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五百四十四节 耳提面命,驾临贾家

    
    冯紫英没有就贾敬的问题多谈,因为贾珍显然不太清楚他老爹的打算和想法,所以只说贾敬那边已经谈妥,暂时不会回京中。
    不得不说贾珍贾蓉这对父子让贾敬很失望,在很多事情上贾敬从未向这对父子透露半点儿,足见他对自己的儿孙的不放心。
    或许正如贾敬自己所言,让他们不知晓很多事情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能够让他们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去,他们也不具备应对这些麻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为了宽解贾家这边众人,冯紫英也告诉大家,贾敬一切安好,而且也已经被赦免,只是考虑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暂行在江南那边居留。
    冯紫英并没有撒谎,贾敬对于义忠亲王,或者说万统帝的表现很是失望,正因为如此,他才早早就有了其他打算。
    在贾敬看来,以万统帝现在只求保住他这一脉皇位的拙劣表现,肯定只会被文官群体牢牢压制,永无翻身的机会。
    这种情形下,选择万统帝一边就是自讨没趣,所以他也断然拒绝了登基之后万统帝的招揽,表示自己已经无心国事,只想求个清闲,优哉游哉度过余生。
    不过在冯紫英和其深谈之后,贾敬的口风略有松动。
    冯紫英希望贾敬能够帮助自己梳理江南这边的一些人脉,尤其是南直靠西面内陆地区和江西这边的士绅人脉。
    冯紫英熟悉的商贾群体主要集中在沿江靠海的这一线,对如江西和南直隶内陆地区就没有那么熟悉了。
    贾敬当年跟随义忠亲王在江南这边深耕多年,尤其是对江西这边的人脉尤为熟悉,冯紫英希望其发挥余热,而给出的理由和条件就是自己会帮贾家慢慢恢复元气,让贾家不至于彻底跌落成为底层。
    在冯紫英看来这就是一个统战策略,把一切能为己所用的资源都纳为己用。
    无论以往如何,连王子腾和牛继宗他们自己都能找到一些契合点,贾敬又有什么不能携手呢。
    和贾政、贾珍谈妥,冯紫英自然还要去贾母院子里去拜会女眷们。
    贾母不必说,王氏即将成为自己未来的岳母,如果妾也算「妻」的话,她也是探春嫡母,何况还有元春这一出在里边。
    邢氏也是迎春的嫡母。
    还有李纨和尤氏。
    年前李纨是见过两面的,一面是欢好以慰相思,一面是来见她两个堂妹。
    倒是李玟李琦对自己堂姐似乎比几年前显得更加年轻妖娆的模样十分惊讶。
    尤其是梳妆打扮和胭脂香粉这些,稍稍一感受都不是便宜货,可现在贾家不是很艰难全靠冯家赈济么?
    这等情况下,再怎么也需要收敛一些,免得造人诟病才是吧?
    她们也感觉到堂姐的心情很好不说,而且很有点儿顾盼生姿的洒脱感,完全不类几年前那种心如槁木无欲无求的模样。
    难道真的是因为兰哥儿考中了秀才让她突然焕发了青春?
    李玟李琦甚至还和冯紫英提起过这种奇异的变化,让她们百思不得其解,倒是让冯紫英大干心虚。
    不知道有一日她们发现自己早就是她们守贞多年的堂姐的入幕之宾会是如何若想,自己形象会不会轰然崩塌?
    所以人前冯紫英和李纨之间也是越发保持着冷淡平静了。
    探春、惜春、湘云都不在。
    她们毕竟是待嫁之身,面对未婚夫婿,起码明面上还是要避讳一下的,不过在长辈们退场之后,私下里见一见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古板拘泥。
    除了通报和贾政、贾珍谈好的事情外,免不了这一干人也要问及江南那边的一些情况,冯紫英也—一_作答。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宝玉的「工作安排」。
    翰林院没那么好进,但官应震都是礼部尚书了,安排一个从九品的待诏冯紫英还是有把握的。
    先解决一个恩贡,然后再转入翰林院,其实也就是常规操作。
    在冯紫英去江南之前,冯紫英就拜托官应震利用万统帝登基解决一些官宦豪门子弟的恩贡时把贾宝玉给解决了。
    现在又搁了几个月,等到局面都已经平静下来,再悄悄往翰林院里塞人也就引不起多大的动静了。
    真正得了恩贡的,都是盼着外放做官盼升迁和捞钱的,起码也都是从七品起。
    像翰林院这种待诏不过是从九品,可谓是末流中的末流不说,而且还是清水衙门,官衔低,但毕竟是官不是吏,而贾宝玉和贾家最看重的是这层光环,和其他人所企盼的不一样。
    冯紫英的意见是等到春闱大比之后,再寻个机会把贾宝玉塞进去。
    听得这个准信儿,贾家上下都是千恩万谢。
    贾宝玉的事儿已经成为贾家的魔障了,不把贾宝玉的事儿安排好,拿贾母的话来说,她死不瞑目。
    现在贾宝玉和牛氏那边的婚事也是不冷不热,牛氏三天两头闹别扭回娘家,弄得贾宝玉不胜其扰,几欲和离。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对于贾家出了一个贾琏和离的事儿已经是笑柄了,贾宝玉再要和离,那就真的要天塌下来了。
    不过冯紫英倒是觉得贾家好像还没有转变心态,现在的贾家还是荣宁二府那个时候的贾家么?
    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名声威望,连日常用度都要靠冯家来接济,还需要考虑这些么?
    京师城里这等随着时间推移黯然落幕的世家贵族多如牛毛。
    四王不也如此黯淡,八公如石家、马家更是早就烟消云散,沦为赤贫阶层了。
    贾环贾兰贾琮的事情倒是不必多说,一切都在冯紫英的规划中。
    只是贾琮稍微麻烦一些,就是要等到贾赦的问题解决之后才能说得上,但好在贾琮年龄尚幼,还不比太担心这一点,还有时间。
    谈完事情也到了午饭时间了,自然是要留饭的。
    上午都是和长辈们说话,午饭后免不了要和同辈说说话,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训示了。
    「宝玉这边无须焦躁,这段时间就在府里修心养性,多看些经史子集,进了翰林院,多向同僚们学习,而且春闱大比之后,新科三鼎甲以及庶吉士们也都要进来观政,你也可以好好和他们交流,…………」
    「环哥儿这边,好生读书,不要觉得考中举人就目空一切了,还差得远,春闱和秋闱是两回事儿,我看你今科未必能行,下一科正科估计可能性还大一些呢。」
    「兰哥儿和琮哥儿也莫要灰心,今科是恩科,下一科才是正科,认真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们自己体会,…………
    一番耳提面命贾家几个子侄都是满怀感激。
    贾环关系不一般,自然是要单独一见的。
    「你想离开贾家?」冯紫英皱起眉头。
    「冯大哥,这个念头其实我早就有了,在家里出事儿之前就有了,但后来局势变化太快,我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抗余地,只能被动地跟着卷入,结果就成了这样,我心里真的很不甘。」
    贾环比起以往已经多了几分沉稳的气势,毕竟也是十八岁的青年了,只是眉目间依然有着几分倔强和阴沉。
    「贾家现在都成了这样,你如果离开,反而会背上一些不必要的名声,你想过没有?」
    冯紫英看着贾环。
    「那又如何?我不在乎这些了我
    在贾家这么些年得了什么?现在不是宝二哥都要进翰林院了么,这不就熬出头了,也不需要我这个庶出子来替贾家光宗耀祖了吧?「
    贾环话语里多了几分揶揄和不屑,嘴角的哂笑更是暴露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若不是靠着冯大哥的一力扶持,宝玉能进翰林院?
    进了翰林院又如何?
    贾环更觉得是一个笑话。
    也不知道家里这帮人是怎么想的,这进翰林院你得像冯大哥这样光明正大地进去,堂而皇之的出来,那样才是光宗耀祖。
    这么偷偷摸摸靠恩责走后门进去,那都是不入流的小道,只会遭人耻笑。
    听得出贾环话语里的激愤,冯紫英也觉得有些不好办,这环老三就是这样一个偏激性格,虽然这两年随着年龄增长改了许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贾家的怨气却是越发积淀更深了。
    「环哥儿,作为士林中人,还是要注意自己名声的,孝之一道,更需要注重,而且你母亲肯定不可能离开贾家,你待如何?」冯紫英说的是贾环生母赵姨娘,而非王氏。
    贾环也明白,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三姐姐嫁了冯大哥,日后三姐姐也可以照看,…………」
    「胡说,你三姐姐是你三姐姐,你是你!」冯紫英脸色一沉「这样,你若是今科考中进士,不必说,我不能同意你离家,那只会授人以柄,当然你要寻外放那也是另外一个说法,若是没考中,你说你要出去游历读书,这我可以同意,届时你三姐姐也过了门儿,回贾家也方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