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绝品皇帝

第232章 众诸侯阳奉阴违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二月,雍州、豫州、兖州、徐州、扬州等,凡五州之地,隆冬苦寒,百姓患风寒恶疾者,十之七八。
    呕血不愈者,十之二三,且有不断增加之事。
    天下百姓,人心惶惶;州牧、刺史、太守、国相,逐层官吏,徒呼奈何,束手无策。
    一时之间,大有天下将乱之势。
    方此时,消息传来,淮南袁术,自立称帝,建号仲氏,定都寿春,置公卿,祠南北郊;建宫殿,广蓄佳丽,皆身着华美彩衣,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奢侈无比。
    消息传到洛阳,尚书令荀彧着即将上奏刘协,召集文武大臣,寻求应对之策。
    德阳殿上,众臣三呼万岁已毕,皆对刘协未卜先知之能佩服有加。
    刘协道:“诸位爱卿,别在拍天子的马屁了。袁术造反,早在我预料之中,故而数日之前,已经安排诸将,好好练兵,不知道现在大军练的怎么样了?”
    班中闪出太尉杨彪道:“启奏陛下,陛下东来北上之后,已得大军二十万;此次西进,有得精兵铁骑十万,目下京师大军,足有三十余万,足可威震天下也。”
    刘协道:“嗯,光能威震还不行。现在天下有些乱臣贼子们,不老老实实治理百姓,享享清福,非得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跳出来称王称霸还不算,还要当皇帝,你们说说,朕可以容许他们吗?”
    班中闪过卫将军董承道:“启奏陛下,天不可二日,国不可二君,此等乱臣贼子,若不出兵诛之,何以显示我大汉天子之威?”
    辅国将军伏完也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卫将军所言极是。自陛下东归以来,汉家气象,为之一变,大汉中兴,只在眼前。便是如此之时,那贼子袁术,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称皇帝,扯旗造反,着实乃胆大包天,鼠目寸光之辈!陛下可着即号令大军出征,一路东进,踏平寿春,平定扬州,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此大汉之幸,万民之幸也!”
    董承、伏完的话,基本代表了武将们的心声。
    再看武将班中,牙门将军赵云、神威将军马超、神武将军阎行、中坚将军许褚、横野将军徐晃、平狄将军张郃、平戎将军高览、转运将军文丑、转命将军颜良尽皆出班,奏请刘协,出兵平定袁术叛乱。
    刘协听罢,甚是欣慰。
    有这样一帮武将,何愁天下不定?
    刘协当即言道:“好,既然卫将军与诸位将军意见如此一致,那朕就……”
    刘协的话还没说完,忽听得太尉杨彪道:“陛下且慢,老臣尚有一言禀奏。”
    刘协道:“太尉大人,还有什么话?尽管将来。”
    杨彪道:“回避下,老臣以为,兵者,凶器也。出兵虽可平定叛贼,耗费钱粮不说,难免又会使于路百姓遭殃。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陛下出兵之前,不如听听司徒、司空及九卿诸位大人的意见。”
    杨彪此言一出,那司徒赵温,便出班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太尉大人所虑极是,出兵必定会祸连百姓,要三思啊。”
    还有那张喜,也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家兄张济,沉淫兵道,追随董贼,祸国殃民。如今侄儿张绣,虽为朝廷效力,然兵锋所指,依旧难免殃及百姓。此臣深恶痛绝也。故臣以为,当派出使者,前往寿春,规劝斥责,惊醒袁术,或可扭转乾坤也。”
    九卿之中,多有人不欲出兵者。
    刘协望了望荀彧和戏志才、贾诩、田丰、胡昭、司马懿等诸人,见这几个明白人,尽皆不言语。
    毕竟这些新来朝廷之士,多半职位较低,和三公九卿相比,不敢妄言,或者不欲多言。
    刘协遂道:“后边诸位,怎么都不说话?朕看到朝堂诸位,为国家安危,朝廷大事,各抒己见,甚是欣慰。如果诸位不说话,那么来上朝就没什么意义了。对不对呀?都说说,说说吧。”
    当此时,忽有两个声音传来:
    一个道:“出兵灭之!”
    另一个道:“灭之可也。”
    众人回视,方知说话之人,一人乃文臣末位司马懿,另一人为武将末位马岱!
    诸位文臣之中,司马懿年纪最小。
    其与胡昭,立在朝堂之上,平时多半是听听。
    胡昭乃是文学博士,多是为寒门学子以及文章典故做些建议。
    司马懿年纪较轻,尚且不足以立在朝堂之上,之所以在此,皆因与刘协年龄相若,刘协甚是喜欢,又知他将来定是一代著名军师级别谋士,故而留在朝廷,多加见识历练。
    马岱立在这里,也是不和规矩的。
    马岱乃是马超的堂弟,年纪也不过十三四岁,只因刘协娶了马云禄,且与刘协西进有一定缘分,刘协降服马腾一门之后,赐封马岱为裨将。
    立在朝堂之上,也是因其与刘协年纪相若,甚是投缘,在此历练。
    此二人年纪虽小,一个颇有智谋,一个武艺超群。
    此时估计两个人互相使使眼色,正在刘协出言鼓励众臣说话之时,他二人异口同声开口谏言。
    刘协一听,甚是高兴,当即问道:“是谁说话?出班向前,禀奏明白。”
    马岱和司马懿二人,出班上前。
    那马岱拱手道:“陛下,马岱无礼,见众臣于朝堂之上,为一无需疑虑之事,议论不决,着实忍耐不住,方才出言,请陛下切勿怪罪。”
    司马懿也道:“陛下,司马懿也是做如此想。”
    刘协道:“无需疑虑?嗯,你们倒是说说,如何无需疑虑?”
    马岱道:“臣子造反,出兵剿灭可也,又何必议?卫将军董大人说得明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岂可容袁术贼子,多活一日?”
    刘协又望望司马懿。
    那司马懿道:“袁术自称皇帝,背祖忘宗,是自作孽,不可活也。早晚必灭之。太尉杨大人以及诸位大人所虑,是拘小节而亡大义也。袁术造反,如若朝廷不予讨伐,后必有人效仿,如此汉家天下岂是汉家所有乎?故司马懿以为,当谋士献计,将军用命之时,早晚灭之可也,何需论是否该出兵?若谁有计谋,可不费一兵一卒,将袁术灭之,自是攻心之际,陛下尽可用也。”
    刘协听罢,道一声:“好!诸位有何妙计,可不费一兵一卒而灭袁术,尽可说来!……”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