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果儿香

第三百一十一章 论吃货的培养

    
    到了后半夜,蝗虫就已经明显增多,天亮后果然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场面,看得人们心惊胆战。
    这种时候害怕也没用,人们硬着头皮把家禽都赶进田里,然后拿起连夜准备好的工具开始捉蝗虫。
    很快县衙那边也有了消息,新上任的县令大人已经发动所有的百姓与蝗虫对抗,还把他们这里的办法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其他临近的地区。
    沈县令已经调往湖阳府城去当正六品的通判了,新来的县令他们都不熟悉,不过既然是新官上任,只要不是特别没脑子,就知道这种时候怎么也要急百姓之所急,做出点政绩出来,这次蝗灾既然有人出谋献策,县令大人自然要鼎力支持。
    虽然很多老百姓怕得罪了「蝗神」,对于吃蝗虫这件事还是感到害怕,有的官差为了让人们相信,干脆一路宣传一路当场吃,以此来打消百姓们心里的恐惧。另外还不遗余力地号召百姓把饲养的家禽都赶到农田里去,吃那些落在低处的蝗虫。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灭蝗的队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蝗灾繁衍的很快,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黑压压铺天盖地的局面,可是这回这种情况竟然迟迟没有发生,相反慢慢减少了。
    很多原本不敢吃蝗虫的人,在吃过一次后竟然觉得不过瘾,开始变着花样吃起来,竟然还有人因此吃上了瘾,这时候百姓们还不知道,从此后蝗虫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若干年后甚至有人专门饲养蝗虫作为食材和药材卖给酒楼和医馆。
    在这样的多管齐下中,这场蝗灾很快被灭于无形之中,百姓们对于蝗神的敬畏之心也在不断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渐渐消失,再也不复从前的谈蝗色变,而是想到蝗虫那独特的味道,忍不住流口水。
    果儿:论吃货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蝗灾过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为了冲冲蝗灾带来的晦气,麦穗和马树根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
    两个人都不是喜好铺张的性子,把自家的小院里里外外重新粉刷一番,在亲人的祝福下低调地拜了堂,办了一桌酒席,就算是把婚事办完了。
    婚后马树根照样每天扛着农具早早下田干活,因为除了会种地,他没有别的本事,麦穗也照样每天去作坊里干自己分内的工作,一家三口安安静静过起了小日子。
    姚家的商队从长陵送货回来,给果儿带回沈默的来信。
    跟边关通信可比其他地方艰难的多,何况边关还正在打仗,一封信不论去还是回,中途至少需要好几个月对方才可能收到信,若是其中有一个疏忽丢了信都不足为奇。
    果儿知道其中的不易,所以只是在从长陵回来前给沈默写过一封信,托指挥使负责押运的士兵们送过去,之后再也没有写过,现在收到的这封还是沈默从边关送回来的第一封信。
    打开信件,从中抽出薄薄的两页纸,果儿略略一看,第一页还好,第二页只堪堪写了两行,跟他的人一样惜字如金,不禁有些气恼。好不容易传一次信,就不知道多写一点吗?自己当初可是洋洋洒洒写了十几张呢,简直是浪费传信的人力。
    默默吐槽了一会儿,坐下来认真读信,上面寥寥数语告诉果儿他现在很好,勿念,寄过来的羊绒衣物都已经收到,且已经分给属下,大家对于这份意外的收获都很感激云云。
    最后末尾别别扭扭加上念卿,保重四个字。
    果儿目光落在最后这几个字上久久舍不得离开,看着看着就莫名感动起来,信上朴实且寥寥的话语让她仿佛看到冰天雪地中,一群军人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茹毛饮血的震撼场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可以选择,果儿绝对不想他远赴边关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她只想跟他一起过平平淡淡的
    小日子。.z.br>
    果儿掏出纸笔打算写一封回信,思忖良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索性把家里这段日子发生的事一一写下来,重点提到他送的土豆跟红薯已经种了下去待到秋后就能收获。
    这次发生的蝗灾已经消灭,其中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庄稼多少遭受了一点损失,但种下去的土豆、红薯在全家人的重点保护下受到的损失最小,基本上不会影响秋收后的称重。
    等秋后收获以后,她会想办法用这两样做一些能存放良久的吃食,想办法给他捎过去。越写想要说的话越多,最后林林总总又是厚厚好多页。
    末尾,仿着某人的习惯含蓄写道:思君,盼归。
    搁笔收信,等下次家里商队去长陵的时候捎过去,虽然县衙也有官家驿站,果儿还是更相信省城指挥使司的人,希望这封信的路途能走得顺利一些。
    今年的院试定于八月中旬,还在府城举行,这次三林跟文安两人下场参加,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回轻车熟路,提前半个月家里便替他们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出发。
    姚家人还是知道了上次四林、五林在府城遭到拐子绑架的事。李师傅当初虽然无奈答应几个小主子不说出去,但是这件事对于李师傅来说事关重大,作为出行的武师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心里一直自责不已,于是隔了一段时间还是主动跟主家坦白。
    众人没料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自然很是后怕,包氏甚至搂着五林痛哭了一场,五林无奈地翻着白眼。果儿听说后似乎明白了五林为什么坚持要习武的原因,除了天性使然,这件事恐怕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回三林去参加院试,众人对途中的安全越发重视起来,老两口坚持把家里另外两名武师都带上,姚二柱好说歹说,最后老两口松口答应只带一名前去。
    姚二柱也是要跟着去的,不过他这回去府城除了陪考,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府城一带继续拓展家里的生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