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刘协

第五十六章 纠结的刘协

    
    半个月后,十八路诸侯纷纷退兵,开始各自之间的恩怨情仇,根本无暇顾及洛阳城中刘协这个皇帝的感受。
    袁绍和韩馥也在这几日结盟,其实是袁绍仗着自家曾经对韩馥有恩,挟恩图报半强迫性质的拉韩馥结盟。
    他俩结盟后,便密谋着怎么逼迫幽州牧刘虞上他们这条贼船。
    甚至袁绍还打算拉袁术一起,但被袁术果断拒绝了,本来被孙坚坑了一把心情就很不爽了,先前盟约还说得好好的,结果转眼孙坚就投靠小皇帝,令他折损了不少粮食。
    导致袁术现在一听到结盟这两个字就恼火,再加上他素来看不起袁绍,所以对于被袁绍派来说和的使者的话他是一句都不想听,直接将使者轰了出去。
    还恶语相向,将袁绍骂了个狗血淋头,大骂三字经,尽情侮辱袁绍的出身。
    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上面尽是一些入不得眼的粗鄙之言,让使者带给袁绍看。
    后来袁绍接到这封信后,气得火冒三丈,直接将袁术拉入黑名单,本来还想着缓和一下兄弟关系,被袁术这么一搞,两兄弟直接成仇人了。
    除去这些诸侯不说,刘协这半月也进行了频繁的军事调动。
    撤回函谷关的张济与贾诩,派一向谨慎的高顺去镇守,领一万大军,其中包括了新组建的三千陷阵营士兵。
    而年轻的张辽被刘协强制留在洛阳跟随皇甫嵩学习军事知识,他还年轻,是一枚璞玉还需要雕琢。
    吕布成为了刘协的禁卫军首领,领着三千新组成的禁卫军守卫皇宫,保障刘协的安全。
    皇甫嵩则是统领裁剪过后的混杂军队在洛阳附近训练,约有五万余人。
    不是刘协不想多养一些军队,而是真的养不起,粮食是个大问题。
    这一日,卢植带领着孙坚、曹操、徐荣等领着几千士卒到达洛阳。
    而朱?y则率领一万大军镇守虎牢关,皇甫嵩是信得过朱?y的,早在讨伐黄巾时期,朱?y就声名鹊起,体现出他优秀的军事才能。
    而且朱?y这人忠于汉室,且为人谨慎,是守城的最佳人选,所以皇甫嵩就很放心的让朱?y守卫函谷关。
    卢植等人到达洛阳后,匆匆洗净一身风尘,马不停蹄地入宫觐见刘协。
    其实卢植等人到达洛阳后,血鸽第一时间就把信息告知了刘协。
    得知以后吴国的开国君主孙坚和魏国的开国君主兼前世仇人的曹操要入宫觐见后。
    刘协的心情很是纠结和复杂,既惊喜卢植能够“抓来”他们两个后世赫赫有名的大佬,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们俩。
    孙坚好说,现在肯定是忠于汉室的。
    而曹操就比较复杂了。
    在曹操青少年时期,曾经找过许劭这个有名的鉴赏家,让他评价自己。
    因为在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就必须有著名的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而许劭直接说出后世耳闻能详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伴随了曹操的一生,根据刘协第一世各种专家对曹操的研究,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曹操还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曹操早年在洛阳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制定了五色棒,专治贪官污吏和权贵纨绔子弟。
    执法之严,让人叹为观止。
    直接将当时最牛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给乱棒打死,秉公执法可谓之清官,忠于朝廷与汉室。
    后来曹操调到去当济南相,当地大大小小的权贵闻风遁逃,非常惧怕执法严明的曹操,从这种种事迹上看,曹操做到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晚年在《述志令》中有这么一段话: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大意就是: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
    而曹操这段话说的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期自己的志向。
    由此得出曹操现在心态大概是想做个征西将军,志向并不伟大。
    当然,曹操现在虽然可能是忠臣,但前世的血海深仇让刘协不知道该用那种面目对待曹操。
    直接杀了,说不过去,人家曹操是来投靠效忠你这个皇帝的,没必要将前世的仇恨带到这一世来。
    放心用吧,刘协又不敢用,主要是前两世对他的影响太大,让他没信心统御曹操。
    打个比方,你穿越到天朝开国时期,趁一代伟人弱小的时候,收服了他,但你敢用一代伟人吗?
    所以让刘协很是纠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