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卿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元首上呈六代论、诸葛诞率兵救淮扬

    
    就在夏侯儒积极准备荆州防务、抵御东吴诸葛瑾、诸葛恪、朱然三路进犯大军的时候,东吴卫将军、钱唐侯、驸马爷全琮全子璜乘着决芍陂之水、纵安阁之火的余威,率领五万吴军驻扎在了芍陂,与扬州都督王凌、扬州刺史孙礼对峙了起来。
    这芍陂,乃是先贤孙叔敖所修筑的灌溉防水大坝。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孙叔敖见楚地大水泛滥,百姓难以维持稼穑,因此费尽心思,修筑了这芍陂,成就了“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的功业,为后人所瞻仰。
    本朝武皇帝曹操时,也曾在淮河流域大规模屯田,大兴水利,多次修治芍陂。建安五年,扬州刺史刘馥就在淮南一代屯田,“兴治芍陂以溉稻田”,以致“官民有蓄”。建安十四年,武皇帝甚至还亲临合肥,开芍陂以屯田。
    多年以来,此处非但成了盛产粮食的粮区,更是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此番全琮首战告捷,占据此地,充分展现出了一位名将具有的独特精准的眼光与迅捷的行军速度,这对王凌与孙礼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扬州方面,同样深明大义的都督王凌与刺史孙礼明智的选择了暂时放下党派斗争,开始齐心协力抵御起了那位吴国名将驸马爷全琮全子璜。
    不仅如此,王凌与孙礼听闻昭武将军诸葛诞颇有谋略,名声远扬,因此还特意邀请了诸葛诞前来参赞军机,共同御敌。
    一直在扬州操练军马、研习兵法、练习武艺、枕戈待旦,闲了大半年的诸葛诞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中十分激动。一夜无眠的他次日清晨早早起床,与爱妻仲长琴、一岁多的爱子诸葛靓告别之后,立即便披甲持戟、策马麾军前往扬州军营去了。
    “母亲,父亲去哪里啦?”
    “你父亲去上阵打仗了,战场上有很多很多危险的敌人......不过,你父亲他有的是本事,那些人拿他没什么办法的。”
    “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父亲一样有本事,也要上阵打仗。那,父亲什么时候就回来啦?”
    “等你父亲打完了仗,很快,就会回来了......”
    ――
    魏都洛阳城,大将军曹府。
    太傅司马懿率军出征荆州之后,久未执政的曹爽立刻开始迫不及待的试验起了自己新组建的台阁班底,朝中的各种军政事务条陈,也悉数被尚书台送往了大将军府,等待着大将军的决策。
    曹爽虽然大权在握,可是以前却没有过这种处理政务的经验,因此已经独立处理了半个月的军政要务的他颇感劳心伤神。
    “玄茂啊,你来看看这个。”曹爽揉了揉自己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指着案上的一块图帛对邓飏说道。
    邓飏立即拿过那绢帛看了看,原来是陈留郡所递来的有关屯田事宜的图帛,才思敏捷的他稍加思索,便已有了思路。
    “大将军,陈留太守上书,打算在兖州一带兴办军屯,表面上看,兖州虽然地处中原,不在边境,看似没有必要屯军,可是卑职却认为,此事非但可行,且很有必要。”
    曹爽闻言,顿时生起了好奇之心,他继续听了下去。
    邓飏指着那绢帛对曹爽侃侃言道:“大将军请看,这陈留乃是河水与济水交会之处,地势十分重要,更是漕运重地,往来商船无数,倘若大将军能够在此处常驻一支屯田军的话,便可以把控天下利市了!”
    “嗯……”曹爽点了点头,可是看起来仍有顾虑:“玄茂所言,颇有道理,可是陈留乃是一大郡,大河两岸民居分布甚广,如若孤要在此处屯田屯军的话,这些百姓又该安顿于何处呢?”
    “大将军勿忧,飏已有良策。”邓飏指着地图上的冀州一带说道:“魏郡邺都,乃是武帝发迹强盛之地,可是如今人口却还比陈留等郡稀薄,卑职以为,可以让这些百姓迁往魏郡,以充实邺都,如此一来,可一举两得。”
    “嗯。”曹爽脑中大致思索了一下此事,满意的点了点头:“玄茂所言甚合孤的意思,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屯田诸事,本来理应由大司农管理,只不过此次行事,还涉及到了迁民,玄茂乃是左民尚书,户籍诸事由你处理,因此这件事情,待孤表明天子之后,就由玄茂你和大司农桓范二人一同去办吧。”
    “卑职谨遵大将军令!”邓飏得了这么一个肥差,心情大好,立刻满心欢喜去台阁等待拟旨去了。
    曹爽得邓飏相助暂歇了一会之后,精神又恢复了一些,心情大好的他继续翻阅着案头的条陈,这时,一份宗室的奏表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是一名叫曹冏的宗室子弟递上来的奏表。
    曹爽看着曹冏的名字,仔细回忆了好一阵子,总算是想起了此人的来历。这个曹冏曹元首,乃是武皇帝曹操的叔父,曹叔兴一枝的后嗣,按照辈分乃是当今陛下的族祖,自己的族叔。
    曹爽展开奏表,仔细看起了曹冏所写的名为《六代论》的奏表:
    “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必树异姓以明贤。故传曰:‘庸勋亲,昵近尊贤。’《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由是观之,非贤无与兴功,非亲无与辅治。夫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之道偏任,则其弊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近则有宗盟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夫然,故能有其国家,保其社稷,历纪长久,本枝百世也。今魏尊之法虽明,亲之道未备。《诗》不云乎:‘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以斯言之,明兄弟相求于丧乱之际,同心于忧祸之间,虽有阋墙之忿,不忘御侮之事。何则?忧患同也。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场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
    论曰: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并兼路塞,逆节不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苞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慠而复肃。二霸之后,浸以陵迟,吴楚凭江,负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与。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暨于战国,诸姬微矣,惟燕卫独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齐楚,忧惧灭亡,匪遑相恤。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海内无主,四十余年。
    秦据势胜之地,骋谲诈之术,征伐关东,蚕食九国。至于始皇,乃定天位,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蒂,不拔之道乎?《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德其可谓当之矣。秦观周之弊,将以为小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弃礼乐之教,任苛刻之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棹。观者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不悖哉!
    是时淳于越谏曰:‘臣闻殷周之王,分子弟功臣千有馀城。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听李斯偏说,而绌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锄宗室。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谟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遂乃郡国离心,众庶溃叛,胜广倡之于前,刘项弊之于后,向使始皇纳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三代之后,报功臣之劳,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用,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时人无汤武之贤,奸谋未发而身已屠戮,何区区之陈、项,而复得措其手足哉!
    故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汉监秦之失,封殖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东牟朱虚授命于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故也。向使高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则天下已传,非刘氏有也。
    然高祖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郡,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牢京室,故有吴楚七国之患。贾谊曰:‘诸侯强盛,长乱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文帝不从,至于孝景猥用晁错之计,削黜诸侯,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倡谋,五国从风,兆发高帝,衅钟文景,由宽之过制,急之不渐故也。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武帝从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自是之后,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淮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迟,子孙微弱,衣食租税,不预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无后国除。
    至于成帝王氏擅朝,刘向谏曰:‘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方令同姓疏远,母党专政,排摈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其言深切,多所称引,成帝虽悲伤叹息,而不能用。至于哀平,异姓秉权,假周公之事,而为田常之乱。高拱而窃天位,一朝而臣四海。汉宗室王侯解印释绂,贡奉社稷,犹惧不得为臣妾。或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逆于哀、平之际也。徒以权轻势弱,不能有定耳。赖光武皇帝挺不世之姿,禽王莽于已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宗子之力邪?而曾不监秦之失策,袭周之旧制,踵亡国之法,而徼幸无疆之期。至于桓灵,阉竖执衡,朝无死难之臣,外无同忧之国,君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本末不能相御,身首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榛薮。居九州之地,而身无所安处。悲夫!
    魏太祖武皇帝躬圣明之资,兼神武之略,耻王纲之废绝,愍汉室之倾覆。龙飞谯沛,凤翔衮豫,扫除凶逆,翦灭鲸鲵,迎帝西京,定都颖邑。德动天地,义感人神。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虞也。
    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之主,名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辄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室之礼也。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本根,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阙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而何暇繁育哉?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平居犹惧其离叛,危急将若之何。是以圣王安而不逸,以虑危也;存而设备,以惧亡也。故疾风卒至,而无摧拔之忧;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注一:《魏氏春秋》曰:曹冏,字元首,少帝族祖也。是时,天子幼稚,冏冀以此论感悟曹爽,爽不能纳,为弘农太守。《晋书·曹志传》:帝(司马炎)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帝曰:“古来亦多有是。”顾谓公卿曰:“父子证明,足以为审。自今已后,可无复疑。”此文总结夏朝、殷朝、周朝、秦朝、汉朝、魏六代王朝的得失,提出意见,即《六代论》。提案强化皇室曹氏。由于文笔极好,差点被晋武帝司马炎误以为是曹植所作。原文引录如上。】
    曹爽一口气读完了这篇奏表,心中大奇。这个曹冏曹元首的文采,比之自己以文才著称的三弟曹羲,简直犹如麒麟比凡马,皓月赛萤辉。
    曹爽又翻阅了一下这篇奏表,轻轻的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摇头。至于他心中究竟做何感想,此时此刻并无旁人能够知晓。
    【注二:释题。曹冏乃大魏宗室子弟,故称幼龙,而诸葛诞有曹魏‘功狗’之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