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1258章 人心所向

    
    “陛下是这么说的?”周忠喜出望外。
    周不疑笑道:“周公,我们可没有矫诏的胆子。这都是陛下亲口所言,每一个字都记在起居注上。周公若不放心,不妨到太史处申请借阅。”
    周忠哈哈一笑,转头看了一眼高柔、钟繇等人。
    他们是负责修订法律的小组,为了是否限制皇权、如何限制皇权的争执不下,如今终于得到了天子的口信,可以向前推进了。
    他当然要去太史署申请借阅起居注。这么大的事,必须看到白纸黑字,才能最终确定,免得理解有误。
    为这了件事,他不仅头发白了,胡须都被捻断了无数根。
    有时候急了,他就大骂杨彪、贾诩,说好的三公议政,一个躲在南阳,一个虽然在天子身边,却天天装神弄鬼的修道,就是不参与讨论,只有他一个人劳心费力。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接任司空。
    当然,这只是一时气话。
    最后还是钟繇想了个主意,让曹冲、周不疑借着讨论学问的机会,探一下天子的口风。
    他们是天子最器重的天才少年,就算有什么冒犯之处,天子也不会计较他们。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而且物超所值。
    天子不仅传达了他的态度,而且做了进一步阐述。
    天子反对取消内朝,并不是舍不得权力,而是认为现实不允许。三公有太多的政务需要操心,未必能余力考虑决策的事,这个任务只能由天子来承担。
    “行,那就这样,多谢你们两位小友了。”周忠起身,客客气气地向周不疑、曹冲行礼,吓得两个少年连忙起身避席,口称不敢。
    周忠正色说道:“你们不要小看这次立法。这部新法修订完毕,意义不下于当年董仲舒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只是在儒家五经中打转,未免有刻舟求剑之嫌。这部新法以仁为本,直追夫子本意,是儒门大道在当今的践行,更符合儒门求新求变,与时俱进之意。”
    钟繇、高柔都表示赞同。
    他们对这部新法同样寄予厚望,希望能一代风气,为大汉再兴五百年保驾护航。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夜以继日的讨论每一条文字,务必做到既有儒门经义根据,又符合实践,还能指导未来。
    送走周不疑、曹冲,周忠依然兴奋难以自抑。
    “文惠,元常,大法根本已定,士燮兄弟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吧?”
    “当然,我们从来没拦着司空府。”高柔笑道。
    周忠一愣。“文惠,你这是什么意思?”
    钟繇说道:“周公,如何判决士燮兄弟,本来就与新法无关。新法不问旧事,之前的事,自然要按之前的法来判。之所以拖延至今,伱真是因为新法未立,没有依据吗?”
    周忠眼珠转了转,笑而不语。
    钟繇转身拍拍案上的邸报。“我已经统计过了。自从袁徽的文章发表以来,附和者屈指可数,反倒是反驳的文章更多一些。由此可见,稍有见识之人,都知道天子乾纲独断固然不可取,处士操控舆论,左右公卿同样不可行,还是依法治国更合理。”
    周忠目光闪烁。“你们精研法令,说说应该如何判处?”
    钟繇不假思索。“渎职,越权,擅自封拜。”
    周忠吓了一跳。“这岂不是要杀?”
    “按律自然要杀。不过士燮七十有余,余日无多,兄弟几年也都年过花甲,加上其族人已经被杀,请天子下诏赦免其死罪,流放海外,应该没什么问题。”
    周忠长出一口气,连连点头。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
    周忠很快就做出了判决,亲自将文书送到了刘协面前。
    刘协看完之后,沉吟半晌。
    判决文书写得很老道,将判处依据说得清清楚楚。刘协虽然觉得就这么放过士燮兄弟过于宽仁,却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当然,如果他坚持要杀士燮,也能做到,只是这样一来,就违反了他自己说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得不偿失。
    “士家还有多少人?”
    “包括士燮幼孙在内,一共三十七人。”周忠拿出一份名单,双手递了过去。
    刘协接在手中,打开一看,愣了一下。
    这份名单上可不止三十七人,至少有三四百。只不过大部分名字上面都有一个红色的圆圈。
    “这是……”
    “回禀陛下,这是苍梧士氏的族人名单,上面用朱砂标识的是已经被杀的。有些是阵亡,有些是病死,大部分是被孙策部所杀。”
    刘协眉头一跳,看向周忠。
    周忠再次拱手。“陛下,臣昧死敢言。士燮辜负朝廷,万死不能赎,但其年过七旬,余日无多,其族九成身死,与覆族无异,足以警告来者。上天有好生之仁,陛下不妨赦其死罪,处以流刑,使其子孙感陛下之怀……”
    刘协抬手,打断了周忠。“周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行,就依你的意见,处以流刑吧。”
    说完,他提起朱砂笔,在判决文书上写了一个字。
    可。
    “谢陛下。”周忠如释重负,躬身再拜。
    “周公最近为制新法,焚膏以继,辛苦了。”刘协离席,将周忠扶了起来。“看到周公如此用心,朕心甚慰。”
    周忠鼻子一酸。“陛下,老臣愚钝,积重难返,唯陛下宽容,记功忘过。老臣感激铭内,幸甚幸甚。”
    刘协也有些感慨。
    虽说周忠时不时的还有些老思想作祟,可是比起建安初年,如今的周忠已经改了很多。作为一个老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能要求太高。
    况且周忠已经年过六旬,身体又不怎么好,再过几年,就要致仕了,就让他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周忠要保重身体,增设长史的事尽快办了吧。”
    “唯。”周忠大喜。“臣尽快拟一份候远名单,请陛下过目。”
    “名单确定之后,将律学堂拟定的新法草案抄写几份,先请他们过目,提些意见,就当作他们的入职考核。要做好司空府的长史,可不仅要有理事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见识。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到律学堂来进修,周公不妨亲自给他们讲讲课,扶他们一程。”
    周忠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天子这个安排,他这新政第一任司空的位置就稳了,将来必能在青史有传。
    “陛下圣明。”
    本来想今天结束,现在看还需要几章才能收尾。
    先过节,休息几天,明年再说。
    不过也没什么好说了,之前老庄就说过,这本书就是施政纲要,不会有什么高潮了。有兴趣的就接着看,没兴趣的就别看了。
    感谢诸位的纵容,能让老庄这么任性。
    新年快乐。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