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美暴君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启二年大朝会

    
    就在明军即将大胜班师之际,沐昌祚居然死了,这对明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秦良玉虽然一直都看不惯他,自领军进入云南以来,勾心斗角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可是当得知他死了以后,心中也是隐隐有一丝悲伤。
    东路军的主将已死,这仗已经不能打下去了。
    况且现在叛军的势力可以说微乎其微,不是龟缩在深山老林中不见身影,就是在不停的南逃。
    于是她很果断的下达了军令,让鲁钦赶过去主持撤军事宜。
    因此她也是下达了全线撤军的军令。
    军士们在得到撤军的命令时,久违的响起了欢呼声。
    这种深山老林,他们真的是一刻都不想待着这里了。
    ………
    ………
    京师。
    乾清宫。
    收到南京呈送的奏疏后,朱由校也是非常果断的召集了一众心腹,精细的安排收网之事。
    只要徐鸿儒率领白莲教在山东造反。
    那么京师这边的收网行动,就立刻开始,同步进行。
    而对于白莲教,朱由校也早有准备,他早就下达了军令给袁可立,只等白莲教一起事,就立刻镇压。
    如今的登来军镇,有他的全力支持和袁可立的呕心沥血,虽然成立不到两年,但实力已经非同小可。
    光是陆军的人数,就有两万多人,装备武器方面或许不如九边军镇,也没有经历过生死战争。
    但是对付白莲教的乌合之众,想来问题不大。
    而白莲教也正好用来给登来军镇练练手,毕竟这样的练兵机会真的不多。
    而且他也留有后手,英国公张维贤,在得到皇帝的谕令后,也是让曹文诏率领一万骑兵赶赴山东支援。
    当然,他们此番前去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为了防备镇压白莲教的叛贼。
    主要的任务,还是要看好曲阜孔家。
    到时只要他这边的收网行动顺利成功,那他就会立刻给曹文诏下令,将这个扎根在山东上千年之久的世家给连根拔起。
    果然,在第二天,朱由校就收到了崔应元的奏疏,徐鸿儒已在两天前,打出旗号,揭竿而起。
    山东境内响应者无数,许多的农户百姓,纷纷追随,甚至有不少的卫所军户,都参与其中。
    紧接着,朱由校这边也是一刻不停留,立刻召集群臣,于皇极殿召开大朝会。
    这还是天启二年的第一次大朝会,除英国公和武定侯等几人外,所有的官员大臣,都以为皇帝是要交代后事,确立储君了。
    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即将到来的毁灭之灾。
    他们还在频繁交耳议论,被立为储君的会是谁。
    可等他们穿过皇极门,入眼的确是数百名身披铁甲,手握长刀的御林军侍卫。
    北镇抚司镇抚使杨寰,更是亲自带领着十几个心腹缇骑,守卫在皇极门后。
    见到这一幕,终于是有官员感觉到不对劲了。
    这哪里像是开大朝会的样子?
    这和去年的元旦大朝会,倒是有一些相似。
    难道陛下又要杀人?
    可不等这些人想通心中所想,他们就已到达了自己的位置。
    不少官员都是偷偷的抬起头来打量着前方,可看到皇帝位置上站立的那个人,慌的立刻低下了脑袋。
    尤其是站在最前面的礼部尚书张瑞图,此时更是惊慌失措,双腿控制不住的颤抖,时不时的从袖袍中拿出丝绢来擦拭额头。
    而他与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暗想道,这皇帝不是要死了吗?
    这压根没事啊,竟然放出消息误导他们进坑,依照这位的性子,看来今天是凶多吉少了。
    皇极殿正殿大门外,朱由校手持长剑倚立在此。
    代天监国的瑞王朱常浩,以及秦世子和晋世子等一众宗室亲藩,则是站立于台阶之下。
    广场之上,文武百官都已到齐,文左武右,足有数百人之多。
    当文武百官三跪九叩,高呼万岁,流程仪式完毕之后,朱由校也是直入主题。
    “朕前些日子于宫外遇刺,身中剧毒,险些丧命,幸得太医院令李从文,医术高超,尽心竭力,将朕从濒死之境救了回来。”
    “瑞藩奉命监国,也是全心全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王朝辅,宣读旨意吧。”
    因为朱由校太过强势,因此他也是收回了许多的权力。
    除去军权以及朝中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以外,这圣旨和中旨的区分,也不复存在。
    宣德年间时,所谓的三杨提领内阁时,可没少和皇帝争权夺利。
    他们不止把内阁地位提升了起来,凌驾于六部之上,更是将皇权给打的稀碎。
    在洪武年间时, 太祖皇帝一言九鼎,口谕、手令、圣旨这些,根本没有区别,只要是出自太祖皇帝,那都具备无上的权威。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首创内阁,本意是为自己分担政务压力,他们只有讨论和建议,以及拟写诏书圣旨的权力。
    大学士官职更是只有五品,在中央朝廷压根就不入流,类似于秘书助理。
    可经历了洪熙、宣德两朝,皇权愈发薄弱,文官的地位和权力节节攀升。
    内阁竟然一跃成为了另一个中书省,在他们的运作下,皇帝的圣旨,竟然需要他们同意盖章才能正式起效。
    而皇帝的手谕以及发出的旨意,根本不被文官们所承认,从此导致大权旁落。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他们,所以他才会把方从哲那批内阁人员给早早的踢出去。
    把徐光启和王在晋等人提拔进内阁,其中就有方便自己行事,直接下达圣旨的目的。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不管是下达政令还是军令,他都可以从皇宫直接发出。
    全国各地,接到旨意的,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宗藩勋贵,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但有违抗的,奉旨不遵的,或者还拿所谓中旨圣旨区别来说事的,朱由校都会送他回老家重开。
    朝中大臣以及各地官员虽然都极力反对,上呈的奏疏足有十几个箩筐。
    可没有用,内阁都是皇帝的人,他们默不作声,加上皇帝的强势,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样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成化年间还有纸湖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