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盗帅

第756章 再会元度

    
    逄通上书追查蒋魁家眷,逄瑛冷脸以对,再加上散朝后宋铮与逄通的奇怪对话,让许多官员都感觉此事很不简单。.,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见到了朝议的过程,清楚其中的道道儿。随着消息传开,许多军中将领都纷纷上书,要求为蜀关将士报仇血恨。
    雪花般的奏折递上来,逄瑛感到巨大的压力。当然,也有很多明是非的官员,对此大不赞成。郭兴嘉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上书中说,“国公所奏请,尚未辨真假。即使为真,则蒋魁固应万死,其家人也不应尽数为诛。蒋魁家眷未有在大齐为官者,不过寻常百姓尔。其弟蒋达在江宁时,被称为蒋大善人,每年捐助孤济院银上千两,有贫穷者至其家,莫不与以食。每逢灾年,也多有救助。江宁百姓受其惠者甚众。此贤人也,当为诛乎?……我大齐以仁孝立国,若尽诛其家眷,果为仁乎?”
    郭兴嘉的上书也得到了一些人的声援,但声势自不能与主流相比。一时间,蒋魁家眷之事被吵得沸沸扬扬。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受到了宋铮的注意,那就是文院总教习韦不周。此人不愧为当世大儒,胸怀甚广。他虽与国公府交好,但在这件事上,与逄通意见相左。据说,他还亲自跑到国公府,与逄通争论了一番,让宋铮大为敬服。
    韦不周能复文院总教习之职,是政治斗争的结果。黄元度被称为是“理学掌门人”,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崇理学,由此他在士子阶层获得了巨大的声望。逄通想打压黄元度的势力,而逄瑛对黄元度也有所不满,所以要对如今盛行于天下的理学进行打压,推韦不周上位。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韦不周今年初上任文院总教习后,并没有直接将理学排斥掉,而是展开大讨论,颇有点兼容并包的意思。宋珏作为理学宗师级人物,与韦不周经常在一起讨论。理学毕竟也是出自儒学,两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经过数月争论,宋珏原本刻板的理学观点,逐渐有了一些变化。最少“天理常存,人欲皆灭”这句话不再提了,而韦不周也感觉理学并非一无是处。两人都是真正的学问人,求同存异之下,竟然在许多观点上达成了共识。
    韦不周反对处置蒋魁的家眷,宋珏也不赞成。宋铮得知自己老爷子的观点后,忽然发现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的希望。
    六月初八那天,天色刚刚黑下来,宋铮出了驿馆,直奔黄岳的私宅。一番装扮后,偷偷来到了相府。
    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黄元度却仍然窗着一身长衫,一本正经地坐在屋里。黄元度一贯自我要求甚严,除非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否则始终保持着比较庄重的形象。
    “拜见相爷!”宋铮一进门,便长揖到地。
    “小郎不必多礼,坐。”黄元度挥了挥手,态度到十分和蔼。
    宋铮依礼坐在下首,下人送上了一碗冰镇的酸梅汤。
    “天气炎热,先喝些凉汤解一解。”黄元度作了一个请的姿势。
    宋铮也感觉有些热了,端起来一饮而尽。黄元度笑了笑,也端起一碗,小啜了半口,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才喝下去。
    看到黄元度如此沉稳,宋铮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又慢慢地喝了一碗。
    两人几乎同时放下茶碗。黄元度向着宋铮轻轻点了点头,这才道,“小郎这次出使蜀国,挽狂澜于既倒,功不可没。”
    虽然当初自己使蜀,是黄元度所逼,但宋铮现在倒没有什么怨言。当时逄瑛太心急,让自己带着右司四处出击,惹起了众怒。就算黄元度不设套逼自己,恐怕也会有其他人寻别的借口来打压。
    一次政治斗争,也绝不意味着双方是敌人,就像现在,宋铮来相府,就是为了寻求合作。
    “这次能安然归来,不能不说是幸运。”宋铮淡淡地应道,“至于‘功不可没’四字,在下可不敢当。”
    “齐蜀对立六七十年,至今日才能算上是真正的和平共处,毕竟我们大齐目前实在经不起战事的折腾了。去年进军关中,国库消耗一空,若非盐税支撑着,恐怕就要垮了。”
    黄元度既然为相,自然对大齐的家底儿知道的一清二楚。
    宋铮叹了一口气,“我们大齐问题多多,总起来还是一个‘钱’字。国富民穷固不可取,然国穷民富害处亦大。国家穷了,没法供养军队,民富就难以保证。如果再发生什么战事,很容易就陷入崩溃。”
    黄元度轻嗯了一声,“说起来这事儿我有责任啊,若非……唉,罢了,悔之晚矣。”
    “相爷也是不得不为之。毕竟过去十年间,相爷也算是为大齐操了不少心。”宋铮看得很清楚。在逄桧的巨大压力前,黄元度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与之周旋。骄纵江南大家,成立都卫军,都是为了对抗逄桧。
    不管逄桧有没有篡位的心思,黄元度都不得不防。逄桧后来与黄元度联手了,却很快死了。大齐刚刚迎来大发展的时机,也突然中断。一场战事,让大齐又被拖住了。
    “小郎年纪虽然不大,却看得明白。当日你殿试的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能把‘战’与‘和’二字分析得如此透彻,果然不愧为状元之才。若非你经常侍奉在圣上左右,我肯定会把你下放到州县,一番历练后再提到中枢。假以时日,未尝不是相才。”
    “小子不过书生之见,纸上谈兵尔。”宋铮摇头道。他自知自家事,虽然他脑子里有不少后世的理论,但要当个州县的亲民官,还是力有不逮那些鸡毛蒜皮的事,烦也把他烦死了。
    闲说了几句,话题又回到了国事上。
    黄元度道,“金国现在正向北兴兵,有些出乎我意料。去年关中大旱,民生凋敝,无论如何也得休养生息两年,才有余力北进,为何金国现在就动手了?”
    “相爷可能有所不知,金国上一个皇帝完颜雍是一位大才。他在位的这二十多年,汉人与女真人的矛盾大为缓解,国内局势十分稳定,由此积聚了大量国力。我在大金时就知道,他们的粮仓新谷压旧谷,足足积聚了十年的用量。完颜玉生登位虽然有点波折,但这几年,他延续完颜雍的旧制,国办稳步发展。去年的战争中,他们占领了关中大部,国内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迅速平稳了局势。说实话,如果让我们大齐独占关中的话,恐怕都不如金国做得好。”
    “是啊,我们的粮仓中没那么多粮食,如果让那些江南大家出面,他们也不会去收拾那些烂摊子,就算把那些土地全分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愿意跑到关中去。现在好了,金国稳定了关中,立即对兴庆府用兵,打下兴庆府,下一个就是陇右,到时候前宋的秦凤路就会全归了金国了。我们大齐,只能固守在渭河南那狭小的一域。”
    “相爷果然看得高远,小子也是此观点,这也是在下交接蜀国的原因。我估计金国占领秦凤路,也不会对大齐用兵,他们的指向,很有可能是蜀国。甚至打下蜀国后,他也不会对大齐下手,而是进大理,甚至安南,将我们大齐包围,然后再图用兵。这一圈下来,没个七八年他打不下来。而我们要做的,是要支持蜀国,把他们死死挡在秦岭以北。”
    这倒不是宋铮战略目光多么远,而是历史上的元朝灭南宋就是这么干的。若非忽必烈当初急着回大都和兄弟们争位,恐怕南宋灭亡还要快一些。
    黄元度不知道这样的历史,但他的眼光毋庸置疑,“小郎所言极是。所以往后这几年,是我们大齐积蓄国力的最佳时机。”
    “相爷,你说我们大齐能抓住机会么?”
    黄元度默然,半晌没有说话。
    宋铮接着问道,“如果相爷在接下来的数年中依然为宰相的话,那应该如何做?”
    黄元度依然沉默不应。
    宋铮笑道,“既然是讨论国事,我与相爷都是秉着一颗公心。相爷放心,今天我们所谈,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不会传出去半句。当然,如果在下有什么狂悖之言,我也相信相爷不会四处宣扬的。”
    又过了一会儿,黄元度低声问道,“是不是圣上让你来找我的?”
    宋铮嘴角一翘,“这个时候,相爷觉得圣上会让在下来问这个么?”
    “这……自然不会,以他的刚愎……肯定不会!”
    “这就是了。在下年纪轻,谈不上什么威望。恐怕在未来几年里,也很难在发展大计上发挥什么作用,而相爷却能做到此事。”
    黄元度知道样铮说得是实情,稍寻思了一下,又叹道,“我纵然有心,恐怕也难得圣上信任了。现在病休在家,很有点避祸的味道。”
    “相爷以退为进,正是时机。”宋铮笑道,“可是相爷可不能真的病休,不然的话,我们大齐或者说圣上恐怕麻烦还真不小。今天我来,就是有一件事求到了相爷头上。”
    “什么事?”
    “在说事情之前,我想问问相爷,对处理蒋魁家眷怎么看?”
    黄元度愣了一下,徐徐道,“法不容情,理能容情,从理还是从法,都要看人。”
    这就是政治家和学问家的区别。韦不周从儒家的“仁”出发,主张放过蒋魁家眷。而黄元度则考虑很全面,不管是“法”还是“情”,都要考量其中的利弊。于自己有利,那自然讲情,不利的话,那自然要**了。
    宋铮轻声一笑,“相爷之言大善。我今天来,首先一件事,就是想让相爷给讲一讲理,讲一讲情。当然,也不让相爷白讲,在下有一个妙计,既能助相爷无忧,又能保我大齐昌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