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瀍哈哈大笑,问李、刘、韩三人是否同意田词岭所言。自谢彪来洛阳要求朝廷定关中和战之策,三人便知道李茂想做关中之王,平心而论,三人并不想李茂一家独大,但问题是关中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除了他外人无力插手进去。若公然反对,反而跟李茂结了仇,十分的不划算,但要三人公开提出由李茂来主持关中军事,又谁都不愿意。
李茂野心已现,万一他把持不住,效法裴家兄弟称帝建国做了大唐的逆臣,自己岂非也跟着遭殃,至少是名节有亏。
今日这话是由田词岭提出来的,这个人旧日就跟李茂相好,魏州十余年间风云变幻,主人换了好几茬,人家却岿然不倒,至今仍受重用,足见功力不浅,此番必是得到了谁的暗示,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抢着背黑锅,那也由得他。
见李瀍点名问到头上,三人便顺水推舟,同意由李茂主管关中军政,收复长安、惩办凶逆,解救四宫太后、嫔妃、宗室、百官和长安百姓。
在三人看来李茂若做成此事,则等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自古为臣子的最忌讳犯一种错误——功高震主,他若能化解了这场危难,便是拨乱反正,重整乾坤,光辉瞬间盖过皇帝,做下了这桩事,便是想做郭子仪也不可得,剩下只有一条路——代唐自立,届时祸乱天下的恶名便由他背了,他们三人或挟天子以讨之,或坐定割据之实,搞他个天下大乱,兵强马壮者称帝。
反之若李茂败了,他就得乖乖地滚回幽州去,长安能不能收复不重用,重要的是皇帝回不去了,而且在他们手上,有皇帝在,李唐的江山就在,一个弱主,数个强藩,这种格局才是最安全的,才是他们所乐见的。
李瀍见众人都同意李茂主持关中危局,大喜,当即下诏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府,以光王李忱为大元帅,燕王李茂为副大元帅、知元帅府事,李、刘、韩三人为兵马元帅,史宪忠、何进滔、王智兴、朱克融等人为领军都统。
由光王李忱挂名天下兵马大元帅是要向天下人昭示这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一切都还在李家的掌控中;让李茂去干实事,因为他手上有兵,有能力,又想干事建功;让李全忠、刘悟、韩弘、史宪诚、何进滔、王智兴等挂名,是为笼络人心:胜了有功,败了无罪,可进可退,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诏令由突吐成骅带去关中,另有一封密诏是给朱克融的。
李茂接诏后,移文至金商、襄阳、山南等地催促粮草,又遣大将接管散关。散关是通往关中、蜀地的要隘,本在朱克融的控制之下,但现在李茂是朱克融的顶头上司,军令下达,不遵是抗命,遵从便把地盘丢了,朱克融为此十分苦恼。
恰当此时,闻听洛阳有密使到,要他在偏僻处迎接,朱克融敏锐地觉察到转机来了。
见了面却是枢密使突吐成骅,朱克融眼圈一红,哭诉道:“李太师欲报旧仇,要拿我开刀,枢密使救我。”
突吐成骅道:“太师不是那小心眼的人,将军休要听小人挑拨。接管散关是为了方便南粮输入关中。不过您二位过去有过节,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也听说过,且这种积怨一旦结下一时半会儿也化解不开。现今凶丑盘踞长安,天子东狩,国家危难,将军万不可逞一时意气而坏了国家大事。若关中之事果真不可为,将军何不去洛阳护驾?”
绕了一大圈就最后一句话最得朱克融之心。
朱克融道:“我也正有此心,只是各处关隘都在李太师手里,大军过境,恐引起误会。”
突吐成骅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洛阳尚有五万神策军将士,苦无大将统领。将军到了洛阳,何惧手中无兵?再者说将军已东去护驾,李太师还有什么理由不放行您的麾下呢,说来说去都还是一家人嘛。”
朱克融眼睛一亮,暗道:我在关中被李茂困的死死的,进不是,退也不是,早晚被他公报了私仇,倒不如去洛阳搏一搏,现今洛阳无将,陛下必会重用我。我若一走,三万神策军料他也吞不下去,只能放他们东归。
见朱克融心动,突吐承璀又拿出密诏,朱克融看完痛哭流涕,当即答应随突吐成骅去洛阳护驾。突吐成骅此行不仅是宣达制书,还有慰劳各军的使命,他让朱克融易容混在随从里,带在身边,一路回了洛阳。朱克融一到洛阳即被任命为左神策大将军、知军事,主持整编散布在洛阳周边的神策军,得兵两万余人。
仇士良被杀后,左右神策军经过改制,撤除护军中尉监军制度,设辟仗使以监军,以将军知军事实掌军事,大将军和统军皆为虚衔,只授于功高有名望之人。
李瀍为了显示对朱克融的重视,特意加朱克融大将军,并实掌军权。
朱克融又奏请调关中几部军马回洛阳,李瀍允准,恐李全忠、刘悟、韩弘等人掣肘,不发军令,让朱克融遣私人前往说服,化整为零,私下东归。
朱克融的一举一动都在李茂的监视之下,三万神策军从关中撤出,他是乐见的,但如此做派鬼鬼祟祟,却让他很看不惯。不过眼下危机重重,还不是跟朱克融置气的时候,不仅不能置气还要帮他一把。李全忠等人肆意干扰南粮入关中,那李茂也无须跟他们客气什么,他下令各处关隘,但凡神策军将士愿意去洛阳护驾的一律放行,没有盘缠的接济盘缠,沿途过兵站吃住全面,以友军待之,不可结仇。
李全忠、刘悟、韩弘被李瀍打了个措手不及,心里既恨且恐,只是三人并不齐心,一时也找不到反击的抓手。等到三人意见趋于一致时,却发现李瀍内有突吐成骅贴身宿卫,外有朱克融领神策军五万人拱卫宫城,皇权陡重,权力的天平已悄然发生了逆转。
加之李茂和四海会的郭良达成秘密协议:长安城中百官,愿意去洛阳追随皇帝的,由郭良安排其出城,所积攒的功德将来可以用于抵罪。
李瀍的朝堂迅速充实起来,皇帝的腰杆越来越硬朗,也越来越能找到做皇帝的感觉。此长彼消,李全忠、刘悟、韩弘三人忽然觉得自己的话语权被剥夺的所剩无几。
三人既恐且恨,作为制衡之策,竟破天荒地同意了船帮将南方粮米运入关中。
有了南方米粮的滋润,李茂的处境大为改观,便有更多的精力来慢慢炮制裴家皇帝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