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观止

少年郎 第十五章 上阵父子兵

    
    窗外,春雷滚滚,威势浩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院内,小园香径独徘徊,一片春愁待酒浇。
    姚复圣回到家,看到父亲在书房里正襟危坐,正在默诵戴圣所书《礼运》中的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每每读到此处,姚文中都有一种“恨不能”的感觉。所以他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姚复圣直立于书房门前,待到父亲默诵完毕,然后才向父亲问好。
    姚文中看了看自己儿子,“噫”了一声,然后问道:“何时破镜的?”
    姚复圣向屋内走了几步,说道:“今天下午,刘先生问了我一些问题,然后就破镜了。”
    姚文中欣慰地点了点头,开玩笑问道:“复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话何解?桃李满天下,此话又作何解?”
    姚复圣突然脑袋一懵,然后问道:“父亲,你怎么和刘先生问了一样的问题啊。”
    姚文中呵呵一笑,说道:“傻小子,父亲只是听见了刘先生问你的问题罢了?”
    姚复圣忽然想到一件事情,然后问道:“父亲,今天先生问我父亲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字。”
    姚文中笑了笑,说道:“那你怎么回答的?”
    姚复圣说道:“我当时回答先生说,家父是希望我能成为复圣公那样的贤人。不过父亲,孩儿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取得有点大。”
    姚文中笑呵呵道:“名字取得大,只要志向够远,能力够大,德行够高,就是好事。”
    姚复圣说道:“父亲,要不等我及冠之后,取一个相对低调的表字吧,这样也便于别人称呼,表字我都想好了,叫开丰吧,取‘三阳开泰,五谷丰登’之意。”
    姚文中笑而不语,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拿出刚才那本默诵的《礼运》,说道:“这《大同篇》描述至圣先师的理想世界,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太平,人人和睦,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样的世界,你向不向往?愿不愿意为之努力?”
    姚复圣说道:“父亲,此前刘先生曾细细讲过,这一篇的要义在于天下为公。孩儿当然向往这样一个‘小康家庭,大同世界’,当然愿意为之努力。”
    姚文中说道:“复圣,其实这就是在立大志向啊。不过你要记住,坐而论道很好,但是起而行之则更重要,否则一切仁义之道,鸿鹄之志就没了立身之处。”
    姚文中顿了顿,加重语气说道:“行胜于言。”
    姚复圣说道:“孩儿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起于毫末。”
    姚文中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复圣,这就够了吗?”
    姚复圣有些疑惑,有了志向,又有行动,难道还不够吗?
    姚文中看着有些发懵的儿子,说道“复圣,这还远远不够。我给你打个比方,立一个大志向,就好比我们要准备爬一座很高的山,立即行动就好比我们马上开始爬山,可是在漫长的登山途中,如果我们一直抬着头盯着山顶的风光,一心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就会看不到身边的树木葱茏,脚下的春花烂漫,就算看到了,也不会驻足欣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错过的这些,才是真正你爬山的意义所在。”
    姚复圣低头沉思着父亲说的话。
    姚文中轻声说道:“复圣,没关系,慢慢想。”
    然后,姚文中走出屋门,爽朗笑道:“天下英雄,竟出我辈!”
    这对父子,好像向来对话都这么简单,却又不简单。
    深夜,窗外一片漆黑,小阁藏春,闲窗锁昼,弄堂无限深幽。
    姚文中从书房来到了第三进院子。院子里的正房里,还亮着灯火,一个苍老的身影蜷坐在那里,一口一口吸着旱烟。
    姚文中刚到门口,正准备敲门,一个苍老的声音就传了出来:“进来吧。”
    姚文中推门而入,朝着一个老人鞠了个礼,说道:“父亲,你怎么看?”
    正在抽烟的老人将烟斗放下,在脚底上扣了两下,叹息了一声,说道:“该来的始终都会来的。”
    姚文中在桌子边一张小板凳上坐了下来,这是他小时候就坐过的地方,姚文中给自己倒了杯水,慢慢地喝了两口,然后淡淡地说道:“来吧,我都接着。”
    抽烟的老人躺在椅上,轻轻摇晃,眯起眼睛,说道:“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姚文中一番苦笑,都这个时候了,老爷子还调侃自己。
    老人并未理会儿子的那点心思,说道:“陈木南,老实和尚和刘作瞻志不在此,大嵩王朝,大金王朝则志在必得,石鼓书院大祭酒沈大为,“道高世人一尺”王喆,杂家老祖吕安,阴阳家天机阁阁主袁衍,还有叫化帮、白莲宗、摩尼教等江湖势力尽数参与其中,如今的形势,很是微妙啊。”
    老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文中,你是怎么打算的?”
    姚文中双手放在膝盖上,缓缓闭上双眼,轻声道:“祖祖辈辈守护的东西,不能这样就拱手让人了。”
    老人点点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却是难如登天,先不说其他人,就吕安那个老家伙,是实打实的第七境归真境巅峰啊。”
    姚文中睁开双眼,平静道:“事在人为。”
    老人闭上眼睛,这件事情想要求全,委实不太容易。不过敢想敢做,终究是好事。
    老人轻声说道:“我这辈子,算是虚活六十余年。到了如今才想明白一个道理,年少不要有顾虑,年老不要多遗憾。”
    姚文中愣了一下,随即震惊道:“父亲,你要重新出山?”
    老人笑道:“人生即可超百载,何妨一狂再少年。”
    老人并没有给姚文中劝止的机会,继续说道:“我已经安排人传信老二了,他已经从齐州出发,很快就会到家了,你安排一下厨房做点吃的。下雨天,又是黑天,赶路不容易。”
    姚文中没有说话,起身从老人的房间里走了出来。
    与父亲的对话,和与儿子的对话一样,好像向来都这么简单,却又不简单。
    姚文中握了握拳头,呢喃道:“不就归真吗,好像谁不是?”
    下一刻,在风雨雷电夜,世上又多出了一位第七境归真境的大修士。
    白螺一杯酒,与谪仙共饮。
    屋子里的老人一声叹息,本来可以更高一些的大道,生生被走成了断头路。
    老人不禁感叹唏嘘,当年一手牵着父亲的手,一手要去够玉清河边柳树枝的小男孩,终就还是长大了。男孩手上的柳树枝也换成了腰上的紫电剑。
    再也没有柳枝,再也没有少年。
    姚文中对着如漆黑夜,叩首三次,转身离去。
    回家,总是一个令人心动的词语,也是一个摄人心魂的行动。老二的回来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生气。
    十多年前,张先生曾经调侃老人说道,龙生两子,各不相同。老大姚文中是窝里怂,外边横;老二姚文华是窝里横,外边怂。
    下人们早就准备好了一桌子好菜,还温了一壶陈酿的琅玡台,老人和姚文中陪着姚文华一起坐在圆桌上。
    老人抽了口旱烟,说道:“老二,就冲你能赶回来,就很好了。”
    姚文华端起一杯酒,敬了一下老人和姚文中,然后一饮而尽,低声道:“爹,大哥,以前对不起啊。”
    老人又抽了口旱烟,轻声道:“哪有当儿子的跟爹说什么对不起,用不着。”
    姚文中咧咧嘴,岔开了话题,说道:“二弟,你说说看外面的形势。”
    姚文华说道:“完颜宗翰到齐州了。现在齐州城还有方莫言和韩企先两个将侯,这样大金王朝六宗帅九将侯就有三人了。而且听说大金王朝王宫直接派了一路人马过来,看来大金王朝时志在必得。”
    姚文中说道:“二弟说的是。大金王朝底蕴深厚,这些年来,听说他们成立了一个叫都藩司的机构,专门负责笼络三教百家人士。我看此次出动的,肯定不止这些。”
    老人吐出一口唾沫,冷笑道:“干你娘的大金王朝!”
    姚文华接着说道:“爹,大嵩王朝这边,明面上派了一行五人过来,而且是装着给完颜宗翰送生成纲,暗地里应该还派了一路人马,不过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姚文中说道:“最近镇子里来了很多人,回头我都逐一跟你说一下。”
    姚文华问道:“爹,大哥,另外两家是啥个意思?”
    姚文中说道:“父亲正在跟那两位谈。”
    老人突然将烟杆放下,望向文中、文华,开始发呆,最后愧疚道:“爹这辈子没啥本事,没让你们过上半天好日子,爹心里头……”
    姚文华说道:“爹不是我说你啊,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说这些有的没的。对了,大哥,我想明天去看看娘。在外这些年,我一直带着些布袋子,走到一个地方,总想着找那好的地界抔几抔土,装在袋子里,带回来给娘的坟头添一添,给娘看一看,好让娘知道孩儿在外过得很好。”
    少小离家,儿行千里母担忧。
    难忘孤坟,儿想娘来难叩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