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1659

第156章 士子们(3)

    
    这位士子明显忘记了隔墙有耳是什么意思,一番话引来了附近几双耳朵竖直“倾听”。
    “啪”,一只大手拍在桌子上。“谁给你的脸子诽谤朝廷?自己谋不到一官半职就在这儿酸,祖宗之法是用来守祖宗之土的,要是还能用,朝廷能落在这种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的地方?”
    “好一句全年高温!”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几位站了起来,“咱们这几位都是读书种子,和他个腐儒较劲什么?”说罢,同这位义愤填膺的学生攀谈起来。
    “你什么意思?说谁不读书?”士子弄了弄网巾愤怒道。
    “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算的,读什么书?”那刷题刷红眼的学生反唇相讥。
    见对方人多势众,那士子只好高声叫道:“结账!”便拍下十二枚铜板,打算溜之大吉。
    侍候的伙计上来收了铜板,心道这人也是个不识相的,皇帝要什么你便学什么书,非要死杠做什么?这不,他每天花的铜板越来越少了,说不定过几天,就得和楼下几位一样把钱数记在粉板上。
    “真晦气!咱们且不去想,猜猜下次制科的题目吧。”穿着对襟蓝色纽扣衣服的莫孝严掏出来一本试卷,“这可是内务府出的历次数学真题,吾花了三钱银子才买了一套。”
    听到这话,几个人都和看宝贝一样凑过来看。莫孝严作为莫家次子,没能和长子一样继承家产,便带了不少盘缠来阿瓦碰碰运气,顺便结交些朋友。留在昆明的半年多时间,让他敏锐的感受到了一些变化,之前考四书五经,越是书香门第就越有优势,现在所谓的制科考试全部打乱重来,大家暂时回到了同一起跑线。谁能保证那些寒门里不出几个优等生以后飞黄腾达?
    同他怀着一样心思的人在阿瓦城并不少,这些人资助的盘缠其实也是特殊的风险投资。更何况,与百里挑一的进士相比,制科考试的录取率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只要你肯考,多考几次总能分个差使!
    反正都重新清丈过土地,一切打碎重来,用几个接受过残缺基础教育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首相,这是今天收到的各地题本。”两个办事员把各种不同色调纸张做的文件分门别类堆在桌子上。明朝有南北两个直隶,其下各个州府直属北京或者南京,不再通过布政使司。现在的缅甸事务同样如此,每个府,州的事情都能直接送到杨在桌子前面。而来自云南的事务则由云南府统一转送到阿瓦。
    杨在有先看厚文件后看薄文件的习惯,见到那本和小册子一样的题本,杨在从最上方拿下来摊开阅读。
    “丈量土地,人口为治国理政之要务,朝廷多次敦促本处今早完成。但破旧立新,实属艰难,各处问题积少成多,汇聚达到上千件,现整理出有典型代表的三十二件,请示下。”
    “一,永昌府各处土地测量点被挖半月事。”
    “二,昆明县瞒报山间土地,藏匿人口事。”
    看到第二个标题,杨在就把这份文件丢到了直接转发宫内的那堆里。哼,这些人真是不识相!能够弄出来这么多问题,肯定是有人收了黑钱,不管一管,还跑过来哭闹?
    让办事员把一摞文件转发出去,杨在让人把工作餐送进来。自小不缺油水的杨在过了中年,平日便不再敢吃什么油腻。皇帝什么都生而知之,对宫内的养生之道他还是挺相信的。
    细细品了一杯使人沉醉的红茶,杨在便在夏日中昏昏睡去。
    杨在昏昏睡去的时候,朱由榔正在城西的一片空地上视察。空地上被平整出来一片低于地面的地方,各种建筑材料堆在旁边如同一座小山包。这处工地的规模在阿瓦并不算特别大,但跟随朱由榔来的官员阵容可谓豪华:工部,礼部两个侍郎都来压阵了!
    负责此片工地的管事紧张的快要结巴,脑子里事先想好的那些话一片空白,各种表现自己的想法早就抛置于脑后了。
    朱由榔也不与这个小人物计较,他今天来此,主要是表达对这座未来学校的重视---自己从穿越开始,攒了一年多的人才,总算有些人能够充当教员了。相比此时流行的各种优等生学习笔记,请几个还凑合的教员更有利于提高干部后备军的理论水平。
    在未来的设想里,这所学校应该同时具备考试培训班和干部进修班两个职能,几年后逐渐分出小学部和中学部。再往上朱由榔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众所周知古代中国轻视理论研究,作为文科生,他实在很难想起来更深层次的理科内容。不过,五年内能够培养出来十万名受过高小教育的人才,也足够席卷华夏了!
    “一定要保证复明学校足够的建材供应,水泥,混凝土,砖头不够,可以先停下来别的工程。”朱由榔指着几根柱子说。身后的官员连连点头,用笔记在小本本上。
    跟在朱由榔身后的除了随同官员,还有一名全程拿炭笔写个不停的记者。为了取得足够的消息填充版面控制舆论,瓦邦新闻逐渐在各处设立常驻记者,通过邮便系统把消息传回阿瓦。
    这名记者看了看满满一面的速记符号,迅速整理了几处错误,把本子翻到下一页。
    “这块地皮,看起来不大,但就和学校名字一样,是为华夏复兴培育良才的沃土。朕希望一百年,几百年以后,人们还能来到这里,赞叹这十几间房子的光辉历史。”
    绕着学校转了一圈,朱由榔又大发感慨,指着几颗小树苗说:“要好好看管这几颗树,希望来日这些树长成参天巨木的时候,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是让华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中流砥柱!”
    记者连忙抓紧炭笔,记下了一大串速记符号,叹了口气。
    “这份活,虽然是长见识,可还真不好干!”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