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子的诗

《创业史》与大历史观(集外杂说3)

    
    素来听闻柳青先生的《创业史》是经住了历史考验的作品,于是我便一直想看看。某日,偶然间翻看到关于陈忠实的一些轶事,才了解到原来他受《创业史》的影响很大,因而我愈加仰慕了。于是乎,我就把读《创业史》提上了日程。
    一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故事,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以往所不敢想的。而令我更不敢想的是,因为这部著作,我竟改变了我素来持有的对中国当代史的历史观。
    以往,我总固执地认为当代中国史的发展是从低到高的两个方面。低在哪里?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为低;而改革开放之后为高。没错,这种想法在我的意识里是稳稳不得动摇的。可《创业史》却把我的脸打得红肿不堪。
    我才知道,原来我想的农业社不是如此的不堪,也不该单纯的否定。我们那时党的方针政策也不可以称之为错误。实践出真知,那么人民公社是经过了实践的。由互助组到农业社,期间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科学。但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教科书的回答是,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匹配;人民公社的高级生产关系与当时新中国落后的生产力不相匹配。的确如此,可这毕竟是根本原因。所以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误的联想,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讨论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呢?
    新中国成立时,旧地主阶级在中国的势力依旧顽固。虽然经过三大改造,剥夺了地主的生产资料,但中国的富农势力还顽强地存在。富农和中农在当时占据了新中国农村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但缺乏劳动力。于是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这本是极好的。一方面,可以使占劳动力多数的贫农获得生产资料和畜力进行生产,还可以团结中农以期扩大生产,并顺利地巩固阶级统治。但是,我们却料想不到,中国农村的封建思想残余如此强大。不光富农和中农想做地主来剥削农民,就连被剥削的贫农也妄想有一天可以翻身做地主,以剥削他人。而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到来时,人民的思想却与社会主义思想极其地不吻合,那么这场运动也必然会失败。而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富农了,试问谁又愿意看到以往的穷人现在翻身做主人后,对自己这个曾经的主子蹬鼻子上脸呢?本来,这些富农就是最接近地主阶级的阶层,对新中国的认同度一开始就不高。而中央又采取孤立富农的政策,这更加剧了富农阶层对新政府的不满。一方面中农贪于自己丰富的生产资料和充足的劳动力,所以不愿意参加合作;另一方面,贫农始终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桎梏,跟不上社会主义潮流,内部激进派与保守派的矛盾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农村的三个阶层都不满足互助合作和农业社。而,等到办人民公社时,因为要强制加入,所以人人不满,人人的生产积极性都很低。故,人民公社不能成功。
    在上文,我说过这一阶段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是,我为什么又要举这一阶段的失败的例子呢?这就要为后来的文革做铺垫了。文革并不能被全面地否定,其原因有二。第一,它通过各种批斗,把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和地主阶级性质的敌人基本铲除,因而统一了阶级,这就为以后改革开放的厚积薄发埋下了基础;第二,通过文革时的思想洗礼,大家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这为以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群众拥护。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改革开放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读了《创业史》,不可不称之为我读书的幸事,而更是我历史观的幸事。它不仅为我的人生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也为我的大历史观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想,我们被《创业史》影响的不仅是认识,还有关于人生的哲学。
    后记:
    读完《创业史》,我上网查了查它的相关资料。发现不仅是陈忠实先生,还有许多二十世纪的著名中国作家被这部作品影响。另外,这部著作没写完,本来打算写四部,而柳青先生在写完第二部时便仙逝了。可惜,可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