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废物王爷

第197章 告别!最后的告别(终)

    
    李运落寞的离开了皇宫,他没有骑马离开,而是步形朝着王府走去。
    此刻,他的心里面五味杂陈,都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殊不知帝位坐稳却是要踩着大统领的皑皑白骨。
    古往今来,开国皇帝不杀功臣者,恐怕也只有那秦始皇,无论是汉高祖刘邦又是李世民皆是无法做到秦始皇嬴政那般宽广的胸襟。
    李世民站在九层之台上,注视着李运的背影越走越远,其身边的奴才问道:“陛下,云王的脸色不太好,要不要找太医看一看?”
    “不必了,已经没有这个必要。”
    李世民缓缓地闭上眼睛,方才李运喝的那杯酒中被下入了慢性毒药,不会立刻发作,可若一旦发作必死无疑,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
    “吩咐下去,派人去云王府传个话,就说让他安心的去吧,朕不会忘记他的。”李世民说道。
    听闻这番话后,那老奴如何不知李世民的言下之意,只不过是憋在心里面没有说完罢了。
    ……
    李运回到云王府,青儿迎面走了上来,却见李运脸色惨白,额头上有着虚汗冒出,忙问道:“公子,您这是怎么了?”
    李运嘴角一笑,猛然间,从嘴里面吐出一股浓烈的黑血,噗通一下子跪在大门前。
    这一幕,着实吓坏了青儿,她忙对府上的下人说:“快去找大夫!!”
    下人见王爷吐血,已然是吓的不轻,当回神过来之后,紧忙去郎中。
    李运一把抓住青儿的手臂,艰难地说道:“没……没用,剧毒已侵入内脏,青儿,本王要麻烦你最后一件事。”
    青儿茫然无措,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去了一趟皇城,怎么会突然中毒呢?而且还是剧毒。
    “公子,您别先说话,郎中马上就来了。”
    李运嘴边仅是鲜血,他怒地摇着头说:“去找本王的师父,他会告诉你怎么做。”
    说完这句话后,李运闭上了眼睛,倒在了王府门前,而整个云王府都炸了锅一样,云王突然暴毙而亡。
    而从皇城传信的太监还是来晚了一步,当他们敢来的时候,云王已经毒发身亡。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回宫复命。
    “陛下,云王死了。”太监回禀道。
    “确定已经死了吗?”
    李世民可是需要多留个心眼,毕竟李运可是能够死而复生的人。
    “奴才亲眼所见,就死在王府门前,中毒而亡。”
    得知李运已经毒发身亡之后,李世民才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如今所有的障碍都已经清除,这天下算是真正的安稳啦。
    “传朕旨意,云王为国捐躯,封谥号‘贤’,称云贤王,入祖庙,厚葬于皇陵。”李世民说道,身为父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他也是会觉得心痛,可李运不得不死,这是李运的命,唯有如此,天下方能太平。
    “遵命!”
    当太监来到云王府后,李运的师父袁天罡已经将李运的尸体火化,最后只剩下他的骨灰,袁天罡看着传令的太监,缓缓道:“请回去禀告皇上,世上已无云王,他归来孤独,去也孤独,或许这就是他的命吧。”
    “还有,云王从来都没有怪过自己的父亲,感谢这些年来让他知道被父亲爱是什么滋味。”
    袁天罡以李运的口吻,传达着李运最后想要跟李世民说的话。
    太监望着熊熊燃烧的烈火,整个王府的人都在默哀,悼念云王。
    繁华落尽一场空,人生千姿百态,望潮起潮落,看漫卷云舒。
    弹指一挥间,已然不知是第几个年头过去。
    ……
    -------
    -------
    乡野间。
    一头老牛,一个蓑笠老人,拉着一辆破旧的车,老人拉着拿着赶牛的鞭子,老牛缓缓地行驶在乡野的道路上。
    沿途望去,一眼绿色,两侧的麦田在威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般彼起此伏,伴随着泥土的清香和植物的草香,老人享受的吸了一口气。
    “爷爷,今晚咱们吃什么?我想吃红烧肉,糖醋里脊和地三鲜。”从牛车里面窜出来一个小男孩,看上去有些灰头土脸,却也难掩男孩的俊俏可爱。
    老人将蓑笠摘下来,露出了沧桑的面容,他抿了抿嘴唇:“我也想吃。”
    “不行,爹爹说了,爷爷年纪大了,容易血压血糖血脂偏高,不准你吃。”小男孩用稚嫩地声音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个小混蛋,那你还跟我说。”老人拿起鞭子欲打小男孩,而小男孩却是笑嘻嘻的躲闪,爷孙俩就这般嬉闹的走在乡野的小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爷爷,咱们还要多久才能回到长生谷?”小男孩问道。
    “快了,时间不会太长。”老人说道,“这次出谷玩耍,可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你娘和你爹恐怕要担心坏了,回家后免不了要打屁股。”
    “嘻嘻,娘亲才不舍得呢,爹爹若敢打我屁股,那爷爷就打他的屁股。”小男孩舔着脸,双手托着下巴,笑眯眯地说道。
    老人被小男孩逗的哈哈大笑,爷孙俩依旧是闲庭散步地坐在牛车上面,不急不慢。
    而此时,小男孩瞧见了路上有人背着行囊与他们背道而驰,不禁问道:“爷爷,他们是什么人?”
    老人带上蓑笠,都也没有抬起,只是说道:“他们是进京参加科举的才人。”
    “上京是哪里?”
    “长安!”
    爷孙俩正说完话后,走上前来一位书生,他拱手请教道:“敢问老丈,此间可是什么年代?”
    “永徽三年。”
    老人回道,那书生刚想要再问什么,却发现一老一少两个人已经消失不见。
    清晨,寂静的山谷中有着数间小屋在密林中,一位熟悉的身影轻轻推开房门,沐浴着阳光,光线拍打在他的脸上,李运露出了欣喜地笑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