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剑神传

第一百零九章 锦囊妙计

    
    鳌拜派人去刑部打了招呼,将刑部那朱三太子屈打成招,让那朱三太子承认和摄政王多尔衮内外勾结、里应外合,把摄政王多尔衮这'反清复明'的罪行做实了,鳌拜又让人在京城大街小巷散布谣言,一时间八旗子弟个个都对多尔衮恨的咬牙切齿,欲除之而后快。朱三太子事件,多尔衮成为幕后策划嫌疑犯。顺治帝福临却在忧虑当中,一方面他得知自己前世是峨眉山高僧,内心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随阿吉出家、进山修行,告别这个不值得留恋的世界,一方面她又离不开他深爱的董鄂氏。
    顺治帝福临正犹豫不决,便问我道:“老师,你可有意中人?朕的心全在董鄂妃身上,如今却不得不听从皇父摄政王和母后的意思立娜仁为皇后。朕心里还是有一万个不开心。”
    我放下手中的《史记》,望着顺治帝福临笑道:“皇上,帝王之术,自古就是权衡。据臣所知,皇后娜仁,其名寓意'太阳',出生在蒙古最显赫的家族——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朕少年时见过她就说过一定会娶她做朕的皇后,那是朕的誓言,可是董鄂宛如却是朕要保护的女人。娜仁祖父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是大清的忠实盟友。其父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满蒙联姻已久,大清帝王是爱新觉罗氏,大清后宫都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一直如此,如今的孝庄皇后也是姓博尔济吉特。所以这是政治所需,不可因个人思想而去违逆。”
    “可是,老师,朕一直当娜仁是表妹,朕去年选秀时根本就不想把玉如意给她,是母后的一再提醒。十里红妆,朕只有感伤;洞房花烛,朕冷漠沧桑。”福临感慨道。
    “皇上,木已成舟,便相安无事。呵呵呵……皇上,现在不是好好的嘛?”我笑道。
    “老师,有所不知,母后那次又将董鄂妃指给了博果尔。可惜朕和董鄂宛如早就情投意合,也有了孩子;或许是天意,博果儿很快就死掉了,宛如之前和朕不清不楚的关系,没有人敢娶她,朕就下定决心将董鄂宛如迎娶过来,母后就大怒了;为了保护宛如,朕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宛如为皇贵妃,仅在娜仁一人之下。可是娜仁已经贵为国母,有时她还对董鄂妃百般挑剔、刁难,朕心里不忍,朕想废除皇后,改立董鄂宛如为皇后。唉……因为皇父摄政王和母后一直撮合这件大婚,朕也只能心里愤懑。”福临扶着柱子叹息道。
    “皇上,臣身为国师,对后宫之事并不了解。皇上心心念念的这位董鄂妃一定是绝世美人吧。”我感慨道。
    “那当然,朕的董鄂妃,闭月羞花,顾盼生情,明眸善睐,双眼饱含无限情思;半边满族妃子头冠,一袭满清蓝色绣花旗袍,内里白色雪纺绵绸长裙,透露出佳人仙;她常常娴静地一手拿着诗词书籍,一手抓着罗帕淡然而立于雕栏画柱、掩隐于花前月下,尽显优雅气质。待人接物,和善有礼,温文尔雅,尽显贤良淑德大家风范。”顺治帝福临一边绕着我来回踱步、望着天空、拍手愉悦着笑道,一边陶醉其中,眼里闪着骄傲和自豪的光芒,仿佛他口中闪耀着光环、女神般存在的董鄂妃就在我眼前。
    “哈哈哈……董鄂妃如此倾国倾城,那也难怪了。”我应和道。
    “岂止?老师,这相貌之美只是平常,董鄂宛如最重要的是温柔贤淑。每当朕下朝后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朕的饮食,就连朕的起居都是她亲自打点,常常在朕批阅奏折时她都陪伴在左右嘘寒问暖。那时,夜很静,朕就像是一个江南才子,而她就是那个红袖添香的知已。凡人之间的情感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卿卿我我早生娃,朕和她的感情却是感性的如胶似漆、理性的互促互进,外人不懂。”顺治帝福临感慨道,“在我们的儿子夭折后她还强忍悲痛,坚持照顾生病的母后;遇到太监或宫女出现错误时,她向母后求情别为难他们;为照顾病重的皇后娜仁,他甚至五天五夜没合眼。如此贤惠的贵妃,朕总觉得对她心里有愧。”
    正说着,孝庄一行过来视察我的工作了,皇后娜仁和董鄂妃一起陪伴随行而来。
    “母后吉祥!”“皇后娘娘,吉祥!”福临、我下跪请安道。
    “平身!”孝庄皇后拉着福临和娜仁的手笑道,“皇儿,你也长大了!再过几天,你就可以主政了。你们三个可要给哀家努力啊!等你们开花结果了,哀家就是皇太后了!哈哈哈……大诗人,你以后也要改口了!”
    “臣遵旨!”我回禀道。
    “母后……”顺治帝福临突然不好意思起来。
    “好了,好了!皇儿今天都学习了什么呀?!给哀家讲讲。”孝庄笑道。
    “回母后,老师今天传承儒家思想,练习赐字,母后看这'通天家谱'。'通天家谱'其实意思就是字辈由皇帝赐字,全国颁布,统一施行,千年不乱,这样的家谱才能称之为'通天家谱'。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人,即为中国四圣。”说罢,福临展开了桌上“通天家谱”这个大字。
    孝庄望着“通天家谱”满意地点点头,望着皇后娜仁和董鄂妃笑道:“皇儿,这毛笔字的功力却有长进!难得!这赐字,哀家也是喜欢!来,你们两个,谁要哀家赐福啊?!”
    性子缓慢的董鄂妃还来得及开口,皇后娜仁立马走到顺治帝福临身边,挽着福临的手笑道:“娜仁一直想为皇上诞下龙子,还望母后赐字!”
    “乖!”说罢,孝庄提起文案上的毛笔,蘸蘸徽墨,在白净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
    “谢谢母后赐字!”皇后娜仁激动道,内心欣喜若狂,难以言喻,可当众人一看,孝庄皇后这个“福”字竟然多了一点,这下尴尬了。皇后娜仁一时面红耳赤,满头冒汗,这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顺治帝福临看了一眼,直想笑。
    如今尴尬的氛围,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扭过头,看看天花板,装作没看见。
    此时,董鄂妃突然拿着那个福字递到皇后娜仁手里,开口笑道:“姐姐好幸福啊,姐姐还不谢恩!?母后给姐姐的爱,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皇后娜仁一听,茅塞顿开,赶紧下跪道:“娜仁感谢母后赐福!母后这超脱世俗的福气,一定会早诞龙子!”
    “哈哈哈……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孝庄便顺势下了台阶,回宫。
    众人大惊。
    董鄂妃巧妙化解僵局,同时解了孝庄和皇后娜仁的尴尬局面,真是冰雪聪明、宅心仁厚。
    孝庄带着娜仁皇后和董鄂妃离开后,我惊叹道:“皇上有福啊!这董鄂妃果然冰雪聪明、宅心仁厚啊!”
    “是啊,朕过去一直以为皇父摄政王忌惮蒙古的势力,内心一直对娶吴克善舅舅家的娜仁做皇后耿耿于怀,直到董鄂妃进宫,朕才渐渐释然,也才真正明白真正的爱情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心有灵犀,彼此温暖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顺治帝望着门外笑道。
    “是啊!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笑道。
    “老师,其实皇父摄政王从小待我那么好,比其他皇子都好。在三官庙皇位之争中,皇父力挺我继位。皇父摄政王还教我拉弓射箭、教我帝王之术,是我心目中父亲般的存在。皇父摄政王将我从偏居一偶的小皇帝,一手培养成如今的天下之主。母后和鳌少保他们说说皇父摄政王是大清的权臣,与十五叔一起左右朝廷,还说他们会密谋篡位。但朕心里知道,皇父摄政王是喜欢朕的,一直把朕当做亲生儿子来养。虽然朕过去看到过他和母后间的心领神会,也听说过他们儿时情窦初开的传言,也知道十四叔死于恶疾的隐情。但是朕不怪他们,一切权位之争让爱情分离,最后他们都不过是孤苦伶仃的可怜人,暗夜里的伤痛只有自己能体会。朕爱母后,也爱皇父摄政王,虽然过去因为兰妃的事情生气,但兰妃已死,事情也就过去了,朕相信母后和皇父摄政王也爱着朕,朕内心很难过,朕真的不希望皇父摄政王和十四叔一个下场。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救皇父摄政王吗?!”福临感慨万千后问道。
    “皇上,摄政王多尔衮的智慧远在凡人之上,对于他的命运你根本不用担心。”我若有所思道。
    正在这时,一个卫兵送来一个锦囊跪拜道:“启禀皇上,摄政王多尔衮的管家亲自送来这个锦囊,那管家呈上锦囊时一再叮嘱,让皇上看完锦囊里面信件后,当即扔进铜炉中焚毁!”
    顺治帝福临赶紧接过摄政王多尔衮的锦囊,打开里面的信件一看,大惊失色!
    信中写道:皇上,本王曾经却有登基称帝之心,后来孝庄皇后护犊心切,心甘情愿为了皇上的帝王下嫁本王,本王也就暂时搁浅了那个帝王之志。本王在服朝鲜、征蒙古、灭大明、一统天下后,一心促进满汉一家,坚持以汉治汉,并无半点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帝国万年不拔之基业长青!外面风声风雨本王一律不管,因为本王问心无愧!况且本王得到一部《诗意天涯》和《短歌行》诗集,更是参透其中的哲学大义。本王打下江山后,皇上要接棒,当然无可厚非!皇上一直身居紫禁城,默默无闻,世人不知;而本王一直驰骋疆场,纵横捭阖于中华,一统天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皇上要接棒,要上位,就要让天下人知道,臣希望皇上在本王下葬后效法伍子胥鞭尸一样对本王掘坟鞭尸!'掘坟鞭尸'是本王的临终遗愿,希望皇上成全本王,也成全自己!摄政王多尔衮拜上。
    顺治帝福临看完信后,大惊失色,浑身无力,手一松,那封信飘飘悠悠掉到地上。福临自言自语咆哮道:“朕就一直相信皇父摄政王是爱朕的,他们便不信!皇父摄政王连自己的身后事也为朕考虑,他永远都放心不下朕!这个冷冰冰的紫禁城,根本就没有人懂他做出的贡献与牺牲!根本就没人懂他!朕必须忍,皇父摄政王用自己成就朕帝王的尊严。从此大清,不再是只知道摄政王多尔衮,不知道顺治帝的时代。”
    我蹲下身子捡起那封信一看,看完后也是目瞪口呆,特别是“掘坟鞭尸”四个字仿佛附着一层魔法一样,在我眼前越变越大,撕裂着我的心。我想顺治帝福临心中的悲痛欲绝,没有人可以理解;可是顺治帝福临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看完那份信后将信扔进青铜炉中焚毁了,跃跃跳起的火苗仿佛摄政王多尔衮望着顺治帝福临温馨的笑靥,随着一束烈焰转瞬即逝。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大清帝国摄政王多尔衮伟大无私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风骨,这样惊艳的灵魂进入神道一定会有所作为,甚至成就不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