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九千岁

新书《明朝大官人》发布,敬请观看

    
    明朝大官人http:///book/90257
    欢迎老朋友到来!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雾笼罩着这个不大的村庄。
    从村头到村尾,已经是漆黑一片,只有村西头的一家,窗户上人影晃动,透出昏黄的微光。
    屋内的土炕上,放着一张擦拭得很是干净的桌子,桌子上,是一盏摇曳的老油灯。
    几个人围坐在一旁,都没有说话。
    炕头盘腿坐着的,是个看上去五十左右岁的老头,脸上刀凿斧刻。
    一双略有些浑浊的眼睛瞪着油灯,手里却不紧不慢地从烟口袋里挖上了满满一锅旱烟,用大拇指一下一下按着。
    “他爹,你究竟是怎么想的,大郎二郎都在,你就说说吧——”
    一旁同样是满脸风霜的妇人用手中的锥子划了划鬓角,又用力地纳起手中的鞋底来。
    老头把装得瓷瓷实实的烟锅就着油灯点着,深深吸了一口,一股浓浓的烟雾顺着鼻子喷了出来。
    “这事吧,关系到咱们老陈家的前程,也关系着老三的性命——”
    说到这里,老陈头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
    “你就说吧,爹!”
    一旁说话的,是个十七八的青年。
    “唉——”老陈头叹了一口气,“我打算让老三去念书!”
    念书?
    两个青年都有些惊异,念书?
    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儿!
    “怎么着——你俩当哥哥的有想法儿?”
    “没有没有,我才懒得念书呢,我想去从军——”
    “你个小兔崽子!”老陈头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圆了。
    妇人也嗔怪地给了他一巴掌:“胡说什么,那些军户有什么好当的?”
    年纪大一些的青年,倒是没有对自家弟弟的想法表示什么不满:“爹,你想让三郎去念书?”
    老陈头瞟了一眼对面的屋子:“是啊,半年前你弟弟就想去念书,我不让,结果三天前就投了河,虽说是救过来了,可看上去痴痴呆呆的,也没说上几句话,就像个哑巴!”
    妇人也跟着叹气,伸手抹了抹眼角。
    “总不能就这么糟践了吧,你俩也大了,也都说说——老大,你先说!”
    陈家大郎攥着拳头,好半晌没说话。
    油灯的火苗突突地跳起来,妇人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拿着剪子剪去灯花。
    “爹,你让老三去念书,我没啥说的,不过咱们这里离着县城几十里路,听说那里的社学不错,有钱人家的孩子,都送到那里去,可是咱家——”
    “社学咱不去,去冯家庄!”
    “冯家庄——你是说冯家的私塾啊?”
    老陈头点头。
    私塾,是相对于公学来说的。
    设在县城的社学,就是最基层的公学了。
    县城以下,有些村镇有些富户,会筹集起银子,赁请先生来教授族中孩子。
    像陈家庄这样的村子,一村子里能认识几个字的,一巴掌都数得出来。
    社学路途遥远不说,离着村子几十里路,还大多都是荒郊野地。
    最主要的,是要银子。
    这个时候社学的学费,就是银子。
    一年五两银子。
    老陈头一家几口辛辛苦苦忙活上一年,也见不到一两银子,能哄弄个肚圆儿,就不错了。
    “咱们也不指着老三考上个秀才,只要能认上几个字,过上一两年,托人在镇上给他找个差事——”
    “亲兄弟明算账,我这当爹的没啥本事,只能把话说在前头,老三念了书,这家产就没他的事儿了,不过这样,你们兄弟俩也吃着亏呢,所以我和你娘商量着和你俩先说说!”
    “我不要什么家产,我说了,我要去从军!”
    陈家二郎坚持自己的想法,结果干脆没人理他。
    “老大,按理说你岁数也不小了,应该给你张罗一门亲事了,可是老三——唉!”
    老陈头半低着头,开始吧嗒吧嗒地抽烟。
    东边的屋子里,土炕上躺着的,是陈家的老三。
    此刻的陈家老三,泪流满面。
    三天前,他来到了这个世界。
    投河自尽的陈家老三,的确是已经死掉了。
    这具身体中的灵魂,来自现代。
    陈舟,名牌大学的文科高材生。
    十年寒窗,名牌大学,却在毕业的一刻,感觉到了生活深深的寒意。
    优秀毕业生被人调包,选调生指标被人挤占,陈舟至今还记得学生处长那鄙视的目光。
    失去了这个机会的陈舟,最终也只考了家乡一个三线城市的基层公务员。
    做了两年基层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周而复始,却因为没什么背景,被自然而然地边缘化了。
    活儿没少干,腿儿没少跑,最终却落了一个“废物”的评价。
    “想当官,得先看你家祖坟有没有那股子青烟?!”
    那位四十大几岁,依然不过是个副股长的老严,就是这样乜斜着眼对他说的。
    疼爱他的父母,又托人帮他调到市图书馆,找了一个图书管理的工作。
    这份工作的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压力——当然,前途也没有!
    就这样,陈舟每天埋藏在图书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好在图书馆很适合他,经史子集,读了许多书。
    然后,在一天加班的时候,猝死!
    他甚至来不及和父母说一声再见!
    听着隔壁传来的老陈头为自己的打算,陈舟的眼泪在脸上肆意地流淌。
    为了前世的自己,也为了远在另一个时空的父母。
    穿越这种事,是只能够藏在心底的。
    别说说出来有什么后果,就算没有后果,估计也只会被人当作疯子。
    刚醒过来的时候,陈舟本就打算这样鸵鸟式地生活下去了。
    在这个家里面,作为最小的孩子,刚满十五岁的他,一切都还早。
    三个孩子,都没有念书,都没有娶媳妇。
    陈舟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土炕上,流着泪,听着隔壁传来的声音。
    虽然一家人都有意压低了声音,可是这个隔音效果,一句一句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要让自己去读书呢!
    在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农户来说,读书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前两天,村里轮值的甲首敲着锣宣告了,老皇帝驾崩,新皇帝即位,改元天启!
    天启!
    这是到了明朝了。
    陈舟迅速确定了自己的时代坐标。
    “那——束脩怎么办?”说话的是陈家大郎。
    要上私塾,第一件难事,就是束脩。
    束脩,在孔子的时候就有了。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是孔老夫子的原话。
    束脩,简单来说,就是捆成一束的干肉。
    拿十条干肉来,我什么都教你!
    学生要拜老师,总要有所表示的。
    至于后来朱熹说什么“束脩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干肉”不算什么厚礼,嫌弃这学费标准太低,估计是没有考虑时代进步的因素。
    起码对现在的陈家来说,十条干肉还真不至于拿不出来。
    问题是冯家的私塾,十条干肉绝对是拿不下来的。
    姑且不管这束脩算是厚礼还是薄礼,冯家开设私塾,绝不是为了朝廷后继有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后继有人。
    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排在前面呢!
    而私塾的先生,除了冯家家族开出的薪酬,靠着束脩生活,才是真的。
    所以,指望着冯家免费开展义务教育,那是做梦。
    束脩之外,笔墨纸砚都是额外的开销,甚至要到远处的镇子上去买。
    当然,私塾那里也有一些,不过质量次,价格高。
    “束脩总是要给的,我找人打听了,大家都没银子,差不多得两百个铜钱,现在家里有;再加上些土里出的,山里抓的,河里捞的——都行!二郎昨天不是还打了两只野兔子——加上差不多了!”
    老陈头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就这样的一个农家,居然,要让自己去读书。
    陈舟的心情有些复杂。
    读书,这在现代社会,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接受义务教育,那是违法行为。
    在这里,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油灯熄了。
    大郎和二郎摸着黑走了进来,几把脱巴个精光,跳上土炕,蒙头大睡。
    陈舟彻夜未眠,瞪着眼睛,盯着无尽的黑暗——这一世,一定要让陈家的祖坟,升起青烟来!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就起来了。
    老陈头一言不发地收拾好了东西,两百个铜钱一个一个地数好,沉甸甸地放在了胸前的褡裢里。
    褡裢的另一头,是从缸里量的两升稻谷。
    那两只野兔,用一束拧巴在一起的青草系着,由大郎拎着。
    这里离着私塾所在的村庄,还有三里多路。
    在整个县里,都得算是距离很近的村子了。
    也正因为如此,两个村子还有好几家姻亲。
    老陈头这次去,就是托了陈家庄嫁去冯家庄的一位姑奶奶。
    不过这位姑奶奶冯陈氏也提前放下话了,只管递句话儿,成不成的,还要看陈家的祖坟是不是有这股青烟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