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默听了紫灵的话,郑重地说道:“京中之事我办得好,不求你知我,只求你明白我来京都不为复仇,一己之私致使庙堂崩坏,此等行径与禽兽何异。我来京都只为查明事情缘由,不能放任宵小之辈祸乱天下。”
紫灵并没有相争,带泪的眼中有了一抹坚毅。
临渝关,自从三年前柱国将军许尚武收复临渝关以后,皇帝尊奉柱国将军许尚武之意,封王彦为镇北将军,宗盛为骠骑将军,二人又在归雁峰顶设立哨卡铸造烽台,由王彦驻守临渝关,宗盛设卡归雁峰,形成掎角之势,遥相呼应。
夜幽国上将耶律雄才临渝关一战之后急火攻心,自此便卧病不起,国中能倚重者只有其子耶律镇北、耶律安南二人,一年前开始夜幽国再度骚扰临渝关,双方大小战役几十场,各有胜负,双方将士苦不堪言。
这一日,王彦传来宗盛至临渝关,看着城外驻扎的夜幽国军,王彦说道:“三年前新军力竭,没能扫清夜幽国,终成心腹,如此拉扯只怕难以为继,需想办法毕功于一役。”
宗盛说道:“大将军可有妙计?”
王彦说道:“正是无可奈何故请将军来共同商议。”
宗盛说道:“如此看来只能用计,不如用骄兵之计?”
王彦说道:“请将军快快道来。”
宗盛说道:“明日开始,我军日日叫阵,若战只许败,不许胜,接连数日夜幽军必然骄纵,从而疏懒,我们再伺机一击而胜。”
王彦说道:“如此只怕还是不行,如若骄兵还需丢些城池方可,最好以临渝关为诱饵,如此方能奏效,上次未能重创夜幽国,此次定要让其有来无回,方能治本。”
宗胜说道:“只怕会扰乱军心,万一将士失了斗志,怕是真要大败。”
王彦说道:“既然用计,那便当机立断,失了关卡还能夺回,如若在关口长此以往,只怕山河难以宁定,戍边将士苦不堪言,如此只怕更加棘手。”
二人计较已定,便不再犹豫,各自安排去了,自此之后王彦每日出去叫阵,而从未胜过,士卒气势一日不如一日,夜幽国军营之内,耶律镇北、耶律安南同众将士升帐议事,耶律镇北说道:“近几日大禹军每日叫阵,从未得胜,本将军观其军中士气低迷,怕是败亡不远,全军将士要再接再厉,不可错失良机,三年前上将军之耻我等一并报还。”
耶律安南说道:“一年多来大禹军与我军你来我往,各有胜负,近来突然只败不胜,怕是用计,还需小心提防才是,不可大意而后置三军于死地。”
耶律镇北说道:“这个自然,三年前的教训要汲取,但也不能过于妄自菲薄,用兵者,因势利导,其势因敌而变,其行因势而动,故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众将然其说,耶律安南待要再言,已被众将附和之音压下,只能作罢,再作计议。
却说次日由宗盛领兵叫阵,双方列阵拼杀,宗盛对战耶律镇北佯做不敌败走,王彦连忙出关营救,王彦与耶律镇北战五十合王彦亦佯败而走,大禹军乱作一团,丢盔弃甲而退回关内,夜幽国攻城久攻不下,只能鸣金收兵。
是夜,只听得临渝关上战鼓雷动,夜幽国众将士以为大禹军前来劫寨,慌忙起来应对,只是众军做好防御之后发现临渝关关门紧闭,未有一兵一卒调动,只是战鼓依旧雷动。就这样大禹军一直擂动战鼓,搅得夜幽国大军一夜不能休息,次日耶律镇北视察军情,发现众军萎靡不振,略有醒悟,便告诉众军说道:“此乃大禹军缓兵之计,为了让我军无力攻打临渝关,切不可上当,白天众军休整,不得有误。”
众将是领命而去。
当天夜里,只听得临渝关上继续战鼓擂动,众军方明白耶律将军判断无误,便安心休养,未做关注,耶律安南心中极为不安,生怕是王彦所用的疑兵之计,便偷偷派人去临渝关探查军情,很快探马回报,说道:“临渝关上已经没有大禹军,城墙上全是稻草人身穿盔甲,所谓战鼓擂动是每个战鼓上都倒挂公羊,公羊前蹄挣扎求生所以擂动战鼓,其实大禹军已然逃遁了。”
听罢奏报,耶律镇北说道:“擂鼓聚将。”
众将聚毕,耶律镇北说道:“大禹军力竭而逃,此番我军必要乘胜追击,不可让大禹军有休养之机,能否建功立业,在此一战。”说罢,便要点将,只听得耶律安南说道:“大禹军逃跑甚为可疑,应派探马探查清楚再做计较。”
耶律镇北略作思忖,同意其看法,便派出探马先行,说道:“探马先行,自然无虞,我等先入关要紧,否则此等良机再难寻得。”
耶律安南只能答应,便安排好守寨军士,往临渝关而去。只见临渝关内,旌旗纷乱满地,粮草辎重更是斜七竖八,其情景可见大军遁走之仓促,看到这等情形,耶律镇北说道:“大禹军果然仓皇逃窜了。”向着弟弟耶律安南说道:“你就是太过于谨慎,且看探马如何回报。”耶律安南自知理亏,便未多言。
说罢命令三军城头易帜,安排城防,大军驻扎等等诸般事宜,等诸事妥当只见东方已经透着光亮,这时探马回报说道:“禀报大将军,前出五十里发现大禹军驻扎,只见全军上下混乱不堪毫无斗志。”
耶律镇北听完大喜说道:“整顿三军追杀大禹军。”
众军行至半日便见满地伤布,灶台纵横还有余温,显然才走不久,夜幽军连忙追赶,行不到二十里,便见前方大禹军萎顿前行,耶律镇北大喜,喊道:“三军听令,追杀大禹军,杀!”
听到震天的战鼓声,喊杀声,大禹军仓皇逃窜丢盔弃甲,毫无反抗之意,夜幽军只能分军围杀,追不到五里,王彦从右侧杀出,宗盛从左侧杀出,夜幽军图逢此变,阵脚大乱,只见逃跑的大禹军突然转身,后军变前军,三方冲杀,夜幽军乱作一团,向临渝关逃窜而去,只听得王彦搭弓射箭一剑正中耶律镇北左肩,一声痛呼连人带马摔落于地,众军连忙搭救,仓皇逃窜。
大禹军已然杀疯,一路追赶,临渝关夜幽守军本来人少将寡,只能弃关而逃,大禹军一路追杀,直至夜幽国都奉天府才安营扎寨,夜幽国君惊闻此变,吓得七窍离体,急忙召唤众臣问曰:“大禹军兵临城下,城内兵少将寡,为之奈何?”
夜幽国仪鸾殿内按察指挥使韩书良站出来说道:“此次战败,我军再无战力,只怕只能求和。”
夜幽国君说道:“韩爱卿此言甚善,朕命你为议和使节,全权处理此事。”
韩书良应诺,夜幽国君心急如焚,不待详议便遣使出京了。
大禹军营外,韩书良递上国书,言明来意,便有守军报于大将军王彦,王彦连忙请韩国良入内,见礼毕,分宾主坐定,王彦说道:“敢问贵使有何要事?”
韩书良自知对方明知故问,然处于劣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王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不俗,依我看王将军之才略不在当初柱国将军许尚武之下,何必明知故问?”
王彦说道:“贵使谬赞了,王某一介武夫不及柱国将军之万一,还请贵使明示。”
韩书良说道:“贵我双方以临渝关为界,一向井水无犯,将军何故引军夺我山川,逼我皇都?”
不待王彦说话,宗盛冷笑道:“好一个井水无犯,三年前贵国破我临渝关,夺我数十座城池,有赖于柱国将军鬼神莫测之手段方能收复失地;就在一年前贵国耶律镇北、耶律安南兄弟二人带领三军屡次袭扰我临渝关,这就是贵使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
韩书良一时哑口无言,只听王彦说道:“贵使请说明来意。”
韩书良略做思忖,说道:“贵我双方毗邻,有所摩擦在所难免,其中不免有误会,而今贵军兵临城下犯我皇都,于情于理都不太妥当。”
王彦说道:“大禹国一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今日之果,乃是贵国所致,如果贵使是来讲理那便请回,我等粗人,不会说话,咱们战场见高下。”
韩书良真是有苦难言,奈何实力不济,只能弱了口风,说道:“将军少安毋躁,我方愿意议和,还请将军考量。”
王彦说道:“求和?我兵锋正劲,为何要与你言和?”
韩书良说道:“夜幽虽为小国,然生死存亡之前我也有子民自当上下一心,唯有死战,烦请王将军三思。”
王彦说道:“此事我等做不得主,须要奏请皇帝,再做议处。”
韩书良说道:“那便静候将军佳音。”说罢便施礼告辞。
韩书良走后,王彦与众将士帐内叙话,王彦率先说道:“我军虽然大胜,然毕竟守军将士有限,再做强攻怕是力有未逮,众将有何意见?”
宗盛说道:“此时虽然我军占优,然攻城已不可取,只能趁此良机议和上再做功夫。”
众将然其说,便上奏报,遣使入京不在话下。
正是:
前有柱国才显威,又有新帅再逞能!
镐京城正德殿内,众臣议事,皇帝开口说道:“大将军王彦不负朕望,戍守临渝关三年有余不曾有片刻疏虞,而今智破夜幽,占领夜幽金州一州之地,已然兵临奉天府,夜幽国国战失利,意欲求和,众爱卿有何见解?”众人跪呼万岁。
别人还未说话,庞博开口说道:“吾皇文治武功前所未有,夜幽国屡屡犯境,实乃心腹大患,臣窃以为不可议和,当增兵剿灭,以绝后患。”
兵部尚书葛民义慌忙奏道:“臣身为兵部尚书知晓我朝在册兵丁十数万在北以据夜幽;二十万在南谨防大夏;东南沿海水匪横行,又时时有东夷来犯此处又需用兵二十万常年戍守,各地方防务剿匪安民所用兵马又是十多万,朝中除了陛下亲卫五万,剩余在册或老弱病残,或新进入伍人数只两万有余,剿灭夜幽所需兵力少则二十万难以建功,而后备兵丁严重不足,臣以为太师所请恐难实现,万望陛下三思。”
庞博暗恨,只听户部说道:“臣以为兵部所请甚为合理,如若鏖战所需钱粮辎重甚巨,国库目前之资均有出处,如若再加开项,恐怕难以为继!”
皇帝说道:“朕以为庞太师所言甚合朕意,兵部、户部你二人可有良策解决困境?”
二部还未说话,只听太傅宁佐衡说道:“臣以为户部兵部所请乃实事求是之举,如若强行鳌兵只怕需要强征兵役税赋,只怕民意沸腾,于国家不利。”
皇帝看了一眼太傅,轻描淡写地说道:“太傅之意是我朝子民上不感圣恩,而朕不恤万姓?”说罢长长地拖着鼻音“嗯”的一声。
太傅连忙拜地说道:“老臣绝不敢有此意,吾皇继位以来天下承平,四海宁定,此皆吾皇之功绩。只是翦灭夜幽国注定不是凡俗战事,虽然夜幽小国,然灭国之危怕激起民愤,如此夜幽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而我军准备不足,陷入胶着则我军之优势变为劣势矣。若欲翦灭夜幽,不妨做出和谈之假象,厉兵秣马,积草屯粮如此则战必胜矣。”
皇帝沉吟良久,说道:“太傅此言甚善,如此则议和之事该何人前往?”
见此良机,庞博连忙跪地说道:“臣愿为陛下解忧,请旨议和。”
皇帝看了一眼众臣,见无人再出班请旨,便只能准其所请,便说道:“着内阁拟旨,敕命庞太师为和议使节,前往奉天府与夜幽国议和,所需随护陪臣不必另行请旨一切照准,拟旨盖印即可。”
朝罢,百官议论纷纷,鸟散去了。
丞相府内,丞相韩楚风唤来玄默,说到朝中之事,韩楚风说道:“庞博不学无术,自请议和恐有疏漏,该如何应对?”
玄默说道:“庞博目前所惧者,唯长公主与皇上,此二人又默契助任庞博发际,皇帝一心想要一统天下,成就千秋功业,自然会有应对教于庞博,所以此次庞博必然功成,也是我们所愿见到。”
二人云里雾里的对白不甚明了,暂且不说。却说庞博自别京城已然数天,辗转间到了奉天府军营,庞博本来与王彦不睦,双方只是表面迎合,草草会面,庞博宣读嘉奖恩旨,毕。庞博说道:“本官乃皇命钦差,军中事务调度烦请王将军每日提报。”
王彦说道:“庞太师此言差矣,太师皇命钦差不假,不过圣旨明言为议和使节,军中一干事务与庞太师无关,就不劳太师费心。”
庞太师愤然离去,王彦冷笑。
再说夜幽国已然接到大禹国书,言明议和使节已然到达营帐之中并告知大禹议和诸般条款,命其三日后前来商谈请和事宜。夜幽国君看罢,怒道:“大禹国欺人太甚。”
便命殿前执事交于指挥使韩书良,只见其中条款甚为严苛,列其几款且来一看:一曰,临渝关至奉天府金州之地尽归大禹所有,自此纳入大禹版图;其二,夜幽国向大禹国称臣百年,每年上供金银五十万,万匹良马,其他供物若干再议;其三,命夜幽国派太子入京为质十年不得还朝,如此这般条款十数条。夜幽本是小国,一年赋税收入不过数百两,大禹国开口便是一半国库收入,加上其他条款,可见议和条件之苛刻。
看罢只听指挥使韩书良说道:“陛下且宽心,此等要求足见大禹狼子野心,然大禹兵临城下议和者可见其国内空乏,不能再战,此事自然不会任由其拿捏,臣等愿殚精竭虑力求公正。”
夜幽国君恍然大悟,说道:“天授指挥使与我,真是孤之幸也。”
指挥使韩书良说道:“谢陛下信任,臣自当尽心竭力,挫败大禹吞并我朝之野心。”
说罢便遣使回信,共约三日后会晤议和。
正是:
任你野心欲吞国,自有良策安社稷!
欲知双方和议有何波折,听下文分解。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