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浮生记

第一百四十二章.平反

    
    正统七年,农历十月初。北风自北而来,扫荡乾坤大地,天气乍冷。大明京师之中,官吏人家、豪门富户家家开始累积薪碳,以备不时之需,贫者则大多穿着充以木棉的麻衣,入山采樵。木棉可不是棉花,并没有多少御寒的能力,但是好处在于填充看似厚实,让贫者多少有一些心理上的慰藉罢了。
    周家一个月前终于将周小白和苏凌的婚事定了下来,并陆续行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之礼,就差迎亲这最后一步,迎亲的日期双方定在十月十八,看黄历,确实是个好日子。
    在这期间,周小白接到了圣旨,封了他个亚中大夫的文官散阶,是个从三品,这是苏凌郡主曾经告诉过他的,倒也算不上什么惊喜。但是惊喜在后面,他被皇帝任命为太仆寺寺卿。
    太仆寺寺卿,这个职位一看上去就是一个一把手,也确实是个一把手。想周小白乃是十八岁的年纪,却当到了国家中枢机构当中某个部的一把手,真可谓是一步登天。而且,这太仆寺寺卿是朝廷正儿八经的从三品,与周小白本身的文官散街亚中大夫是对等的,这在此时非常罕见。
    因为一般来说,散阶封的高一些不要紧,只要不是正一品、从一品这样的最高等,其他也就是一个荣誉的虚职,算是皇帝给大臣的福利,让他多拿一份工资。但是实职,一般都是低于、甚至大大低于这个散阶职位的,不然我大明这么多的王爷、驸马、宗室等等,要怎么安排呢?所以当个驸马,给能一个正七品的差事干干,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大多数皇亲国戚,其实最终也就是被国家养着,成了混吃等死的猪而已。
    周小白显然很被皇帝看重,所以给了他太仆寺卿这样的高等职位。但是,但是,周小白并不高兴。
    “唉,要去养马了啊。”
    这是周小白听到自己新的任命后的第一句话。
    不错,太仆寺,正是大明掌管天下马政的最高机构,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表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减损,由兵部上报皇帝进行处罚。
    :天知道皇帝老儿是怎么想的,竟然叫我去养马?这句话,是周小白的心里话。在周小白看来,天天跟马待在一起,能有什么乐趣?而且,这事情还算是军国大事,是由兵部和皇帝直接管理的,出了岔子,那可是有掉脑袋的风险——毕竟军令如山啊。不管愿不愿意,反正皇帝是让自己去干了,要不是跟苏凌成婚在即,怕是现在自己就要待在马厩里了。想到这里,周小白顿时感觉北风更加的冷了。
    “老爷,在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出神?莫非是在想苏凌郡主?”背后冷不丁的有人说话。周小白回头一看,却是自己的贴身跟班周桐在打趣自己。
    “也没想什么,马上要迎亲了,我本想上街走走,去我大哥那里喝杯茶水,但是现在感觉自己也不想去了。”周小白叹了口气,看着天边浑浑噩噩的灰色云彩发愣。
    这时,有人推开前门来到了前厅外面,向着周小白道:“大人,内阁首辅杨大人派人来了,想邀大人过府一叙。”
    周小白点了点头道:“李代木,你吩咐下去让张安备轿,我这就过去。”周小白说完这话,脑子里却在思量:这个时候杨阁老找自己还能有什么事情?莫非还要自己不能与苏凌成婚不成?不可能呀。
    到了杨士奇府上,出乎周小白的意料,这一回,杨士奇竟然是在花厅接待自己的,穿得也是一身便服。杨士奇看着身穿大红孔雀补服图案官袍、头戴金丝乌纱折上巾的周小白,忽然感慨了一句:“老夫在你这个年纪,别说穿绯戴金,就连功名尚未考得,果然是后生可畏。”
    周小白听了这话,忙道一声不敢,行礼落座之后,便问到:“不知首辅大人将下官传来所为何事?”
    杨士奇指了指花厅桌案上的一封奏疏道:“这是太皇太后让我写的奏疏,她问天下何事未定?老夫思来想去,也只想到两件事情,这第三件事情,实在是没有头绪,所以让你来参详一二。”
    周小白点了点头道:“不知首辅大人写的前两件事是何事?”说完这话,便习惯性的将桌案上的茶水端了起来,打算喝上一口。
    杨士奇屏退了护卫,四下看了看方才言道:“这第一件事,便是让建庶人认祖归宗。”
    话音刚落,只听“哐当”一声,周小白吓了一个哆嗦,直接将手中的茶碗打翻在地。周小白暗自思量:建庶人?那不是我的叔叔朱文圭吗?首辅大人莫非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故意在拿这件事来套我不成?
    杨士奇也有些怪异的看着周小白道:“莫非老夫所说有何不妥之处,竟然让你吓成这样?”
    周小白深吸一口气,起身先是向杨士奇拜了三拜,转而昂然变色道:“首辅大人此举真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想我大明,自太宗皇帝继位以来,建文朝旧事便无人敢提起。如今大人却以尊贵之体,甘箭矢石之心,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真可谓*******,*******。下官佩服!”
    杨士奇被这话说的心头一热,拍案而起大笑道:“好一个*******,*******!好贤侄,果然是你,也就是你能看出来老夫的用心良苦啊,哈哈哈哈……”
    周小白道:“首辅大人此举,在下官看来,确实用心良苦啊,方才惊愕之下错将茶碗打翻,还望首辅大人恕罪。”
    杨士奇一摆手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只要我等能让建庶人认祖归宗,将其名册记录在宗室典册之内,上对得起太祖皇帝开朝立国之恩,中可安士林官吏惶恐不安之心,下能抚军民百姓牵连疾苦之情——由此三者,老夫为何不做?!”
    听他这么说,周小白这才放心下来,杨士奇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杨士奇想要做的,实际上就是为建文帝遗留下来的问题翻案,这件事情在他看来牵连太广,株连太多,官吏人等、黎民百姓怨气太大。现如今,辽王一系已将大明江山坐定,这些事情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
    为什么建文朝的历史连史官都不敢记载?提到找建文帝,还要用通海来代替?为什么年年都有人敢冒充建文帝或者他的子嗣起来跟朝廷叫板?这些问题在杨士奇看来,都是因为建文帝没有名分导致的,只要给建文帝一个名分,不再忌讳提起,那么天下自然就大定了。
    所以杨士奇上奏的第二件事,便是太宗皇帝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等乱臣遗书者死罪,这条禁令应当解除。这也是为了让天下安定,这一条实际上也是对第一条的补充。
    但第三件事,杨士奇却想不出来了。
    周小白仔细想了一会,开口道:“既然建文朝乱臣的书可以收藏,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人都是没有罪的啊,下官以为这第三件事,应该是替建文朝的官员平反!”
    杨士奇闻听此言,微微皱了皱眉头,在他看来:辽王起兵是没有错的,为的是平燕逆之乱。太宗皇帝曾经也说过自己起兵的原因:内因就是建文朝有乱臣贼子,外因是燕逆起兵造反。如果将这帮人平反了,朝廷又该如何去解释辽王起兵之事呢?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就不是天下大定,而是天下大乱了!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建文朝的臣子没有错,那错的岂非是我太宗永乐皇帝了么?
    很难办啊。
    周小白看出来杨士奇的顾虑,劝慰道:“其实给这些建文朝的臣子平反,不需要用大义的名义,所谓两军对垒各为其主,他们都是忠臣哪。如果忠臣不能平反,下官斗胆问一句:千百年后,又有谁来保卫我大明江山呢?”
    杨士奇闻言,猛地一拍额头:“是了,是了!两军对垒各为其主,说的好啊。”停顿了一下,杨士奇摆了摆手道:“既然如此,老夫便将这三件事上奏疏,请太皇太后定夺。”
    周小白道:“这么急么?”
    杨士奇叹了口气道:“太皇太后她,她……快不行了。”
    三日之后,杨士奇将奏疏递上,当日便得到太皇太后的首肯和皇帝的批复,朝廷下上决定实行这三件事。由此拉开了大明立国以来,最大的平反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