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剑神传

第七十六章 江阴平乱

    
    北京城紫禁城,金銮殿上,以索尼、鳌拜一群人竭力反对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易服令,朝堂上唇枪舌战,异常激烈。
    索尼跪道:“启禀皇上,摄政王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眼下,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以及屠城已成为我大清六大弊政,不可不治呐!汉人自黄帝时代以来,受到儒家和孝道的影响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剃发于汉人而言就是欺师灭祖、精神阉割的行为,事关气节,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若强行颁布剃发令,将引起民愤,后患无穷呐!为了我大清的万世基业,剃发令万万不可啊!”
    鳌拜跟着跪拜道:“皇上,臣复议。皇上,老臣也听说,汉人虽然投降,但拒绝剃发易服者比比皆是。像市井里流传比较广的不肯剃发、饿死在庙中的降将张春;还有个叫陈遘的人逃入深山,与家人断绝往来;我著名诗人屈大均削发为僧。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鳌拜复议道。
    多尔衮走上殿前,严厉斥责道:“我大清剃发易服由来已久,皇父努尔哈赤率领军队攻占了辽阳,随后就颁布了剃发令,虽然引起辽阳军民反抗斗争,数万人投进了鸭绿江死去,但最终辽阳彻底臣服我女真。皇兄皇太极打败朝鲜人的时候,随即命令朝鲜人剃发易服,范围越来越大,最后朝鲜彻底臣服。我大清虎狼之师席卷大明、打败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山海关,当即在关内就下发剃头令,有多少人阻挡?我亲率大军占领通州,颁发了剃头令,不出十日即见成效,大明官僚更是以此作为臣服我大清的第一步。清军占领江南地区,又一次推行“剃发易服”,虽然民众揭竿而起。但我军在常熟城,杀害了不下五千人,并掳走了数千人,顺服他们。在福山塘,不服剃发令者全乡屠城,最后移民以繁衍生息。“嘉定三屠”虽有三万多人被害,可江南顽固不化者彻底清除。而那些自己征服的和投靠自己的明朝人,主动接受剃发易服者更是不胜枚举。征服一片土地容易,难的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心服口服!我通过颁发剃发令,一来可以知道投降者是否真心投靠自己,二来可以击垮汉人原本的民族自尊心。试问这样做,有何不可?”
    “摄政王,你剃发:《剃发令》:要求全国民众一律剃成满族式的发型,即脑后留着铜钱大小的一块头发,编成一根细细的辫子,以可穿过铜钱口为标准,这种金钱鼠尾的小辫子有几个汉人心甘情愿?女人、小孩、和尚、道士不用剃发,你这样做,大清每攻下一座城池,有多少人成为流民,四散逃跑,逃离海外者越来越多,常年战争已是人口凋敝,剃发令岂不耽误大清帝国的生产劳作?这不是在慢慢酝酿一场*吗?”索尼摊开手掌,望着多尔衮义正严辞道。
    多尔衮望望孝庄皇后和顺治皇帝福临,笑道:“皇上,熟读华夏经典史籍,岂不闻汉人自古有吴泰伯千里奔荆,纹身断发?汉人老祖宗自古主动学习蛮人的装束。索大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把胡人的连裆裤学来了,如今的剃发令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让他们适应而已!汉人男子的古代发式,在生活中根本不方便,洗头扎发更是很麻烦,见过汉人宽袍大袖的衣服,你就可以想象那些衣服对农耕、捕猎等劳务有多不方便!本王颁布剃发令和易服令,大明旧官僚也喜欢我女真人轻装旗袍,故而从善如流,如何不合理?怎样耽误农耕生产?!”
    “你!”索尼欲言又止,细想摄政王多尔衮分析的也有道理,于是不再谏言。
    “皇父摄政王所言极是!剃发令、易服令照旧执行!”福临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还是顺应时势,肯定了多尔衮的剃发法令。
    退朝后,多尔衮回到府上,刚坐下没喘两口气就拍桌、气急败坏道:“自从我娶了孝庄皇后,皇上册封我为皇父摄政王后,这个索尼、鳌拜真是处处和我作对!今天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找个时间一定要好好收拾收拾他们,不然这两货还翻了天了!”
    “报!启禀摄政王,江阴降清后,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发剃发令,
    江阴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引起骚乱,现在愈演愈烈,江阴军民在誓死抵抗,如今愈演愈烈,多铎将军也难以解决,特命末将送来书信!”一个将军一路小跑过来禀报江阴军情,并呈上一封多铎将军的亲笔书信,多尔衮打开书信,江阴军民反抗剃发令的回忆大幕瞬间拉开:
    江阴降清后,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发剃发令,江阴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崇祯都吊死煤山,朱由崧都被凌迟处死了,大明忘了,你们还留着一头长发干嘛?”
    众人大怒,指着方亨鼻子大骂道:“好你个方县令,你身为大明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搞得人模狗样的,却来做鞑子的狗官,如今还帮着鞑子来铲除我们老祖宗的古训,你不知道羞耻吗?”
    方亨羞愧不已,摇摇头,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暂停所议!你们真是顽固不化!明日本县令召集众乡绅、百姓会于文庙,在圣贤大儒面前再议!”
    第二日,淮阴县一众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一位八十多岁、德高望重的老乡绅拄着拐杖,在两个仆人搀扶下,走到方亨面前问道:“方知县,现在江阴已经完全归顺大清,我们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怎么还听说大家都在嚷着闹着剃发呢?”
    方亨道:“老太祖,怎么惊动您老人家了?唉……归顺是归顺了,可国有国法,只剩下剃发了。”
    那些乡绅赶紧凑到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后,面色凝重地问道:“发可不剃吗?”
    方亨道:“唉!这是满清律法,不可违背!非我之力所能为!大家还是剃发吧,留发不留头啊!”说罢就回衙了。
    众多乡绅带着家丁、仆人开始一阵骚动,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剃发,在明伦堂一起跪拜、共同立誓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大明中兴!”大家形成一支反清义兵在大街上高喊着口号,加入反清义兵的人越来越多。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法令下达之日,必须全部剃发,原则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而且要求各族人民都统一穿满族服饰。方县令叫负责文案的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去他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老子不写了!就死也罢!”说着,摘下官帽、脱下官服走上大街,加入乡绅的反清队伍。
    方亨县令的书吏投笔反清的消息很快传遍江阴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立刻写好一封书信令人加快马加鞭送给常州知府宗灏,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支援,书信上写:“知府大人见启,如今江阴百姓拒绝剃发易服,聚众骚乱,形势日急,望大人火速派兵过来清剿顽民,多杀树威!以保江阴安宁!”
    方亨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江阴义兵第二日冲进方亨县令府上,杀了方县令家丁,抓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打着“大明中兴”的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开始反清复国。
    江阴百姓起义的消息传开后,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江阴义民全歼灭秦望山下,陈明遇等人更是信心倍增,义兵士气高昂。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寇的进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作战指挥大营。
    伪清贝勒博洛命令刘良佐道:“刘将军,我给你十万兵马,一个月内给我剿灭江阴反民!”
    “末将遵命!”说罢,刘良佐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到江阴城下,将江阴城重重包围。刘良佐先写了一封招降书,命人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看了刘良佐的招降书,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是否降清,一番公议后,回书拒绝。
    刘良佐见劝降无效,怒道:“这帮刁民,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攻城!”没想到刘良佐两番攻城不下,攻城士兵都被江阴城楼上的巨石、滚木砸的头破血流,被城楼上的箭矢射伤的不计其数,一片哀嚎,士气涣散。
    眼看攻城不利,刘良佐便下令道:“四处捕杀城外义兵,断绝江阴城内军民物资、粮草外援,给老子活活饿死他们!看你丫的还能猖狂多久?”
    伪清贝勒博洛见刘良佐一连两日没动静,怀疑他是不是有谋反之意,遂写了书信催促刘良佐攻城,并派了监军过来督战。江阴城防御体系严密,像一个铁打的水桶,刘良佐提马走到大军前,挥刀大叫:“放箭!”顷刻之间,清军一齐放箭,江阴城上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支箭。可惜江阴义兵毕竟是一群普通百姓,没有经过专业严格的军事训练,江阴城的形势也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带领江阴百姓打了几番胜仗,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和领导才干,突然问道:“我虽然英勇,但智谋不足以抵御二十多万鞑子,不知道各位可有合适人才推荐出来,保我江阴父老乡亲?!”
    “我有一人可推荐,他智勇双全,只是他现在已经解甲归田,不知道他是否肯出山?”江阴城武举人王公略站起来笑道。
    “请问哪位英雄?”陈明遇喜出望外道。
    “前典吏阎应元是也!阎应元在担任大明典史期间,曾有海盗船数百艘,自海口窜入长江,进犯江阴黄田港。阎应元闻讯后跨上战马,手擎佩刀,高呼:好男儿随我抗击海盗,保卫家室!一呼百应,千人应声云集。他令每人从江边竹林里各取一根毛竹做为武器,守立江边,又命人到寺庙中取来钟鼓。在震天的钟鼓声和百姓的呐喊声中,海盗船上的海盗不知岸上虚实,不敢贸然上岸。阎应元屡建奇功,有勇有谋。因他驱逐海盗有功,朝廷升任他为都司,后因宦官专政,大明政局突变,他被暂留江阴。南明建立政权后,南明小朝廷又封他为广东英德主簿。他因母亲患病,需要照顾母亲,就没有过去赴任。清军南下后,他就一直滞留于江阴,现在家住城外砂山。”王公略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纷纷想起了这位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对!我也听闻此人智慧过人,他不但会带兵打仗,而且还是一个舞文弄墨的行家里手!”“是啊,他是我们江阴的大诗人,我也早有耳闻!”众人议论纷纷。
    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赶去砂山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十六人来到阎应员家跪下道:“阎典吏,众所周知,在整个江阴城中就数你智勇双全。如今十万清军兵临城下,陈将军自感无力打胜这仗,又不忍江阴父老留发不留头,生灵涂炭,特命我等冒死前来恭请阎典吏出山!若典吏不允,我等立马死于典吏面前,不辱使命!”说罢,那十六人拔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阎应元惊骇道:“诸位江阴壮士,万万不可!你们能听从我命令,我可以出山为江阴父老血战!不然,不为我万万不敢为你们主持,以免横生枝节。”
    那十六人抱拳道:“是为民族大义,敢不惟命是听?我等必立马斩了他!”
    “那好!我答应你们,带领江阴百姓赶走这群鞑子!”说罢,阎应元带上衣服和刀剑随,带领江阴城祝塘少年六百人,拿着刀剑武器进入江阴城,随那十六人回到江阴义兵大本营。
    阎应元安排好家事,带领家丁和乡里自愿抗清的一批青年赶奔县城,途径七里庙时,索取笔墨,在墙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此去情知不可为,神州遍野起风雷;
    劫波历尽青山在,驰骋沙场几人回。
    阎应元心里知道,眼下江阴城是一座孤城,是抵御不了清军的。他已抱定与江阴县城共存亡的决心,慷慨奔赴战场。
    阎应元接近江阴城旁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清军中杀开一条血路,在陈明遇率兵接应下进入城中。
    进入江阴城后,阎应元立即与陈明遇等人商量御敌之策,决定发动全城百姓。于是,阎应元命人把全城的老百姓召集起来道:“所有江阴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眼下大战在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名战士!各户分别按丁、壮、老、幼详加调查,询问有无疾病和子嗣,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早晚加以训练,每个城垛安排十名民兵,按时换班看守城楼!女人和大龄孩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筹集各家各户的兵器、农具、粮食等物资。留意、清查身边奸细和意志动摇准备叛变的官兵!”“好!好!”江阴百姓听说是阎应元带领他们抗清纷纷高呼,然后大家各自忙开,阎应元带领众义兵首领巡防城楼时下令道:“江阴城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我带兵亲自守北门。”
    “得令,阎将军!”说罢,王公略、汪把总、陈明遇等人得令各自回防。经过一番动员、防备工作,江阴城中守备加强,秩序井然,民心振奋,士气高昂。阎应元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江阴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清军内奸,让全城猎人在城中射杀飞翔的白鸽以免飞鸽传书。在阎应元的领导下,江阴城所有百姓很快就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擅长的技艺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阎应元深知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江阴虽是历代王朝兵家必争之地,军需库也储存了一定的武器,但要对付眼下十万围城的清兵而且没有后援是显然不够的。阎应元拍拍王宫略肩膀道:“公略兄,你我过去在打击琉球海盗和倭寇时早已相识,现在有一项重要工作交给你去做。你一方面组织江阴城内所有工匠*弓箭、火铳及*、铁砂、硫磺火砖等兵器,一方面你带兵效仿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做法,扎大量的草人在夜色朦胧中突然出现在城垛上。”“得令,阎将军!”王公略依计行事,晚上江阴义兵们把大量的草人在夜色朦胧中用绳子吊在城垛上,上下拉动,又敲锣打鼓,鼓声隆隆。城下清军以为江阴城中士兵乘夜下出城袭击,慌忙组织弓箭手射箭;接连几番,江阴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数万支利箭。
    刘良佐依仗兵力雄厚,不断发起进攻,大批清兵架设云梯,在弓箭手一轮轮箭阵掩护下逼近城墙。清军的轮番进攻,都被城中钉有铁钉的滚木、垒石砸下去,火铳、火砖一齐向攀爬云梯的清军发射,云梯被火铳、火砖瞬间燃爆,有的清兵全身被击中,全身燃起熊熊大火,冲进护城河;躲在城垛后面的义兵一次次射出利箭,射死一批又一批跨过护城河的清兵。清军又用一张牛皮帐篷遮挡义兵们的箭矢,强行攻城。阎应元下令用烧滚的桐油向城下泼浇,躲在牛皮帐篷下的清军被活活烫死,痛的“嗷嗷”直叫,慌坐一团,在义兵们弓箭下纷纷中箭倒下,或慌不择路掉进插满箭矢、堆满尸体的护城河中。清军攻城月余,死伤惨重,久攻不下,刘良佐只能借酒浇愁。副将就建议刘良佐继续劝降,刘良佐无奈的摇摇头,又点点头。
    刘良佐骑马走到江阴城下喊话:“应元兄,江南现已完全落入我军手中,你心知肚明江阴城已成一座孤城,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念你过去是典吏,你我也有同袍之义,我也不忍杀你。只要你肯降清,我不但既往不咎,还会在摄政王面前替你美言几句,我保你以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以你的胆识和才干,我保你官职不在我刘良佐之下!”
    阎应元应声道:“我虽然身为大明一个小小的典史,我尚且知道忠臣不事二君。刘将军,你既不能削平鞑子寇乱,恢复中原匡扶南明,又不能保障江淮安宁,活着有什么用呢?!你不思进取也罢,竟然率军投敌,卖国求荣,你有何面目见我等义兵?你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刘良佐被阎应元说的无地自容,霎时满面通红,策马而退。
    清军元帅多铎见江阴久攻不下,又派贝勒博洛再率十数万大军来攻,博洛先将在松江俘虏的明军将领吴葵和黄蜚押至城下,要他们喊话劝降。黄蜚尚有骨气,拒绝喊话,在江阴城前硬是一声不吭,急的刘良佐直跺脚,一刀砍下黄蜚的头,吓得吴葵尿都出来,吴葵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流泪劝降道:“阎将军啊,你自己做英雄没关系,你可千万不要做阎王爷,连累江阴城的百姓啊!”
    阎应元严词痛斥道:“吴葵,你身为朝廷大将,束手被缚,当为国捐躯就义!而你今天却如此奴颜婢膝,苟延残喘,你有何脸面活在人间?!还不速死报国!”吴葵满面羞惭退去。
    后来清军采用了赤司烈飞鸽传书-挖地道的方法,依然没有成功,多铎看着江阴城只能望洋兴叹。清摄政王多尔衮和多铎也派人送去书信劝阎应元降清。阎应元均断然拒绝:“宁死不降。”
    清军和江阴义兵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刘良佐被伪清贝勒博洛催促的也是心急如焚。
    一日,刘良佐又派三万清兵大举进攻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北城城楼上矢石如雨注砸向架云梯的清军,清兵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江阴城上百姓纷纷举起长枪刺伤或刺死那九个清军上将,那九人五死四伤,有的被义兵射中三箭,有的被义兵挥刀劈去头颅,有的直接从云梯坠下摔成残废,有的被义兵射出的火箭烧死。主帅刘良佐见状火冒三丈,举着指挥刀,骑马在三军面前跑了一圈,大叫道:“传令三军!十营内选猛将几员,步军三万,扎云梯十张,第二天分别在北城十个地方攻城,如有逃跑者立斩不赦!”第二日,三万清兵继续冒着滚石、箭矢、流火抢攻北门,刘良佐命人在江阴城外一边放炮,一边敲锣打鼓呐喊道:“捷报!捷报!东门已破,一鼓作气!拿下北门!”,“捷报!捷报!南门已破,一鼓作气!拿下北门!”这些虚假的口号让清军鼓舞士气,让江阴守城义兵内心开始忐忑不安,越来越焦躁,开始分神。很快,三万清军搭建好十条浮桥,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清军一边架云梯攻城,一边从江阴城下放箭掩护,从城垛站起来刺杀清军的义兵也不断中箭伤亡,每垛十人,一个倒下,另一个换上,血染红了他们的长袍汉服,可他们的目光依然坚定。
    “大家不要慌!不要慌!那是鞑子的诡诈伎俩!东门、南门安然无恙!大家打起精神来!给我狠狠地砸!狠狠地刺!”阎应元一边喊着,一边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刺杀清军。一时间江阴城楼上乱石纷飞,炮火连绵,清军死亡不计其数,护城河里浮满尸体,河水早已染成一片红色,如夕阳一般。
    “给我开炮!”多铎将军一声令下,两百门红衣大炮一齐对准北门,城楼上的义兵被炸的血肉模糊,仍然一批批上来坚守。
    清军大将阿济格自恃勇猛,穿着三层铠甲,腰间悬挂两把刀,背上背着两把刀,手执双把刀,在红衣大炮炮火的掩护下亲自登上云梯,阿济格跨上城垛,举起大刀直接就是一顿乱砍。城上守城义兵用棺木抵挡,十几个人纷纷举起长枪刺进阿济格身体,那些长枪竟然不能刺入,阿济格拔掉身上的长枪,抡起手臂向阎应元飞掷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一个义兵立马扑在阎应元面前挡住那把长枪,他一边口吐鲜血,一边扭头望着阎应元笑道:“将军,你没事吧?!”看着这位为阎应元挡枪死去的义兵兄弟,城楼上义兵们群情激愤,有的拿着长枪直接扑向登上城楼的清军一起跳下去,有的把自己淋上油、点燃自己顺着云梯滑下去烧断云梯……看的阿济格也有点胆寒,突然有义兵大喊道:“我们刺他的脸!”于是无数义兵纷纷举起长枪朝阿济格的脸刺去刺去,阿济格猝不及防,脸上一连被扎了好几枪,顿时血流满面,右眼受伤加上额头上流下来的血液,阿济格也看的不是很清楚,踉踉跄跄撞到义兵中一个叫汤中可的大孩子,看着满脸鲜血的阿济格,汤中可手里拿着一把铁钩镰颤颤发抖,他牟足力气、用力钩断阿济格的喉管,他看阿济格血如泉涌,吓得瘫坐在地上。竹匠姚迩立马从汤中可身后赶上来割下阿济格的头颅,一脚将阿济格身子踹落城下。
    “大哥!大哥……”多铎声嘶力竭地大喊着;攻城的清兵纷纷上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箭矢如雨点般纷纷落下,清兵又伤亡千余人。阿济格的尸体被清军抢回来后浑身上下已是无数箭孔,多铎眼里噙满泪水。
    “给我开炮!狠狠的开炮!”多铎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在江阴城下挥舞着长刀。二百门红衣大炮连续开了几十次,终于终于轰开了一个裂口,几千清军蜂涌而入,可是江阴城中男人不怂、女人不惧、老人不恐,就连几岁的娃娃也表现得异常的英勇。清军攻入城中后,男人们与清军展开了最后绝杀的巷战,近距离冷兵器的肉搏巷战,刀刀致命,残酷无比,几千攻入城的清军成为瓮中之鳖很快被全部扑灭。而城墙上不断射击的箭矢阻断了清军的第二次渡河。江阴义兵们在城楼弓箭手掩护下,杀退冲向城墙裂口的清军,举着盾牌、铁锅防着炮火、箭矢缓缓推进,后面的人用巨石、填满土的棺材和裹有铁皮的门板堵住城墙裂口,工匠很快把轰破的城墙给修补好了,并将几前攻进城的清军尸体从城楼上用绳子慢慢放下去,堆成一座尸墙,看的清军心惊胆寒,攻城的也面面相觑。双方再次陷入僵局。江阴义兵如此修补城墙之法在后面重复了几次,让多铎很是头疼,却也无可奈何。
    多尔衮看完书信,仿佛看见了这次镇压反贼的悲壮之战,他的眼睛湿润了,眼睛渐渐红起来,仿佛有一团烈火喷薄而出,多尔衮把那份书信紧紧握在手里,把它揉成一团,他用力捶打着柱子,低头咆哮了两下,心想“我的大哥都被你们这些叛民给杀了,此仇必报!眼下战事如此惨烈,他们汉人竟然只是为了一簇头发,或许我真该听听索尼、鳌拜的话,不能再强行推行剃发令了!”多尔衮陷入沉思。
    “摄政王,多铎将军希望您能再次出马、过去江阴解决了阎应元!”那个将军跪拜道,多尔衮晃过神来一手按着赤霄剑,一手拍着门柱道:“去!当然要去!传令下去!准备快马二十匹!与我星夜奔赴江阴!”话音刚落,多尔衮提剑出马,骑马直奔江阴城北门,那个送信的将军和其余二十骑紧跟其后。
    多尔衮来到江阴城北城楼下,骑着马来到护城河前喊话阎应元道:“阎典吏,你是大明的一个九品芝麻官;阎将军,你是大清的一个封疆大吏!大明皇帝骄奢淫逸、昏聩无能,将军大能,当为社会发光,为人民谋福祉!我见你带兵有方,智勇双全,不如归到我麾下如何?我大清唯才是举,一定重用你!”
    阎应元拔刀大笑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也不必自欺欺人了!有种就放马过来吧!头可断,血可流,人不可辱!”
    “嘿嘿……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真是不识抬举!”多尔衮冷冷地笑道。
    “放箭!”阎应元一声令下,江阴城上万箭齐发,万千箭矢飞向多尔衮。
    多尔衮拉紧缰绳,纵马一跃,飞上半空。阎应元大吃一惊,多尔衮立即拔出赤霄剑,瞬间江阴城北城楼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条红龙从赤霄剑中疾速飞出,那条赤龙飞到闪电中咆哮了一下,便如一道红光从多尔衮的天灵盖直飞进他体内,多尔衮身子晃了一下,晃过神来全身开始燃烧起来,却毫无痛感,他感觉体内流动着无限热量,百穴贯通,整个人仿佛喷发的火山一样能量无限。多尔衮飞上江阴城北城,举起赤霄剑向阎应元劈去,随着一阵阵“轰隆”声,一道道火光从赤霄剑中爆出,“将军小心!”话音刚落,两个义兵一把推开阎应元,被劈成两半,阎应元应声倒地,被砍去了一条胳膊。
    多尔衮飞回三军前,下令“开炮!”二百门红衣大炮一起轰城,炮火集中轰塌了江阴城中东北角大段城墙,清兵在风雨中蜂拥而入。这时,失去一条胳膊的阎应元刚被包扎好伤口,闻知这一消息,知城已难保,取笔墨在城楼上写下这样的联语: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就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写罢阎应元掷笔上马,带领两千名敢死队员扑向缺口,与清兵展开巷战。义兵们群情激愤,勇敢杀敌。阎应元的背部连中三箭,仍英勇杀敌。后来,阎应元身边敢死队员只剩下40余人,他不愿身陷敌手,以短刀刺入胸部,再投入插满箭矢的湖水中。因为湖水太浅,阎应元只能伏身湖底。终于被一个清兵发现“他在湖里!”清军蜂涌而上,将阎应元抓住,被押送至刘良佐驻扎的乾明寺佛殿。刘良佐又一次劝他降清,他说:“大丈夫立于天地,唯有一死以谢忠义,尔等鼠辈休再啰嗦!速速杀我!”多铎闻知阎应元被俘,急派人将阎押至他所在的县衙,阎应元至堂上背对着多铎,挺身不屈,骂不绝口“你个乌龟鞑子,要杀要剐,痛快点!不要像个娘们!”多铎拿着手下的长枪刺向他的脚胫,阎应元血流如注。他再也站立不住,挺身前扑,不肯跪向清军。多铎冷笑道:“这样杀你,便宜你了!你杀我兄长,我要将你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遂下令命人将他押至栖霞庵,等待押回北京凌迟处死。栖霞庵的和尚夜里听见阎应元不绝口的呼喊“满清鞑子,速速杀我!”这天夜里,多铎听的心里发毛,下令杀他,当晚阎应元被清军杀害。
    清军攻下江阴后,34个妇孺老幼在县衙举火*,誓死不屈;典史陈明遇带领义兵们殊死搏杀,他身上重创数十刀,断气之时背倚城墙屹立不倒,大声高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书戚勋、书生许用举家点火*而死;书生许王家被清军抓捕后,清军问他:“你一个小小的书生,没有吃过一粒官粮,为什么要以身殉国?”许王家怒目圆睁!怼道:“自古君臣之义,岂论当官与不当官?尔等休再啰嗦!”这时又有一个姓笪的书生临行前喊道:“我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今天能和阎应元、陈明遇这些士大夫一起壮烈牺牲,为民族忠义而死,虽死犹荣,何其壮哉!哈哈哈……何其壮哉!”
    多尔衮抚摸阿济格的尸体悲痛不已,“启禀摄政王,据统计,七王、薛王、十王都死于江阴城下,此战我军折损大将十八名。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死者六万七千余人,巷战死者又七千,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多尔衮听完奏报大吃一惊,多铎红着眼睛下令道:“屠城十日,然后封刀!”清军在江阴整整屠杀十日,17万余人死于刽子手屠刀之下,仅有53名老小幸免于难。
    有江阴无名氏女子咬破手指,以鲜血题写了一首《无题》诗:
    腐肉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多尔衮平定江阴叛乱后,坚持原来颁布的“剃发令”和“易服令”。那些不愿意剃发的人,要不被杀,要不移居海外,要不就出家带发修行。清政府的这种暴力行为,巩固了一时的统治,但为以后清朝的衰败埋下了祸根。天地会起义此起彼伏,大西军更是响应南明西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