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1998年7月1日19时30分 平阳 小红楼

    
    “……这里的空气弥漫着百年历史的气息。是我们平阳百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馨香同志,你看,这是一八九六年这座小红楼落成时的照片。从这张照片的背景看,那时的平阳荒凉得很哪。可是,平阳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就是从那时起步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灾难的世纪,同时也在中国沿海地区催生了一批新兴城市,比如上海、**,我们平阳。”
    “看看,这幅照片的情景就不同了嘛。这是一九一〇年的平阳,小红楼已经融在这些西方建筑特色显著的建筑群里,不那么起眼了。从一八九六年到一九一〇年是十五年,这十五年是平阳建城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动态阶段。因为史料较贫乏,当时的情况不太清楚,但在我的想象中,肯定处处都在大兴土木。后来,就是一段凝固时期了,直到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平阳,才又开始了城市东扩。”
    馨香同志,你把这两张照片对照看看,对,就是这两张,小红楼当时是日本人的特务机关部。看出了什么没有?小红楼已经不是市中心了,东扩以后的市中心移到了现在的民主路。民主路可不民主呀,是日本人用坦克推出来的。鬼子不和你讲什么拆迁政策,赶你走你就得走,不走他的坦克就上来了。所以,我们有些同志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说是搞城市建设有时就得搞点法西斯作风。声明一下,馨香同志,这话我是不赞成的。
    “城市的东扩,是平阳的第二个动态阶段。第三个动态阶段就是这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不得了啊,平阳城扩大了五倍,长高了七倍,这座三层小红楼在那些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面前,连孙子都算不上了。历史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多情。无情时,给你来个几十年凝固,多情时让你日新月异,一天等于许多年。”
    高长河指着楼下门厅里新挂出的一幅幅照片,向李馨香介绍着小红楼的历史。
    李馨香认真听着,看着,一时间几乎忘了到这里来的目的。
    高长河显然很得意:“这些照片是我来了以后,让招待所的同志挂出来的。自己没事时看看,也让到这里找我汇报工作的同志都看看。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不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是不行的。你们外地客人看看也好嘛,领略一下这地方的历史风景,对平阳也就多了点感性认识。是不是呀,馨香同志?”
    李馨香点点头:“是的,高书记,你今天要不介绍,我真不知道这座小楼有这么大的名堂,这么有历史。”
    高长河说:“那好,你就好好看看吧,那边还新开了个资料室,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小红楼的历史资料,准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刘主任陪你看,我先去看你的大文章,看完以后,我们再交换意见。”
    李馨香说:“好,高书记,您别管我们了。”
    高长河上楼后,刘意如陪着李馨香继续看历史照片和资料。
    李馨香快人快语说:“刘主任,高书记这人好像还不错嘛,不像个坏官僚。”
    刘意如怔了一下,没敢接茬儿。
    李馨香却又说:“权力四周有小人啊,高书记恐怕是上小人的当了!”
    刘意如有些不悦了:“李记者,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馨香发现说得不当,忙道:“刘主任,你可千万别误会,我不是指高书记身边的干部说的,是指别的事。刘主任,你知道么?你们烈山县的女县长金华可不是个好人,自己官僚主义,不顾人民的死活,反倒到高书记面前告了他们县委书记田立业的恶状,让田立业不明不白挨了高书记一顿训!”
    刘意如一惊:“哦,李记者,你都听说了些什么?”
    李馨香道:“回头和高书记说吧,搞不好高书记都得跟着那个女县长倒霉!”
    刘意如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不是大明公司工人苯中毒的事?”
    李馨香说:“是啊,二十五个工人已经患上了白血病,后果太严重了!”
    刘意如说:“李记者,这事高书记已经知道了,我看,你就不必和他说了。”
    李馨香说:“高书记知道什么?我来之前正和田立业一起吃饭,亲耳听到高书记打电话过来训田立业……”
    刘意如心里一沉:这下子问题严重了,只要这个女记者和高长河一说,她要女儿采取的补救措施就完全来不及了。紧张地想了半天,终于决定赶在女记者前头去挽狂澜。
    于是,刘意如请李馨香在资料室坐下,热情地找了些资料让李馨香看,自己上楼先见了高长河。
    高长河这时已沉浸在李馨香的大文章中,见刘意如上来,也没太在意,挥着手上的文章大样说:“刘主任,这个李馨香很厉害呀,她可不是咱田秀才,不愧是国家权威通讯社的大记者,文章深刻尖锐,揭示出的问题可以说惊心动魄!”
    刘意如应和道:“那当然,咱田秀才怎么能和人家大记者比。”
    高长河还在赞叹:“这个记者同志有敬业精神呀,对我们平轧厂调查了解得很细致,比我们一些具体负责平轧厂工作的同志都细致,文章很有说服力呀!”
    刘意如可不愿失去这最后的机会,又应和了一句什么,马上把话题转到了大明公司的事上:“……高书记,有件急事得和您汇报一下:烈山刚才来了个电话,是金华打来的,要我务必马上向您汇报:大明公司的H国资方太恶劣了,只顾赚钱,不顾我们中国工人的死活,已经造成二十五个中国工人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白血病。具体情况,金华进一步核实后,专门向您汇报!”
    高长河很吃惊:“二十五人患白血病?下午汇报时金华怎么不说?”
    刘意如说:“那时她也不知道,情况还没搞清楚嘛。”
    高长河气坏了:“情况没搞清楚找我汇报什么?!这样草菅人命的血泪工厂为什么不封掉?刘主任,你马上打电话给金华,要她连夜查!查清楚再向我做明确汇报!不管是夜里几点,都把电话打到这里来!我等着!”
    刘意如连连应着:“好,好。”
    高长河挥挥手:“叫李记者上来吧!”
    李馨香上来后,高长河的脸上才重又有了笑意,说:“馨香同志,文章我粗粗看了一遍,怎么说呢?写得不错,我的印象是八个字:深刻尖锐,惊心动魄。”
    李馨香说:“不是我写得不错,是平轧厂的历史教训惊心动魄。”
    高长河点点头:“是的,这历史教训太沉重了,一直到今天还拖累着我们。你可能不知道,除了你文章里讲到的文春明市长和参加集资的工人同志,变相受害的同志还有许多。比如他们的厂长何卓孝,比如该厂电工赵业成和他的妻子。这些就不说了,十二亿的学费已经缴过了,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现实,结束平轧厂的这种被动局面。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你这篇文章还得改改。”
    李馨香有了些警觉:“高书记,怎么改?这篇文章我们头可一直盯着哩。我们头说了,这不是你们平阳一个地方的事,是在过去旧体制下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类似平轧厂这种情况的还有不少。你们只要对事实负责,其它方面我们负责。”
    高长河笑道:“馨香同志,你别急嘛,我不会影响你的典型意义。”
    李馨香仍坚持着:“高书记,我就问你一句话:文章在事实上有没有出入?”
    高长河仍是笑:“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是没什么大出入。”
    李馨香说:“那就行了嘛,我文责自负。我采访文春明市长时,文春明市长也说过的,事实他负责,文责我自负。高书记,你思想可不如文市长解放。”
    高长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那当然,你这文章给文市长平了反,我看后都为文市长抱不平嘛……”
    李馨香忙说:“哎,高书记,我声明一下,这文章可还没给文市长看过哩。”
    高长河没接李馨香的话,叹了口气,又说:“馨香同志,你肯定知道,平轧厂的问题太敏感,涉及的领导和部门太多。说真的,我原来是坚决反对你写这篇文章的,所以,明明知道你在平阳,却一直没见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现在,我的观点已经改变了,我支持你发表这篇文章。但是,我们也商量一下,是不是能改一改?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改一改?”
    李馨香问:“在哪些方面改?”
    高长河拿起大样说:“三个方面吧。第一,文章中涉及到的我省主要领导同志的地方能不能尽量删掉?明说吧,就是涉及陈红河省长的那一段。你这样一写,我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第二,涉及到北京关系单位请客送礼的这部分,能不能淡化处理?总还要照顾到各方面影响嘛。第三,市里已经决定让平轧厂接受东方钢铁集团的兼并,目前正在进行紧张谈判,你能不能在文章中带一笔?这事还是文市长抓的,文市长不简单呀,受了这么多委屈,顶着这么多压力,仍对平轧厂负责到底。这个同志顾全大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个人的面子!”
    李馨香想了想答应了:“好吧,涉及到你们省长陈红河的那段,我删掉。请客送礼的事,我也不点谁的名。至于接受兼并的情况,我还得再去调查了解一下。”
    高长河笑了,说:“好,好,谢谢你对我们的理解。”
    李馨香也笑了:“其实,我心里也有数,涉及陈红河省长的那一段,我就是不删,我们头也得给我删了。”说罢,话题一转,突然道,“高书记,既然你也这么客观公正地评价文春明,那么,我冒昧地问一下:如果文春明市长不被这个平轧厂拖累着,会不会在姜超林同志退下来时接任平阳市委书记?”
    高长河一怔:“我既不是省委组织部长,又不是省委书记,对此无可奉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