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再起之义军路

第四章 举义弱不了华夏

    
    正月初四阴沉寒冷的太行山区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就算为了避免冻伤乃至防止夜间迷路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队伍的人数也不过三十人左右,大部分人还是感觉到了夜间山路隐蔽行军的困难重重。
    “左握住前面人腰后面系着的棉线,右手用拐矛小心脚下,不要掉队!向后传!”李义拄着这柺杖一般奇特短矛向前面的人说道,并且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走夜路比较有经验的程海则用独特的长杆吊着三面用木板遮住,只有面向自己的一面有微弱光亮的十分独特的灯笼前进。
    在连星光都没有的夜里,要是完全没有照明的前行实在是太过凶险了,张立新也不敢这样赌博。
    这种情况下摸黑前进,又是负重不轻的情况下的速度也比寻常步行慢上不少。大概两个时辰的跋涉才估摸着前进了十余里路。
    或许是为了壮胆,一开始的时候免不了有人低声言语,但遇到这种情况张立新就立即停下来,耐心的教导和训斥。终究让整个队伍在前行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做到了静默。
    由于在白天的时候做足了功课,对地形地物乃至可能前行的路线都做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加上程海、李义、王巍等人夜间行动的一些经验,整个队伍才勉强没有迷路。
    当许多年以后幸存的人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才明白这看似枯燥而艰难的摸黑走夜路给整个队伍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到达目的地之后,很多人终究松了一口气。憋不住的人们开始闲言碎语起来。
    “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不要说这不是实战,就算是夜训,如果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凶人依据说话声向你们射箭。甚至逼近到很近的地方放吹箭,整个队伍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经过这一次整顿,整个队伍也开始有了“夜训时候非请求和敌情不讲话”的粗浅意识。
    背着沉重投石机部件或者沉重陶弹的人们在几部单面透光灯笼微弱光亮的照明下练习着困难条件下临阵组装小型投石机和完成发射前的准备。
    挑选出来的悟性比较突出的四个人,在张立新、王巍等人的指导下练习如何使用包裹着石头垂线的木筒来判断水平位置,并根据远处立在白天勘察好的小山丘上的微弱灯笼灯光的相对高度报告角度。并通过同一方向上两个不同位置上的测角,来在夜间实战要求的状态下估算出目标的距离。
    这需要用到三角函数,张立新其实三角函数有关知识也记不得多少了。不过当初在威远营建立炮队的时候曾经花费过不少功夫制作过一个一丈大小的实尺模型,进行耐心的实际测量,从1到45度,还有2度到5度之间的30个刻度的正切都烂熟于心,当然最核心的计算要在比较快的速度内完成也只有张立新能做到。
    “12度、17度角,不行,再退!后面!退到5度角以内!”张立新小声纷纷叮嘱道。不过这个时候张立新也突然感觉到:要在夜间有效的进行作战,一套手语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位置调整到合适并且差不多的时候,在张立新的要求下众人就算动作缓慢也尽可能的不要发出声音,悄悄的把便携投石机的准备工作完成。
    就这样,整个准备的过程竟然花费了足足半个时辰。但张立新认为: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这类行动的隐蔽性是第一位的要求,哪怕用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完成准备也是值得的。
    张立新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同样按照尽可能贴近实战计划的要求从众人已经垫好松软土堆的地方沿着一根木杆向上攀登,一直攀登到了两丈左右的高度之上。并且用弓箭进行补充性的修正测试和试射,并练习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和向敌隐蔽射箭的方法。
    随着张立新用一直做为信号标记的无簇箭矢进行示意,已经完成发射准备的投石手已经纷纷竖起白色十字星旗表示准备准备完成,没有问题。
    随后:摸黑到预定位置上摆放了足够稻草的人返回之后,张立新迅速用直接射向几个发射架更近的无簇箭杆示意展开发射!
    就这样,四名全身披挂、背负很重陶弹袋的年轻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尽全力将双臂挂上了投石机前段的丁字形横杠,双脚完全抬起,靠体重的力量下压投石机杠杆。装好特制陶弹的瞄准手则松开了挂钩,十二枚一斤重的陶弹在夜幕中挂着呼啸的风声飞向了目标。并在摔碎破裂开来的时候将里面装着的带着红光的木炭摔的火星四射飞舞。
    早就在目标位置上布置好的干燥草料在这火星飞溅之下很快就燃烧起来,瞬间照亮了目标位置附近的不少景物。
    紧接着,投石机还有操作投石机的二十个人再也没有多少顾忌的装弹、投弹,遮风竹管内一柱估摸只能燃烧两分半左右时间的短香接近烧完的时候,投石器包括事先准备好的一次已经完成了十六轮投射,打出三百多枚陶弹。
    当在张立新的带领下人们在目标区域附近点燃篝火的时候,看到的是目标区域附近一片狼藉,纵向三丈、横向十二丈左右的区域内。当做靶子的“大劈柴”大多数都被砸破了,还有一支被捉住并放在木箱子里野狼虽然没有被砸的当场毙命,也被透过木板的陶弹砸的骨断筋折奄奄一息。。。
    九十米的抛射距离上,相当于一个顶尖人类个体投掷手榴弹的能量威力的石弹,砸在目标身上的效能,其实在张立新看来对于一些披甲持盾身着板甲的重防护目标是并不可靠的---除非使用标枪或接近一斤攻击面积更小的铅弹。
    然而如果以破重防护目标为标准,毫无疑问会降低杀伤输出和效能。张立新并不相信:诸如河间中屯卫千户所这样的目标会如明朝前期的“口外兵”一样拥有那些冷兵器时代顶级防护的重步目标。何况匮乏的叮当响的自己这支队伍从火药到铅弹都根本没有多少。
    张立新此时对聚集起来观察攻击效果的众人说道:“大家可能在家乡的时候见过打群架,或者械斗。真实战阵或实战中的人不可能如群架或械斗那样为了壮胆往往都是人挨着人。为了方便施展长兵和骑兵进退自如,方圆一丈左右一个人的散阵算是比较松散的了。即便遇到的对手是这种散阵般的密度,一个人的投影大小按照折算等同方圆三尺左右来计算,我们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打出去的陶弹就能重创三十多个人。在短时间内杀伤三十个人,那我们大概率就可能挫败上百人--哪怕这些人近身的技艺高超,拥有火器或者弓箭。以后我们的投石机不止一部,就算不换成铁弹或者铅弹,也能在几个呼吸的时间内挫败百人,甚至在一次战斗中对抗几百人了。只要拥有严格的纪律和训练,这就是我们众人所能爆发出来的实力和战斗力。”
    这样一来,虽然类似王巍、程海等有一些军旅经验和常识的人能感觉到其中有一些过于理想化,可是这些天来在大多数人心中所存在的那种紧张却不在了。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实战演练一共又进行了十五次之多。演练中不仅让人们在夜间操作投石机的技巧更为娴熟了,还学习了如何利用简易制作的炊车进行做饭、在夜间挖用于临时掩蔽的掩体。乃至遇到危机的情况应该如何分散隐蔽乃至转移。
    因为还要进行一些鼓舞士气、政治宣教、讲故事之类的活动,白天的劳作量有所减轻。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小心翼翼制作第一件投石机的经验,郭木工带领队伍内选拔出来的几个还算能帮忙的帮工制作体重配重投石机的速度明显快了一大截,大概只用了原来一半左右的时间就制作出了第二部投石机。
    当对很多事情都开始轻车熟路,特别是几个帮工做最简单的活计也不那样外行之后,其余九天的时间内竟然制作出三两经测试合格的体重配重投石机来。
    随后这十五天的时间内,张立新却没有“珍惜劳动果实”的打算。除了那十五次演练之外,一共还进行了二百次不同配重标准、不同投石机杠杆架设位置的演练。让投石机在一定范围内连续精确的攻击不断移动目标、更近或者更远位置上目标---如十六丈或者百步左右更远距离目标的能力也有了参考的基础。
    当然,即便是拥有了这二十多天的准备,进攻河间府中屯卫千户所那样如同像样城池一般的目标,就凭手下这些人也完全没有把握。最主要的是身边这么点儿人,根本没有把握把对方大部分人吸引到城头或者城角所需要的位置上。
    这就好比步炮协同:如果步兵或直瞄兵种的进攻能力不够强大,对方零零星星派遣几个人十来个人应付差事怎么办?因此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成功率而不是把成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对手犯自己所期望的错误身上,不冒风险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甚至:以压制火力为主要打击力,必要的误伤风险也要承受。如即便二战美军那样的火力型军队,仍然有10%左右的伤亡是来自于误伤。
    面对这种压力,真正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的李义似乎有些心事,愁眉不展。张立新为了杜绝各种隐患,发现这种苗头一直都是期望与人直来直去的谈心。
    “我猜,你不完全是对我们打算进行的这次行动没把握。是觉得这样的行动不值?不是对今后队伍最有利的选择?又或者。。。正义性、大局观有问题?”
    此时的张立新已经不是数年前刚刚穿越没多久的时候了。经历了不少事情之后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强出不少。“我明白了,你我都曾经是官军出身,这么直接造反的买卖,有心结。”
    听到张立新这样说,而且也算大致了解张立新为人的情况下,权衡许久之后的李义终究决定直言不讳:“今时不同往日,关外虏寇横行。如果我们一直都是小打小闹,为兄弟们某条出路,那倒也没什么。可日后若是发展壮大,需要对付乃至消灭更多官军。那岂不是让关外的鞑虏有做大的危险?让华夏再有前朝那样的祸患?”
    这样的话和观点,张立新并不新鲜。什么李自成之类明末农民军的做大给了外寇机会耽误华夏云云。以前甚至现在的张立新也不是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然而在威远营还有复州之战的经历让张立新没有其他选择。即便有人可以在这个时代依靠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那也不是如同自己这样在这个时代,毫无关系背景的人可以轻易做到的。自己这样的穿越者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传统文学中都会有的自然而然的“运气金手指”“剧情大能”,除了依附于“流贼”或者拉杆子造反之外没有其他出路。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万历末年就已在辽东从军的吧?平心而论,这些年来,边军的面貌变化如何?辽东的战局如何?比如今天的官军比之萨尔浒前后那个时候。。。”
    “即便边地,枪铳铠甲还是一样的烂。不过至少火炮靠谱多了,各将家丁也比以前更有战斗力。能打的营头好像多了不少。。。”李义参加过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也参加过复州之战,就算不包括威远营这个变数,边军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有了强大的对手和威胁,才有可能让一些人稍稍振作那样一点儿。所以:什么起义导致外患的事,我是不信的。陈胜吴广没有让匈奴入主中原,黄巾之乱没有让汉家丧失西域、黄巢更没有提前几百年带来元朝。倘若有一天,明末农民起义战胜的了北方的明军,进的了北京,却对付不了入关的满清。甚至余部和明朝余部联合起来,再加上可能的剃发令导致的附庸建州的人反水都无法在南方那样不利于建州弓马盾甲优势、有利于我们的地方图存,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身有了问题。就算没有建州,我们依旧制造不出先进的工业品,更不可能有什么‘产业革命’---只有在我们面临比建州更大的危机、更先进的对手的时候,才可能有那样一些改变罢了。。。”
    张立新说这些话的时候仔细观察着李义,因为其中一些事情是只有穿越者才可能知道的。不过张立新终究没有从中感觉到什么异样。
    “将军!在下明白了!在下深信将军的事业改变百姓命运的同时,也会让华夏更为强大。。。”
    “那,你愿意不愿意和我亲自登城?”张立新又郑重的问道。
    “在下愿意!”
    听到这样没有多少犹豫的回答,张立新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一个有个人私念和野心的人,不论是不是穿越者,应当做不到面对这样危险的任务而没有犹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