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王朝

第一卷 第四章 天下四分

    
    大燕帝国东南,永安城内,元衍和他的智囊团,在以前楚章帝国摄政王所建造的宫殿内议事。
    永安城,其实即使只看帝国的东南部,也算是十分靠南的城市了,元衍在元增登基后,便被任命为东南国公,东南人烟稀少,在当时只有复州城一座城池,位于蓝河边上,所以说是东南国公,其实只是复州城城主。
    当然,这一切,在元增十年的那场叛乱后,完全变了,原本作为经济中心的北方,已经混乱不堪,百姓们,甚至大燕帝国的官员们都纷纷向东南逃跑,因为前传也说过,西南有蛮族占据就算了,如今蛮族里也有人加入到蓝天教,顺势将帝国在西南部分拥有的城池都一并占去了。因此东南部分迅速发展,那时,叛军北进西进都受阻,于是便向东南方向追击,后面的故事就是前传发生过的了。
    其实,东南部分最繁华的城市,还是复州城,毕竟起步早,各项设施早就完备,总比从零开始来的快,但是元衍和他的智囊团仍选择永安城作为他的驻地,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永安城曾经是楚章帝国一位摄政王的驻地,那位摄政王也同样在这座城市里大兴土木,因此,你懂的,有谁愿意放着豪华的宫殿不住,却住靠近蓝河,靠近王家势力的城市呢?
    元衍看了很久的地图,终于开口问道:“诸位,你们觉得国都现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境况?”尤用首先说话了,尤用在元衍刚创立智囊团时便一直跟随在元衍左右,因此在智囊团里也算是有话语权的人。“我觉得,王敬也不敢做什么,他的军队闯入国都已经是很冒犯圣上的行为了,国都内的其他文武百官不会坐视不管。”
    “国都里的百官战斗力强,还是王敬的军队战斗力强?谁敢反对王敬,王敬凭借着军队就可以把你直接做掉!”武涅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武涅坡性格很直爽,同时他也很会领兵打仗,多次以少胜多,硬生生地击退了好几次叛军渡过蓝河的攻势,使叛军损失惨重。
    “有时候,百官的战斗力真的会比军队强,王敬出身宰相世家,不会不知道这点,如果他真敢对皇帝做什么,天下文人墨客的口水就会将他淹没”刘源虽然很晚才加入智囊团,但是在消灭东南部分的残余叛军时,他的几个正确的判断所做出的决定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是这个理,但是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第五庸说,李即云也对此表示了赞同。
    此时的国都皇宫内,宫门禁闭,皇帝早就不在宫内,起初刚发现皇帝的失踪后,宫内乱作一团,皇太后第一时间知晓了这件事情,但是她却没有下令让人寻找皇帝,并且关闭宫门,严禁任何有关皇帝失踪的消息传出,或许,皇太后也知道此时的皇帝只有离开才能够活命,皇太后虽然也是王家的人,但是也是皇帝的母亲,因此这样做也是身为一个母亲能对皇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吧。
    这时,有内官进来禀报太后,称宰相已经在宫门外等候。“宰相大人十分关心皇帝的身体健康,不知为何这段时间宫门禁闭,想亲自觐见皇上。”“让他进来吧。”“是。”
    王敬行了礼之后,便直奔主题,“太后,皇帝究竟出了何事,为何宫门禁闭,也不上朝,如今天下太平,如果皇帝病倒,那可真不是一件好事啊。”“你是关心皇帝的身体,还是关心占着皇帝身份,阻碍你当皇帝的人的身体?”“太后说笑了,臣与太后是一家人,臣对国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罢了,皇帝很好,只是天下刚刚经过如此动荡,皇帝身心俱疲,天下也是,就当做是与民休息吧!”“那,臣只好告退了。”
    太后不让王敬见皇帝,这令王敬十分地想不通,是不是皇帝真出什么事情,太后在故意隐瞒,可是太后与王敬同为兄妹,无论如何都会一生荣华,太后也确实没有隐瞒的必要啊。
    一个月过去了,皇帝仍然没有出现,讨论这件事情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多,各种小道消息也是传闻遍地。这时的元增,终于逃到了永安城内,东南国公府前。
    “朕知道他的目的,所以朕最后只能做的便是以这种方式阻止他,休想让王家人夺走我大燕的皇位。”元衍和元增虽然身份不同,此时却也是一见如故。虽然元增这么做大部分是为了自己,但是元衍很庆幸元增能这么做,这样使得王敬无法逼迫元增禅位,如果王敬非要登基也只能是名不正而言不顺。
    随后,皇帝已经到了永安城的消息在名存实亡的大燕帝国境内不胫而走,一时间,除了王氏家族外,其他官员的矛头都对准了王敬,国都内一片混乱,以前得罪过王氏家族的人一看到国都的形势变成如今这样便仓皇逃跑,其他在王氏家族势力范围内居住,得罪过王氏家族的人也同样地仓皇逃跑,一部分跑往西北,一部分向东南逃跑,王敬终于知道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惜为时已晚。而盘踞西北的元僧以此为借口打着讨伐王敬的旗号率领三十万大军直奔国都,此时国都王氏家族的部队只有十二万,再加上国都一片混乱,王敬决定带领十二万大军离开国都,回到王氏家族控制的东北地区。
    于是元僧的三十万大军进入了国都,而此时的国都已经没有了几个人,宛如一座死城。国都经历了大燕数代皇帝的营建,两条大街将城市分为东南西北,使用坊市制度,皇宫位于两条大街的交汇之处,在城市的正中央,城市的人口最多时甚至有150多万,但是如今却仅剩数万之众。之前太后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与元僧的关系不可调和,如今太后为了元增甚至连自己的家族也得罪了,王敬在率领大军走的时候根本没有派人来到宫里。可见太后虽深居高位,却也已经是孤家寡人。最后太后穿上了下葬时的华服,叮嘱宫人在她死后为她举办太后规制的丧礼,即使到死,她也要维持住太后的尊严。元僧恼羞成怒,竹篮打水一场空,竟直接把都城一把火烧了,曾经繁华的国都,就这样毁于一旦。
    元增得知母亲去世,失声痛哭,由于宫门在元僧进入国都的时候才得以打开,于是这个消息在元僧进城后才得以传开,元增自此恨元僧入骨,但自己也被长期极端地担惊受怕,而又悲痛不已的情绪所影响,从此便一病不起。
    王敬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了,于是干脆在平城——这个因为陈广的大兴土木而变得比大燕国都繁华的城市,称帝,国号大晋,其他势力则称其为北晋。平城原本只是一座小城,比国都整整小了一圈,在大燕帝国统治时期人口最多时有50也是类似国都被两条大街分为东西南北,中间是官府,陈广的大军进入平城后,陈广和摄政王大修宫殿,最后甚至将整座平城变成了宫殿建筑群,没办法只好将两条大街不断延伸,使得两条大街的长度变成了原来的三倍,确立了新的边界重新修整了城墙,使得平城最终成为了这篇土地上最大的城市,北晋大肆宣传元增的罪过,即使没有接受元增的禅位,王敬也必须尽力维护自己政权的正统性,毕竟虽然表面上看,王氏家族终于由宰相世家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室,但是只要一不小心就会使整个王氏家族堕入深渊,连宰相世家都做不成,不复之前的荣耀,甚至比皇室还惨。
    而元僧仍然沿用大燕的国号,定都国都,由于其势力在西北,其他势力则称其为西燕。
    西南的蛮族国师见大燕如此也宣布称帝,国号大荆。蛮族的人民早已经将国师看作是自己的首领。所以这个转变也没有给这个新建立的大荆国带来更多的不好影响。只是可惜还在国都的蛮族首领,彻底地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不过,现在估计也没人会关心他了,有时候,被遗忘也不一定会是一件坏事......
    这时算上西燕,北晋,大荆,再算上元衍的势力,原本都是大燕帝国的天下,如今已经被分成了四个部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动荡仍然不会停止。但现在,由于长年累月的征战和饥荒,哪一国也无力再发动战争了,只能先忙着恢复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这个短暂的平静,又能持续多久呢......
    四个国家,都继承或者说是仿制了原先大燕帝国的制度,将官员品阶分为六品,仍是一种士族政治,官员基本上被士族垄断,前三品官位父死子继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并被皇帝所默许,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社会阶层里也分不同的地位,士族里面地位最高的无疑就是王氏家族和元氏家族,长期垄断皇位和相位,尽管现在大燕帝国终于灭亡,但是天下仍然被元家人占去了一半。曾经大燕帝国留下的很多东西,依旧影响着这片土地,以后,会有改变么......
    似乎谁都没有做错,无论是陈广,元衍,还是元增元僧,甚至是王敬,吴括,都是为了活命,活好命,为自己以及后代争取到足够的利益,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的错,是这个仍然没有灭亡的士族制度,还是因为人对于权力和物质的欲望。这片天下的四周都是茫茫的大海,天下之外,究竟还有什么,没人知道,似乎也没有必要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