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

第四二七节 宝贝疙瘩

    
    姬庆文眼看那老者就要顺势将门掩上,便赶忙说道:“老人家,在下要来贵府寻的东西,乃是一件无价之宝。老人家要是不信,我这里还有徐阁老的一封书信在此,你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姬庆文便将一份徐光启的亲笔信递给了老者,这封信还是姬庆文离开京师之前,特意让徐光启在酒后写的。
    徐光启年纪甚大,写信时候又是微醺之时,几笔字写得抖抖索索,然而一笔一划之中的风韵犹在。
    那老者自从徐光启几十年前开蒙起就看着徐光启的字长大,对这一笔极有特色的书法当然是极为熟悉的。
    因此他就连落款都没看到,便已断定这封信是徐光启的亲笔,便赶忙将书信重新装回信封,拱手道:“这位先生原来是老爷的忘年之交,不知如何称呼。”
    姬庆文方才已经报过一次自己的名字,只因为这老者有些耳背没有听清楚而已,因此这次他有意放大了声音:“在下姬庆文,是苏州织造提督,皇上刚刚封我做福禄伯的那个姬庆文。”
    “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是姬爵爷,老爷给家里带信时候不知提起过姬爵爷多少次。老头儿我真是老眼昏花,越活越回去了。”老者恍然大悟,说了一串客套话,这才将姬庆文一行人迎入了徐家老宅,沏茶泡水地招待起来。
    姬庆文大老远从苏州跑到上海,可不是为了喝这口茶的,只喝了两口,便将话题引入正题:“老人家,这次在下受了徐阁老之托,是来贵府后院寻一样庄稼的,可否劳烦老人家带路?”
    那老者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一边起身在前引路,一边絮絮叨叨说道:“我们老爷从小就爱鼓捣这些庄稼,不但附近田里的东西拿到家里来种,就连外地的也一样弄来种。为了这事,老老爷不知教训过老爷多少次。直到老爷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老老爷才无话可说。老爷耳旁没了督促,就更加厉害了,就连外国的庄稼也弄来种,说是要造福天下百姓……我说,种一斤粮,自己就吃一斤粮;种一石粮,就吃一石粮,自己还都吃不饱肚子呢,关别人什么事情?还说了,外国人都长得髭毛乍鬼的,吃了他们的庄稼,搞不好也把自己的头发吃红了、把眼睛吃蓝了,不是也要变成鬼了吗?”
    姬庆文听这老者是个“自来熟”,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便赶忙打断道:“没想到老人家还见过外国人,这倒也不容易……”
    老者又接过话头:“当然见过了。老爷最爱结交外国传教士,来来往往的洋人我当然见过不少了。不过这些洋人倒还算客气,坐立举止也算是有个人样。”
    说话间,众人已来到徐宅后院之中,见这处院子甚大,里头却长满了草,显得十分杂乱。
    姬庆文挠挠头:“老人家,这里就是徐阁老信中说的后院吗?”
    老者脸上一红,道:“就是这里了。让姬爵爷笑话了。前几年我还年轻时候,也帮着老爷打理打理。可去年生了一场大病,身子骨不如往年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了。偏偏老爷进京时候交代过,这院子里种的东西不能乱动,因此我也不敢让佃户进来收拾,渐渐的就这样荒芜掉了。”
    姬庆文点点头,道
    :“那今天正好,我正可以帮着老人家整理整理,就是不知老人家放心不放心了。”
    老者立即眉开眼笑:“放心,当然放心了。只是这样的粗活,叫姬爵爷这样的贵人做,怪过意不去的。”
    李岩立即插话道:“老人家这话就偏了,国朝以农为本,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渔樵耕读乃是君子谋生的手段,又有什么过意不去的?”
    众人说干就干。
    姬庆文这次带在身边的黄得功、李元胤、杨展等人都是庄稼汉出身,下地干活是打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本事。至于姬庆文自己和李岩两人,虽然从没干过庄稼活,却也是看样学样,捋起袖子便忙活起来。只有柳如是手无缚鸡之力,在一旁帮着倒水而已。
    可问题又来了,姬庆文想要找的是甘薯,可包括他在内,没人知道甘薯在地里长成什么样子,又谈何寻找呢?
    不过姬庆文虽然没种过甘薯,却吃过甘薯,知道这东西并不是吃长在外边的茎叶,而是吃在地下的块茎。
    于是姬庆文故作高明的样子,命令手下人等,凡是长得差不多的植物,不管叶子是大是小、是黄是绿,统统给拔起来,送到自己面前看看。
    这样的法子虽然粗暴,却是极为管用,不过片刻功夫,便听黄得功大喊道:“东家,这颗玩意儿长得怪异,看着是独苗一根,下面的根居然长得跟个鸡蛋似的。还不止一个,是一大串!”
    姬庆文闻言大喜:“好了,大家都停手吧,黄得功这厮运气好,中了头彩,找到了甘薯,我要重重赏他。”
    说着,姬庆文便快步走到黄得功身旁,附身下去,果然见他手里提着一颗不大不壮的植物,根部果然荡荡悠悠挂着一大串土黄色的东西——果然就是姬庆文穿越之前吃过的甘薯。
    众人也想看看姬庆文苦心孤诣寻找的甘薯到底长什么样,围了上来,指指点点说道:“爵爷,这就是甘薯?能吃吗?”
    姬庆文微笑道:“能不能吃且不论,你们先照着这株植物的样子,找找别的地方还有没有。”
    众人得令,各采了一片叶子作为模板,在不大的院子里好一阵搜索。
    幸好徐光启当年引入甘薯的时候专门做了备份,并没有只种了一棵,现在找起来居然还有七八棵活的,有几株还长得特别壮大,一看就是甘薯界的成功人士。
    看到徐光启的院子里有这么多株备份,姬庆文一下子放心下来,让黄得功等人挑选长得最壮的甘薯挖了三株出来。
    这些人天天听姬庆文谈论这些甘薯的重要性,干起活来一个个都轻手轻脚,比抱着自己老婆还要更小心一些,生怕哪里磕坏了、碰坏了,捧着整个植株放在姬庆文面前。
    姬庆文穿越之前是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程序员,并没有下地干过农活,却也从小学的自然课里知道甘薯培育的方法,也知道这种后世广为播种的植物也并没有什么精贵的。
    于是他伸手大大咧咧从一棵甘薯的根部拽下了几个鸡蛋大小的块茎,递到“大老婆”柳如是面前,说道:“大老婆,轮到你大显身手了,把这几个甘薯蛋蛋煮一煮,让大家都品品味道。”
    柳如是好似接过金元宝一样接过这几个甘薯,脸上却满是茫然的神色:“这个……这个要怎么煮?”
    姬庆文也回忆了一下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回答道:“怎么煮都行。你先用刀削了皮,切成片,放在汤里煮就是了。要是不爱吃煮烂的,就切成手指,放在热油锅里煎一下也是可以的。”
    柳如是从来没见过姬庆文下厨烧饭做菜,半信半疑地捧着这几个甘薯,向徐家老宅看家的老者借了锅碗瓢盆,便是好一阵忙活。
    待她回来的时候,手里却已捧着两个碗碟——第一个,是用水煮过的甘薯片;另一个,则是用油炸过的一盘甘薯条。
    柳如是烹调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姬庆文从两盘里头各取了一样放在嘴里一嚼,竟觉得该软的软、该脆的脆,比起后世金拱门、开封菜那些流水线里出来的土豆泥、炸薯条可要好吃多了。
    于是姬庆文又招呼着其他几位也跟着一起品尝品尝。
    也不知他们是觉得这两样东西确实是好吃,还是碍着姬庆文的面子,一个个都大呼是人间美味,三两下就把食物给吃完了。
    李岩掏出手帕擦了擦嘴,道:“姬兄,没想到这甘薯竟是这样的好味道,就是不知道推广起来容易不容易了。要是只服江南这鱼米之乡的气候土壤,不适应陕西山西的黄土,那可就不妙了。”
    姬庆文笑道:“李兄多虑了。甘薯这东西没那么娇贵,你看徐阁老不知多少年前种的这几株甘薯,这么多年里没人除草、驱虫、施肥,不也长得很好吗?若是从江南移到山西、陕西那边种植,最多产量降低一些、味道难吃一些罢了。”
    李岩点着头,回味着甘薯的味道,再不说话。
    黄得功却道:“东家,我是庄稼汉出身,又有一把子傻力气,种稻、种麦、种高粱……反正没有我不会种的,却不知这种外国来的东西究竟应该怎么种。”
    姬庆文闻言大笑两声:“得功啊,看来你这庄稼汉,种地的本事却还不如我这个地主家的狗少爷。你不会种?我还不会种吗?”
    黄得功也不知道姬庆文说得是真是假,只是不停点头,唯唯诺诺而已。
    姬庆文见时辰不早,便让人将这几株拔起来的甘薯带回,又给了那看家的老者几十两银子。
    那老者一开始还不肯收,姬庆文却说这是让他好好照管这座菜园子的本钱,这才让他心甘情愿将将银子收了下来。
    为防止节外生枝,姬庆文不愿将这几棵宝贵的甘薯样本带回人多嘴杂的苏州城,而是就近在自己能够完全掌控住的淀山港码头居住了下来。
    在码头附近,姬庆文派人专门选了一处丰饶湿润的土地,将采来的几株甘薯的块茎取下,放在潮湿的空气之中任其自然发芽之后,再种在泥土之中。
    姬庆文下种之时,正是寒冬将近之刻,天气甚是寒冷。
    姬庆文唯恐几株刚刚发芽的嫩苗被冻伤了,便派人让苏州织造衙门辖下的织坊定做了几十匹纯白的绸缎,做成半透光不透风的帐子,支在甘薯地的上面——每逢阳光正好之时,便拿开了让其接受阳光,阴雨天气则支起来遮风挡雨……
    。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