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门召唤

第三章商鞅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当时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同样效果也是最好的,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也深得器重,几乎每场战役,每次商讨,孝公皆以商鞅之意为重。
    改政十年,执政十年,商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当时,所想要见到这样的人物比见一国国君的难度丝毫不小。
    但若是有人引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孟兰皋就是这个引荐的人。
    “公子请!商君已恭候多时!”
    孟兰皋尊敬地将眼前的年轻人引进屋内,公子的称呼在当时只有王公贵族子弟配得上的称呼。
    眼前的年轻人沉着冷静,并没有那种见到权侵朝野的人物的紧张感。
    “哈哈哈,早就听说有我秦之年轻才俊来拜会我,想到不竟是会你!”
    内堂豪迈有力的笑声传来,就见一位身高八尺,体态壮硕,身着文人服饰的中年人大马流星地走了出来。
    商鞅此时已五十五岁,在秦国已算高龄,却仍然精神奕奕,明明是文人,行动之间却带着疆场武将的英气。
    看着眼前的男子,李川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每一次,似乎都能从商鞅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再然后是他身下的人,昂首挺胸,面容刚毅,一身青衣的古代男子。
    李川早就试过,周围的任何人,包括他附身的赵良都察觉不到他的存在,轻车熟路地跟着飘了进去。
    “学生赵良见过商大夫!”
    赵良拱手作揖,语气中肯,直视商鞅,李川觉得这个年轻人太过傲气了。
    “你是孟兰皋介绍来的,也是我愿意见的,不必太过拘束。”
    商鞅坐下后示意赵良也坐下,便亲自动手为二人看茶。
    “我听过你的,好学,师从法家李悝学?”
    亲自看茶是有道理的,这天下,能够让商鞅亲自看茶的人并不多,有的是地位,有的是权贵,有的则看他自己。
    给赵良看茶,属于他自己高兴。
    商鞅是法家,同样也爱李悝的学术,当年由魏入秦,他便只带了李悝的书。想来商鞅如此气质也是有道理的,法家主杀伐,没有一个法家之人是弱小的。
    “多谢大夫,学生惭愧!”
    商鞅的态度让赵良受宠若惊,一瞬间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怨气瞬间消散,有的只是疑惑和不解。
    赵良接过茶杯,起身躬身一拜,这一拜,则是为先前的傲气赔罪。
    “你不满我。这一进来我就知道了。我也知道这天下人都不满我,可我想知道你现在为何又变了态度?”
    商鞅含笑,并没有因为赵良先前态度而生气。
    “大夫都知道?”
    赵良惊讶地说道,随后追问:
    “那大夫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弄的天下人恨天怨地!”
    “哈哈哈。知晓又如何,不知晓又如何!我且问你,你看我治理秦国,比之于五羖大夫百里奚如何?”
    商鞅摇了摇头,将口中的问题给了赵良。
    赵良踌躇片刻,便朗声回答道:
    “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起大夫胜之不止一筹耳!”
    听完赵良的话,三人都沉默了,第一次见这种情景的时候,李川很想用门夹一下赵良的脑袋,这种作死的举动他都能做出来,可以说是很想死了,不论商鞅此时做何想法,印象是差了。
    不过后来他就明白了,这才是赵良。
    “哈哈哈!”
    “哈哈哈!”
    “我就知道世人皆是这个答案!可你等知晓否!鞅执政十年,秦便强了十年,若鞅执政二十年,秦便可强二十年!于秦,鞅自问不输五羖大夫啊!”
    抗议之下,商鞅尽已流泪,这时李川才发现,这个外边强悍的秦国丞相,两鬓已然花白,额间皱纹几许,颇有暮年之像。
    “学生罪过!”
    赵良不知所措,径直俯身跪下,他也没想到自己真心一言,竟然商鞅如此屈心。
    “你并没有罪。于世人前,五羖大夫百里奚的确比鞅强,他治理秦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外美名甚远,去世之时举国哀悼,乃民之神像……而我鞅……”
    商鞅一语仿佛老了十岁,却始终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
    “大夫,学生有疑问!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治国之策,于民于国皆是上等,大夫为何不引而用之,也不止于此啊!”
    赵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竟松了一口气,一脸期待地看着商鞅。
    “国之策,乃国本!”
    “孝公之秦,有异于穆公之秦!”
    “五羖大夫之秦,不同于鞅之秦啊!”
    国策,只有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称之为国策,国家的时代和性质就确定了它所适合的政策。
    “如今是何年代?”
    “天下诸国,豪强并起!秦想要立足乱石脱颖而出,只能挺兵走险,国内一心,才能战胜国外!”
    “这个时代,是法家的时代,百家争斗中,法家最强,同样最苦!你要做好准备!”
    “学生愚钝,竟不知大夫之大智,大夫指点,学生谨记于心!”
    赵良俯身再拜,这一拜,他彻底被商鞅折服。一个人,宁可成为天下人中的恶人,也要挺身为国之富强抛头颅,撒热血……这样一个人,为何不叫人尊敬!
    “那大夫,如今秦已然强盛,凌驾于诸国,您为何不解甲归田!”
    “倘若从现在开始,你把国君给你的赏赐都上交,再劝国君启用一些有用的人才,让国家抚恤孤儿,赡养老人,尊重有德行的人,然后你退居山林之中种种地养养花,也许能获得平安。”
    赵良心中不忍,提议道。
    “我之财富,皆用于国也。至于退,鞅且问你,孝公在否?”
    商鞅虎目一瞪,身上气势如虹,情绪中走出来之后,他又是那个贵族百姓畏惧,朝野恐惧的商大夫,秦国大上造!
    “在!在!”
    赵良心惊,他自然知道商鞅的意思,但私下讨论国君是否在位是大忌,他只能含糊不清地回答。
    “伯牙子期,知音难觅!”
    “士为知己者死!”
    “孝公之于鞅,犹如穆公之于百里奚。”
    “孝公尚在,鞅岂有退步之举。”
    当年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秦国因百里奚而强盛,如今秦孝公重用他商鞅,他唯有全心全意辅佐而已!
    “太子八年未出,若孝公崩,大夫大难将至啊!”
    赵良继续劝解道。而商鞅不为所动,嘴角的胡须扯动:
    “随孝公去岂不好!”
    “今日说的也够多了,你既然不愿意我引你入仕,便自去吧!”
    商鞅起身,于桌案上抽出竹简两卷,递于赵良。
    “此两卷书,一为《法经杂卷》,一为鞅撰写的《秦律》,留之无用,皆赠于你,望你好生珍惜!”
    赵良举手作揖,躬身一拜,接过竹简藏于袖中,感激涕零:
    “学生定不负众望!”
    “对了,还有一物,乃我法家修身之法,你也一并带走吧!”
    不待赵良拒绝,商鞅以从胸口掏出一张泛黄的古老皮卷,塞到赵良手里,转身离开。
    驻足良久,赵良跪地磕头三声,他这一走,带走了商君府的所有财富。
    李川愣愣地看着已经熟悉剧情的“电影”,没有言语,他至今不知道该说什么,商鞅最后是怎么死的,史书上写得很清楚。自杀后尸体遭车裂分尸,可谓极大的酷刑。
    但他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不得善终,却丝毫不惧。
    原来,真的有不怕死的人。
    史书并不完全。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
    秦孝公在位24年,正式登基时只有21岁。
    同年,太子驷继位,即秦惠王嬴驷。
    同年,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
    “听说商君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不得留宿。又闻商君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王发兵讨之,商君战败死于彤地。”
    儒袍的下人不改有其他的神色,将打听到的消息一一禀报给自家公子。
    两年以来,赵良已经有些大变样,腰配短剑,五官凌厉,在咸阳贵族中颇有地位。
    但此时他却在流泪。
    同年,商鞅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