话,学他们的一举一动。贾忠之所以成为后来的贾忠,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