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青龙庙十分贫穷,缝纫机算是奢侈品。
但对于主管着全家老小穿衣制鞋的女人来说,也是必需品。
毕竟用针缝又费时又费事,手艺不好还容易缝得不整齐,穿出去被人家吐槽。
所以,若是谁家姑娘出嫁时陪嫁了一台缝纫机,那必是祖上有光新人有面子的光彩事。而像只得了一双袜子作陪嫁的夏小鱼只好被马氏吐槽得一直抬不起头来。
但现在的夏小鱼不是原来的夏小鱼。原来的夏小鱼管着一家七八口人的鞋脚衣裳,用断一根针都要被马氏骂上半天,现在她不想用针缝了,没别的原因,只因为缝够了。
她要去借个缝纫机。
没记错的话,当时她去李照清家哭丧,里屋花布盖着的,好像就是一台缝纫机。
拿包袱将裁好的布片包了,便去了李照清家。
李父李大强去村里挣工分了,只有李母在家。
见夏小鱼来了,很是亲热的样子。
夏小鱼将包袱摊开:“婶,我想借借你家的缝纫机,做衣裳。”
李母看着她裁好的样子:“你还自己锁了边呐?以后拿来直接锁就行。我这个缝纫机全村找不出第二个来,是照清复员那年,他爸爸送他去市里上班时特意带回来的。”
看得出来,这是个幸福的一家三口。
“嗯,谢谢婶,不过我没用过缝纫机,你教教我呗。”
“这个简单,一学就会。”李母很热心地教她脚放哪里,手放哪里,布压在哪里,怎么转轴,怎么用脚踩,不急不忙果然一会儿就把夏小鱼给教会了。
缝纫机很好用,踩上去哒哒响,针脚又密又均实。
一上午的时间三身孩子衣裳还有她自己的一身便全都缝好了。
“刚扎的衣裳不平,烙烙就好了。”
李母家居然有电烙铁,也不怕费电,就给夏小鱼插上了。
不一会儿,李母往烙铁上吐了口口水,口水哧啦一声就没了,李母满意地道:“行了,烙吧。”
别看夏小鱼会使挂烫机,却不会使这玩意儿,生怕一烙烫个大窟窿,缩着手不敢动。
李母笑笑,自己把衣裳铺到桌子上,又拿湿毛巾盖在上面,拿烙铁往上面一放,湿毛巾上顿时滋滋响起来,还腾腾冒着白气。
但烙铁经过的地方,却平整得像块地毯一样。
夏小鱼学着李母的样子,接过了烙铁烙起来。
等烙好了以后,夏小鱼便准备回去了。
夏母却拉住她道:“你这身衣裳不试试?不合适的话还能改改。”
这倒是,只是在别人家有些不好意思。李母看出了她的顾虑,笑道:“都是女人家,有什么害臊的,你以前倒不是这样的性子。”
以前,她自然不是这样的性子。
李母既然这么说了,夏小鱼也不再犹豫,换上了新做的衣裳。
她给自己选的布料是淡青色的棉布。
上身裁的是件宽松的套头小袄子,下身裁的是条系腰带的阔腿裤。
怎么说呢,没有累赘的装饰,很简单的样式,那是夏小鱼参考了优衣库的风格画的图样。
实在是因为她不喜欢这里的人们常穿的那种翻领对襟系上四个黑扣子的短袖。。
并且她裁的这种宽松的衣裳在农村干活挺方便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