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故事

心中的鼓岭

    
    1992年春天,我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丈夫密尔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1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
    g,Kuli
    g”。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
    g”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放下报纸,我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1992年8月,我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鼓岭。那天鼓岭有9位年届90高龄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令她欣喜不已。加德纳夫人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2012年2月15日)
    延伸阅读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了一篇叫《啊,鼓岭!》的文章,作者钟翰是一位中国留美学生。钟翰认识加德纳夫人时,加德纳已去世两年。从加德纳夫人口中,钟翰了解到,加德纳的父母是美国前驻华人员,他出生后不到10个月,他们就举家迁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直到民国建立,复又迁回”。
    孩童时的生活,给加德纳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文章写道,在加德纳的客厅里,有着非常多的“中国元素”:有唐寅的《仕女图》,有一只小小的木雕城隍,有一尊铁铸昭烈帝刘玄德的全身像……而加德纳更是一直有颗“中国心”,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上一看,怎奈当时中美尚未建交。等中美关系好转后,老人又不幸瘫痪并罹患癌症。弥留之际,老人口中仍喃喃不绝地呼唤着“Kuli
    g,Kuli
    g”。
    为了圆丈夫的心愿,加德纳夫人曾于1988年初夏造访中国,但无果而返。直到1990年春,她在整理加德纳的遗物时,从其幼时的藏书与作业中发现了11枚邮票,多枚邮票上都有“福州·鼓岭”字样,由此才知道,“Kuli
    g”就是“鼓岭”。
    1992年春天,在福建省福州市担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看到报道之后,马上指示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热情邀请她访问鼓岭。随后,加德纳夫人从旧金山转道北京抵达福州。在习近平安排下,加德纳夫人来到其丈夫生前念兹在兹的鼓岭,亲眼看到那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丈夫儿时曾徜徉其间的空蒙云雾、滴翠青山。来华期间,加德纳夫人还将丈夫生前收藏的一对脱胎漆花瓶赠送给福州人民,如今,这对花瓶仍珍藏在福州市博物馆。
    一个心中的地名,一段友谊的佳话。鼓岭、马斯卡廷,相距万里,却在那个春天隔洋交汇。习近平讲述的鼓岭之缘,是根深叶茂的中美友谊史的一个掠影。跨越20年,习近平用这个动人的故事告诉世界: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始终是国家间友好的根本。
    有这么两段话,真切地表达了习近平对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的殷殷期许。一段是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成功后,习近平给她发去贺信,其中说道:“我相信,由《人民日报》刊登的钟翰先生的《啊,鼓岭!》一文引出的感人故事,将在福州以至更大范围内广为流传,将激励更多的人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继续做出努力。”另一段是习近平2012年到访马斯卡廷市后,寄语老朋友:“中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人民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16亿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将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