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秋战国以前的政治制度与欧洲工业革命以前政治制度类似,都是封建贵族执政,从皇帝到公爵,再到士大夫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可是这种制度在汉朝建立后却走了弯路。
中国在汉武帝的推动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确立了儒学为国教,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标准。从汉朝开始,经过儒学洗脑,抱着家国天下大理想的这些知识分子,历朝历代奋不顾身的投入官场这个大熔炉,其中出现过很多名臣,比如汉代的萧何、曹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张昭,南北朝时期前秦的王猛,隋唐时期的魏征、狄仁杰,宋代的王安石、司马光,明代的三杨、徐阶、张居正等等。
这些文臣在个人道德上可能有些污点,但是都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为国为民、死而后己!
人是一种动物,动物的本能就是自私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强占别人的资源,力求自己过得好点也无可厚非,都是他的本能在作祟。可是上述的这些文臣却脱离动物的本能,在明明可以鱼肉百姓的时候,偏偏要选择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这已经不能称为人了,只能称为圣人。
儒家发展了上千年,虽然有迂腐、死板、保守等等反面,但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却有强大的道德信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完美写照。
陈子龙也是经过儒家洗脑多年的传统文人,在他心中这个天下才是最重要。所以刚才马铖在明确表示出要代明自立后,陈子龙虽然心中确实有些抵触,但是马铖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彻底解决中国上千年无法解决的问题,什么青史留名等等,这就太让陈子龙心动了。想到自己要成为这两项万古流芳新法的实际执行人,陈子龙就决定放下一切心理负担,与马铖这个主公走到最后。
马铖听到陈子龙终于答应帮自己,高兴的赶紧深施一躬,说道:“陈先生,刚才是小子孟浪!小子保证,只要将来小子成事,陈先生必定是小子的首辅!”
“明公,子龙自然愿为明公鞠躬尽瘁!不过请明公不要忘了今天之事,将来一定要实行那两个新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马铖听陈子龙这么说,拍着胸脯说道:“这个请陈先生放心,不过现在小子身边缺少文臣,能不能请陈先生多多介绍好友来小子这里效力?”
这才是马铖的根本目的,以前马铖的手下文臣稀缺,倒不是马铖不想招揽人才,只是马铖上面还有老子马士英,投靠马士英远比投靠马铖来的实际得多。现在马铖虽然算是半独立,但是马铖这个人底太臭,当年在码头毒打侯方域影响太大。
虽然马铖将侯方域毒打一顿出了气,可是不要忘了侯方域的老子也不是个省油灯。侯恂论起资历远远超过马士英,虽然现在侯恂在家养老,但是在士林
中的声望可不是马士英能比的。马铖打了他的儿子,这士林中的风评能好?
所以到现在马铖手下只有小鱼小虾来投靠,最高学历也只是个秀才,至于那些什么名门学士那是半个都没有。
现在陈子龙投靠过来就好办了,陈子龙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东林党复社的核心成员,南直隶遍布他的同学好友,再加上松江陈家的影响力,给马铖找几个文人来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
马铖想得简单,可是陈子龙却不怎么想,你马铖名声臭大街了,还想招揽人才,真是白日做梦。不过陈子龙现在已经认了马铖为主公,自然要给主公留面子,所以陈子龙说道:“这一点请明公放心,回城子龙就会给好友写信,但是能不能来子龙不能保证!”
陈子龙也怕大话说出去,结果一个不来那就出笑话了,所以才留了底线。马铖到不这么认为,笑着说道:“陈先生大才,这件事就交给陈先生了!”
苏州事情暂时结束,祁彪佳那边有张孙振去对付,招揽人才有陈子龙去办,军中事情有王显处理,马铖也乐得休闲,带着常青开始在苏州游山玩水好不快乐。
马铖开心取乐,南京那边却出现大问题。这个问题就出现张孙振的书信上,这封书信不知道怎么回事,信上内容竟然泄露了。
马士英在接到张孙振的信后也大吃一惊,马士英可不同于马铖,他是老官僚,太知道这两项新法作用如何,马士英在第一时间就给张孙振写了封回信,大加赞扬张孙振的小心,同时让张孙振管教马铖,避免这个不省心的二世祖在闹出什么乱子来。
马士英虽然生气儿子给他惹麻烦,但在心中还是十分欣慰的。以前马铖在马士英心中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虽然身为嫡子,但与嫡长子马銮还是不能比的。可是经过这件事后,马士英发现这个二儿子并非狗屁不是,最起码这两条新法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马士英知道马铖身边有几个文人,但是那些文人水品很一般,绝对想不来如此精妙的新法。既然那些文人想不出来,那自然就是自己儿子想出来的,想到这马士英老怀大慰,自己这个不成器的二儿子终于也成熟了。
马士英高兴之余就将张孙振那封书信顺手放在书桌上,马士英是首辅,他的书房保卫严密,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所以马士英十分放心,可是马士英忘了有书房就会有人收拾。马士英日常事务繁杂,所以在书房中配有三个书童,这些人负责将马士英每日的文件归类,然后按照不同的保密程度整理归档。
可是今天马士英将张孙振的书信放在了邸报中,明代邸报是要明发天下的,和后世参考消息差不多,为地方官员传达中央的一些信息和政策。这个书童将书信与该发的邸报一同送到了通政司,准备刊印发往各府县。
通政司管邸报印刷
的是个六品小官,他审查内阁送来的邸报原件后,发现里面夹了一封书信,这种情况在以前也发生过,毕竟阁老们每天日理万机,哪里能面面俱到?以前出现这种事情都是将送错的书信原路返还,可是今天这个六品小官看到信封上写的是江南公武,上承元辅几个字。
公武是张孙振的字,那个小官一看就知道这是江南布政使给马士英的个人书信,那个小官好奇心大盛,好奇这些朝廷大佬在书信中能写什么,所以打开详细观看。
这一看好悬没把这小官吓死,这小官虽然官职小,但也是举人出身,自然知道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与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要全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命吗?
这种大事这小官可不敢隐瞒,赶紧将这封书信上禀通政使许鼎臣。通政使负责六部公文上承下达,历来是最为重要的部门,所以马士英将这个部门交给自己的亲信许鼎臣负责。如果这封信落在许鼎臣手中就没什么事了,可是谁想那小官在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御史郭维经。
郭维经可是东林党的主力干将,都察院也是东林党的传统势力范围,郭维经看到这个小官神色慌张,将书信抢过来观看,这才发现这个惊天大阴谋。
当然这件事在东林党眼中就是大阴谋,你马士英、张孙振都是读儒家圣贤书出身,从秀才、举人、进士一步步走上来的传统官吏,现在却想要全体官员与士人的命,这还不是大阴谋吗?
这件事被东林党知道后马上大势宣扬,立刻在南京政坛上引起动荡。东林党控制的那些清流,马上纷纷上疏弹劾马士英和张孙振这种吃饱了骂厨子、念完经打和尚的恶劣行径,这种人渣一定要打倒后踩上一万只脚,一定让这种小人再无翻身之日,万劫不复。
东林党这几年被马士英压得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所以使出拉屎的力气也要弄倒马士英。
当然马士英也不是面瓜,经过多年官场浸淫的马士英那能怕你们这帮清流搞事?马士英第一时间将那个倒霉的书童处死,然后发动手下上疏弹劾东林党捕风捉影。反正人证已经死了,谁知道那封信是怎么来的,很可能是你们东林党陷害忠良也说不定。
两党你来我往陷入争斗中,东林党占了道德优势,毕竟这两项新法直指全天下所有官员读书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东林党在声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马士英一党也并非全无还手之力,这几年马士英没干别的,通过排除异己将朝中四品以上官员换了个遍,大部分高级官员都是马士英一党,所以马士英虽然居于下风,但防守的也有声有色。
朝廷上不分输赢可就苦了地方了,朝廷那些大佬家大业大不在乎这些,可是地方那些举人小地主可十分害怕朝廷真的实行那两项新法,这样那些中小地主马上收入锐减,真的有些伤筋动骨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