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岁月

第35章 齐 地

    
    第三十四章齐地
    汉王刘季并非原地踏步。当他率领北方军队返回荥阳主战场的时候,大将军韩信同时率领军队前往齐地,准备统一北方战线。
    后世有些学者认为,在楚汉相争的这段时间里,各路诸侯纷纷站队。一时站在汉国这边,形成反楚联盟;一时站在楚国这边,形成反汉联盟。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他们并没有结成同盟。比如魏、赵、燕、齐等等这些诸侯国,并没有明确表示反楚或者反汉,他们更多的是想保存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他们更像是中立国,都在持观望态度。他们既没有主动去袭击楚国或者汉国,也没有派兵协助任何一方,有时候甚至连政治口号都懒得喊,也不作表态。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统战工作做得好,谁就占据有利地位。很显然,汉王刘季更为主动些。在军事对峙的这段时间里,汉王刘季并没有忘记统筹全国大局形势,在命令大将军韩信继续前往齐地武力平复的同时,他还派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前往齐地,以外交手段展开汉齐谈判,试图说服齐国归汉。
    这位经验丰富的使者全身酒气、两眼冒星,他就是高阳酒徒郦食其。虽然在刚刚过去不久,他因为提出要分封六国后裔为王,而被汉王刘季骂得狗血淋头,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汉王刘季对他的信任。
    在这个关键时刻,汉王刘季交给他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出使齐国。这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因为齐国向来习惯偏安一隅,不喜欢掺和南方战争。当年秦国吞灭其他国家,齐国就眼睁睁的在旁边观望,既不参与也不防御,最终导致自己被灭国。持观望态度,不掺和战争,就像是深入齐国骨髓的民族精神。
    但这次的外交任务顺利得出乎意料,郦食其没有花多大功夫就说服了田氏家族——掌握齐国政权的王室贵族。因为使者郦食其的背后是强大的汉国,更重要的是大将军韩信正率领军队前往此地。受到威逼利诱的田氏家族完完全全信服了使者郦食其,不仅整天和使者郦食其饮酒作乐,以最高规格的宴席招待这些汉国的贵客,更重要的是彻底解除了边境的战备。齐地弥漫着一股欢欣起舞的喜庆气息,比过年还热闹,以致于他们忘记了战争的残酷。
    郦食其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虽然他喜欢饮酒,全身酒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外交形象和外交工作。不动干戈,不血兵刃,仅凭一张嘴,便让坐拥七十多座城市的齐国向汉王刘季称臣。
    这是郦食其外交工作最辉煌的时刻,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最后的时光。
    【蒯通】
    汉王刘季的工作确实做得很充足,一方面命令大将军韩信率兵前往齐地,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齐国。但他恰恰忘记了调和内部这两种关系,没有向双方通报高层的决策精神,导致内部产生矛盾,害死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已经在半途中的大将军韩信,收到郦食其出使齐国并已成功说服齐国的消息,原本打算停止进军,但却被一位能言善辩的部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位能言善辩的部下叫作蒯彻,后世也称之为蒯通,范阳县人。他劝说大将军韩信不要停止进军,应该火速前往齐地,武力收复——原因是争夺战功。
    他教唆青年大将军韩信,不要被郦食其抢了功劳。大将军率领数万之众,连日征战,也只不过是平定了赵地五十多座城池;而郦食其仅凭两张嘴皮子,便拿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市——难道大将军的功劳不如一位说客?更何况,汉王刘季从来没有说过要大将军停止军事行动,更没有诏书传来,根本就没有理由不执行任务。(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
    蒯通这人能言善辩,口才非常了得,但是心术不正。表面上看,他处处站在大将军韩信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大将军韩信着想。但实质上,他的建议处处带着阴谋的成分,总是煽动自己的上司搞山头主义,搞团团伙伙。
    他没有站在汉国的角度去看问题,没有把自己,也没有把大将军韩信看作是汉国集团的一份子。
    其实,蒯通忘了,他自己与郦食其是同一类人。相当年,他也曾凭借两张嘴皮子,煽动赵地三十多座城市,和平归顺楚地的反革命军团武臣——陈胜的部下。郦食其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和当年蒯通做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蒯通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建议最终害死了郦食其。
    【郦食其】
    郦食其确实是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执行出使任务,也是他最后一次喝酒。
    正当齐国一片欢悦景象,边境却突然遭到汉军的偷袭,这让田氏家族感到异常震惊和愤怒。田氏家族对眼前的这位外交官感到极度怀疑,一口认定是郦食其欺骗了他们。
    ——赶紧让汉军停止攻城,否则我就煮了你!(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我没什么话说的!(而公不为若更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酒醉尚未清醒的郦食其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局面。他甚至还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已经成功说服齐国,为什么大将军韩信还要继续攻齐。他绝对不会想到,是说客蒯通在背后教唆青年大将军韩信争功夺利,是自己的同类害死了自己。
    他根本就想不出缘由,也没有办法向田氏家族作出交代。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向谁乞求,而这一刻也不例外,他没打算作出解释,因为他认为没什么好解释。
    最终,郦食其被田氏家族烹杀,死在齐国。
    他是高阳狂生,一生从未屈服,临时前一刻也没有想过要低下昂贵的头颅。他的事业始于外交,但也终于外交,这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龙且】
    霸王项羽的反应确实有些迟钝。当田氏家族向他求救的时候,他才想起派兵前往齐地协助抗汉。而这时,汉国的大将军韩信已经成功侵入齐地,并已夺得齐国首都临淄。因为齐国的军备警戒完全被郦食其卸下,使得大将军韩信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进入齐地。
    这时,霸王项羽不得不派出他最信任的将领——龙且,率领军队前往齐地,协助田氏家族作战。
    龙且,霸王项羽的好哥们,也是项氏集团中入伍比较早的老革命战士。一直跟随霸王项羽作战,出生入死。但也正是由于一直生活在霸王项羽的光芒之下,一直没有机会单独领兵攻城,所以当年并没有获得分封,而是留在霸王项羽的身边,任职西楚王国的大司马(全国总司令),负责统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没有获得分封,并没有影响他与霸王项羽之间的情谊,他一直对霸王项羽不离不弃。即使是陈平利用反间计,也没有能够拆散他们之间的感情,霸王项羽依然很信任他。
    在这个关键时刻,霸王项羽让龙且前往齐地收复乱局。因为在此之前,龙且一举击败了曾经共事的老战友黥布,让所有西楚王国的将士都感到震惊。毕竟黥布的军事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黥布曾经是楚国集团中最为勇猛的悍将。如此看来,当年龙且的军事能力确实严重被低估了。
    这次,龙且面对的依然是曾经共事的老战友。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曾经的部下。当年,韩信这个小伙子在楚军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出色的表现,整天跑去领导面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而作战的时候却畏畏缩缩,龙且是看不起这样的人的。
    龙且率领号称二十万兵力的军队前往齐地。
    他自信满满,黥布这么勇猛的将领都败在自己手下,更何况是无名小卒韩信。当年没有获得分封,虽然并未影响他与霸王项羽之间的情谊,但他的心里确实有些疙瘩。这让他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军功则无法获得分封的残酷现实。因此,他必须要把握这些难得的机会。
    这也是楚国集团非常明显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必须依靠踏踏实实的作战、勇往直前的军功,才能够得到高层领导的赏识。而那些仅仅依靠嘴皮子,或者动动脑子的文人墨客,是无法进入高层领导视野的。这套以勇猛为核心的价值观,当然与一把手项羽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霸王项羽就是这样的人,他当然也就喜欢这样的人。
    所以,对于这场齐地战争,龙且坚决放弃了保守的作战方式,而采取最为直接最为吃力的战术,那就是——面对面,硬碰硬。(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龙且想要来一场男人之间的真正战争!
    他一直追着韩信来打,直到潍水这个地方。这是条古老的河流,水势时急时缓,水流有时候不过脚趾,但有时候又淹满全身,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龙且并没有闲工夫研究水文地理,他的脑海里只想着跟韩信好好干一场。望着眼前的汉军队伍,龙且下令前速前进,直到河流中央。
    看着汉军狼狈逃命的样子,龙且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韩信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还是那么的胆小怕事,一开打就逃跑。(固知信怯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但是,当汉军走到对岸的时候,楚军发现水势突然暴涨,仿佛河流堤坝溃决。楚军毫无防备意识,全军淹没在这汹涌澎湃的河水之中,前后不着边。很多不懂游泳而且穿着厚重盔甲的将士,在这惶恐的哭喊声沉入河底,狼狈的牺牲了。
    原来,在前一天晚上,韩信并没有休息,而是率领将士研究水利工程。他命令将士准备好上万只口袋,内中装满河沙,秘密囤积在潍水上游,让水不再往下流。当引诱楚军渡河后,韩信命令将壅塞河道的沙袋悉数拆除,滚滚河水汹涌而下,淹没楚军。
    那些会游泳的楚军将士也没能逃过死神的召唤,汉军杀个回马枪,将他们全部歼灭。
    不知道龙且会不会游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没有回到岸上。最终,龙且在河中被汉军所杀。
    用水作战,向来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