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臣

第一卷 麓川之战 第一百二十四章 正午攻势(十四)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重甲骑兵所使用的铠甲,不仅骑兵具备武装到全身各处,包括关节处的细致加护,以及眼部等脆弱部位的重点防护,所有精挑细选出来的马匹也都全部披甲,防止马匹的伤亡造成重甲骑兵陷入危险。”姜榆罔介绍道。
    阿乌玛挠了挠头:“之前有听说过军主你在训练一支特别的骑兵部队,想来就是这一支了吧,以前的山寨里没有这么大的本钱和精力来训练骑兵,现在倒是能开一开眼了。”
    这些骑兵的马匹主要来自莽古堡自身的收集和来自孟养城白千帆作为中间人的提供,因为不仅仅是骑兵,还是要承担重甲压力的重甲骑兵,所以寻常的战马都是不够格的,需要更为优秀的,能够承担更大压力的马匹来作为重甲骑兵的坐骑。
    姜榆罔将这事情交给了张大可,他本身负责制造各类物件的造物院,和各个部门的交集都比较多,正是适合负责这样一个同样牵涉各种事务甚广的事情,从战马的收集,到披甲具装的设计和装配,最后是整体的安排,整支骑兵部队的除了人以外的其他部件成型。
    而最后骑士的选择则比较困难,因为这些莽古山出身的战士中很少有骑过麓川一带的马匹的,想要从中选出来一百人,还要是能够承受重甲的负担,并且能够完成冲锋任务的就更少了。
    最终姜榆罔实现的方式是选择一部分有骑马经验的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全部从头开始训练,好在这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姜榆罔因为对于重甲骑兵一直以来的念想,也是在提前两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准备训练,所以许多骑士其实是从莽古堡开始练习,进行战术训练的。
    在这方面,姜榆罔也进行了很艰难的取舍,一方面是骑马的经验较为丰富的战士,另一方面是可能更适合骑兵冲锋战术,具备更优秀战斗意志的战士,在犹豫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技术和经验可以进行训练,只要肯下功夫,总是有成效的,但是更优秀的战斗意志是不可取代的,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的。作为姜榆罔梦想中的重甲骑兵,必须是能够面对千军万马也能毫不畏惧发起冲锋的,支撑着这一切的,是必胜的信念和绝对的坚定,心如止水的同时又有着最高昂的斗志。
    这种矛盾的复合体让姜榆罔在选人时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条件。好在本身这支重甲骑兵队伍的人说少不少,但是说多又算不上有很多,只有一百人个的名额,还是存在很多选择的余地的。
    于是在后来两个月的训练里,又不断发生进入和淘汰,很多淘汰都是自愿发生的,因为姜榆罔一遍遍地向这些战士们详细地讲述重甲骑兵将要肩负的任务,许多人因为这种敢死队一般的任务而感到畏惧,继而退出。
    但是也有许多人很相信一点,那就是姜榆罔本身也是重甲骑兵队伍中的一员,甚至还是带头的领袖,将要冲锋在前方,那么既然军主都参与其中,说明重甲骑兵其实没有想象中危险。
    而随着后来整个清兵队伍的后勤设施的逐渐完善,各式各样的装甲,包括战马的装甲,以及骑士的装甲,也都开始列装到实际的训练之中,战士们一方面深刻体会到装甲的沉重,另一方面也暗暗为这种重甲的坚固而心惊。
    最后让战士们的心态进入一个稳定阶段的是对于重甲的质量测试,一场由造物院院使张大可主持的重甲部队,正式名为大明麓川铁骑的装甲质量检测,在炼金院的武器测试场展开。
    这个测试场是莽古山南部的一处谷地,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因而一直处于隐藏和潜伏的阶段。后来莽古堡建立后,为了尽可能多的供应给莽古堡足够的食物,同时保证食物种类的丰富性,姜榆罔组建了规模庞大的狩猎队。
    现在的狩猎队是百草院下的一个部门,而曾经的狩猎队还是一个临时组件起来的临时部门。但是无论是正是机构,还是临时组织,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狩猎队的组织形式远胜于过去莽古山中分散行动的猎人们。
    曾经的猎人,采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一种即时的狩猎方式,即当存在饮食的需求时,就进山狩猎,而狩猎到的猎物往往可以支持相当一段时间的饮食,那么他们就会随之休息,去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采集药草香料,或者是制作工艺品,这也是莽古山中工匠的比例比起来负责后勤的明军民夫更高的原因。
    而这种即时的狩猎,其实是一种需求驱动的狩猎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不稳定性,每一次狩猎的收获很可能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有时候狩猎的结果可能足以支撑多日的生活,但是有时候可能很快又要去进行狩猎。
    第二个原因则是动力,这种需求驱动的狩猎本身是缺乏动力的,即猎人们并不是为了狩猎而进行狩猎,而是为了实际的生活需求而狩猎,这种动力从一个自然的角度上来看似乎是符合自然哲学的,但是却非常不符合生产力的需求。
    只有不论何时,都严密有组织的进行狩猎,不因为实际的一点对于狩猎的需求而将狩猎行动的程度限制死,反而放开更宽广的空间,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狩猎收获。
    自从狩猎队成立后,莽古山的狩猎强度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短期的狩猎行动,时间上具有弹性的狩猎行动,变成了有规定时间的,时间规律的狩猎行动。
    对于每一位猎人来说,他们的工作负担是要重了许多的,虽然莽古堡实行五小时的工作制,而狩猎队的工作时间可能更短,只有三到四个小时左右,但是他们相对于从前需求驱动的自由狩猎行动,是实实在在地背负了更重的负担,工作时长也要远长于过去。
    但是狩猎队的成员却没有太多的怨言,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待遇,所有加入到莽古堡的住民都要接受莽古堡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是要优于他们过去的生活的,所以几乎没有人有多少怨言,而就算狩猎队的工作时间可能比过去猎人的狩猎时间长上许多,但是这些狩猎队的猎人的待遇也要更好。
    具体点,这种更好的待遇在工作时长和工作奖励两个方面都有体现,首先是工作时长,相对其他人五小时的工作,狩猎队的工作时长在三到四个小时,有时候可能有集中的长时间狩猎,但是换来的是更长的轮换式休息,即虽然工作时长较过于更长了,但是相比其他人还是优越的。
    第二点则是直接的待遇优待,莽古堡中的住民待遇主要通过食物和饷银来体现,其中饷银长时间发放一次,食物短时间发放一次,长时间可能要在一个月以上,短时间的话,多则一周,更短则是在三四天之内。
    在这些时间中,会定期发放各种食物和饷银,说白了就是他们为莽古堡服务所能得到的“工资”。尽管这种体系还非常简单,非常的不成熟,但是因为莽古堡相对来说,单纯的像理想社会实验一样的金钱交易环境以及严格的军事粮食管制体系下,还是能够正常运行的。
    虽然因为莽古堡的过快发展,在整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赤字的情况,承诺的用于收拢人心的待遇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撑,但是在孟养守备白千帆的支援下,也顺利度过了。
    而狩猎队中成员的待遇,基本上是和秘理院这种地位最高的情报部门,以及军队一致的,这还是饷银的层面。到了粮食食用福利的层面,狩猎队的饮食水平中肉类更是所有部门中最丰富的,可能只有姜榆罔自己的饮食水平能够与之相比。
    姜榆罔正是用这种高待遇规格,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反面,激励出所有人心中那份原始的渴望,让原本可能不难么受人青睐的工作,变成了就算面临着高淘汰率,高劳累度和高风险性,也要抢着去做的工作。
    第三点,是工作环境的改变,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曾经的猎人,现在对当下的狩猎队工作安排没有太对抵触的原因,那就是狩猎队的工作环境,要比以前的单独的猎人生活好太多。
    首先是安全性,麓川的山林中有许多相对危险的地带,在这些地带时常有野兽活跃,而由于莽古堡秘理院和神狩院的情报工作,这些情报人员在来往山林之间时,往往能够得到许多关于山林本身的信息。
    姜榆罔作为几百年后的后来人,对于游击战有着比公元十五世纪时期的人更深刻,也更系统的体会和理解,掌握自己所在的这片山林的信心,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行为,是值得付出人力和物力的。
    于是在他的安排下,莽古山山林中的各种信息也就成了秘理院和神狩院情报人员需要上报,并且可以作为有效情报上交的任务。也是因为这个安排,狩猎队的猎人们能够得到许多曾经自己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知的野兽情报,也能避免许多曾经自己要多花许多精力来走的冤枉路,在一些没有猎物的地方活动。
    依靠情报人员提供过的情报,狩猎队的猎人们能够更安全,效率更高地完成狩猎行动。而具体到每个人,其实狩猎的负担相对来讲也变得更轻松了,如果说原本猎人的活动,是建立在一个最低的狩猎人数要求的前提之下的话,现在的狩猎队,显然是具备了相对过于的狩猎行动来说更多的人手。
    说的简单点,就是同样的目标猎物数量,狩猎队会比曾经有更多的猎人加入到狩猎行动中,从而降低了每一个猎人的狩猎负担,将个人的负担转移到狩猎队这个集体之上。
    集体固然会有效率低下的情况,但是解决的方式也比较简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