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经济学上有种现象,叫做雪球效应。
意思就是两个雪球,一大一小,同时开始在雪地里翻滚,大的那个会越来越大,并且和小的那个差距越来越明显,因为它体积大,面积大,所吸附的雪会越来越多,而小的那个,就算拼了命也赶不上它。
在网络上,这种“雪球效应”同样是存在的。
比如大学生电影节上的参展电影。
如果一开始你的作品点击量就很高,那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观看,因为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点击量高,就证明看的人多,人们就会好奇,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地方好,值得那么多人来看?于是他们也会跟着点进来,然后为你再多贡献一次点击量。
这种滚动会越来越大,并且和别的作品拉开差距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一旦占领了先机,就等于让你拥有比别人更快地滚动雪球的能力。
何胜龙他们打的,无疑就是这种主意。
他们试图通过前期的宣传,然影视学院的同学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然后等到这部电影一上线的时候,点击量很快就能冲上去,到时候其他地方的观众就会好奇:这部电影为什么点击量增长那么快,是不是它特别好看,又或者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样其他的人也会被吸引进来,然后成为贡献点击量的一员,到了后面,他们的作品就会呈现滚雪球似的姿态,越滚越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得不说,何胜龙+李令武,这两个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然而徐林并没有把这一切放在心上。
你会搞宣传,难道我就不会吗?
说起来,我当年可是一家大型娱乐公司的COO,首席运营官,论到宣传造势,我会怕你?
徐林自信的笑了笑,并没有把张杨等人带回来的海报太当一回事。
但张杨等人的表现可就不同了。
“徐林,现在怎么办呀?”张杨等人显得特别着急,拉着徐林问到:“现在他们抢在了我们前面,要是被他们站住了先机,那我们可就悬了。”
大家都是学这一行的,所以徐林懂得道理,他们也懂。
张杨等人同样知道,何胜龙这么做,就是在为了他们的电影宣传造势,虽然说这部电影不一定会在正式院线上映,但他们只要能赢徐林,就不算白费这阵功夫了。
但徐林在干什么呢?
他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的样子,还看着那张海报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
这个时候是该你称赞敌人的时候吗?
张杨等人突然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念头,连忙对着徐林喊到:“徐林,你倒是想想办法呀,要是咱们不做出点儿什么回应,说不定就真被他压到身下去了!”
徐林挑了挑眉毛,终于开口笑道:“行了,你们不用急,不就是宣传吗?他们会搞,难道我们就不会搞?你们放心吧,这事儿我自然会处理的。”
“处理,你怎么处理?”张杨因为上次在吃饭的时候和何胜龙吵了一架,现在看起来比徐林等人还要讨厌何胜龙,抢着说到:“他们做海报,我们也做海报吗?徐林,你有没有想好海报的封面该怎么弄?”
哪知徐林却一偏头,略带疑惑的反问到:“海报?不不不,我们当然不做海报,人家用过的宣传手段,我们再用一次,那不是在拾人牙慧吗?”
“啊?”张杨楞了一下,随即问道:“不做海报,那你要怎么宣传?”
“宣传的手段,有很多种。”徐林竖起一根指头,像是在教学一样回答到:“除了做海报,我们还可以做宣传片,打广告,甚至是做网络营销,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何必要邯郸学步去学别人的做法呢?”
“哈,罗马,邯郸学步?这是什么意思,徐林,你说的话我们怎么听不懂?”谁知道徐林说完这番话之后,众人的注意力却并没有放在他说的那些营销手段上,而是全都放到了两个听不懂的词上。
这个世界,没有罗马,也没有邯郸,当然也就没有那些俗语和成语。
徐林语气为之一滞,心知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过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于是只好含糊其辞到:“好了,我们不要去在意那些细节,你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刚才说的那几种营销手段上。说说吧,你们觉得现在的情况,哪一种手段比较适合我们搞宣传?”
“打广告!”张杨毫不犹豫的接过话头:“拍宣传片的话,我们现在正戏都还没拍完,做出来的宣传片也不完整,还不如打广告效果来得好。”
冯欣也赞同道:“我也觉得打广告比较好,其实我们可以在学校的校刊上登个小广告,然后印些调查表去请同学们填,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的真实喜好,另一方面也可以顺便帮我们的电影做个宣传!”
听到他这句话,徐林眼前一亮。
没错,冯欣看起来油嘴滑舌的,可没想到这小子脑瓜子却真是灵活,发调查表这一招,就连徐林也感到很合适。
事实上这一招,在地球上就有人经常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过可惜的是,用这一招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好莱坞的电影人。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家把调查放在拍电影之前,而中国人则喜欢把调查放在拍电影之后。
比如好莱坞要拍一部《美国队长》,人家在剧本完成之后,就会叫人拿着调查表在街上去进行街头调查,对随机的行人询问“如果拍《美国队长》你会去看吗”、“你觉得美国队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认为美国队长那些行为最令你不能接受”……
拿到这些信息之后,人家就会回到公司,然后按照观众的回答对剧本进行修改,如果大多数观众都认可的,他们就会保留,反之则会更正。
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当然符合观众们的口味,因为这本来就是观众自己的选择。
而反过来,中国人在拍电影之前,却极少做这样的调查。
大多数的中国人拍电影,都是导演一拍脑袋,觉得“哦,这部戏我喜欢,我要拍”,然后他就拍了,中间拉投资,扯皮那些事儿,咱们就不提了。
然后等到电影拍完了,进了影院,他们才会让人拿着调查表守在门口,等观众们看完电影出来之后,一个个挨着问“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呀”、“你觉得哪里最好看呀”、“你觉得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呀”……
都这时候了,你觉得你问这些还有什么用?
难不成观众说不喜欢,这部电影到处都是坑,你还能把它下映了然后拿回去再重拍一遍?
所以说,美国人把功夫做在前面,而中国人则喜欢做事后的表面功夫,所以最终美国人拍出来的好莱坞电影能够横扫全世界,而中国的导演则常常抱怨观众“不懂欣赏”、“不懂艺术”。
这就是典型的闭门造车,然后把责任全都推给观众啊!
冯欣说的这个方法,简直说到徐林心里去了,于是徐林立刻点点头,指着冯欣说到:“你说的方法很好,咱们可以试一下,先印几百份调查表出来,拿到其他同学那里去探探口风,顺便宣传一下咱们的电影。”
冯欣也没想到自己的想法竟能得到徐林的认可,顿时高兴地眼睛都眯了起来,一挺胸膛说到:“没问题,这件事就交给我,我一定给你办的妥妥的!”
徐林点了点头,又对众人说道:“不过光是发调查表的话,我觉得宣传范围还是窄了点儿。”
“那你说该怎么办?”众人一起反问他。
徐林想了想,揉揉鼻子说到:“我觉得,还是应该弄一部宣传片出来,咱们提前发到网上,算是给咱们的电影造一波势!”
“提前发宣传片?”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可我们正片都还没拍完,拿什么来剪宣传片?”
徐林笑到:“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接下来两天,我们先把拍宣传片要的镜头拍出来,那就要辛苦一下大家了。”
众人面面相觑,接下来两天专门拍宣传片需要的镜头?
不会吧,难道你脑子里这么快就已经有了想法,知道宣传片需要那些镜头?
要知道,传统宣传片的镜头,通常都是在拍摄完成之后,从整片里剪辑出来的,这样不但能集中展现整片里面的精华部分,还能勾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这部电影产生更大的兴趣。
可现在连整片都没拍完,到时候哪些镜头会留下,哪些镜头会删减,谁也不知道,你这就要把宣传片都给剪出来了?
还是吴毅恒第一个站了出来,代表众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徐导,辛苦一下我们倒是不怕,可宣传片需要的镜头,你已经有底了吗?万一到时候宣传片里的东西和正片里的出现误差……”
吴毅恒也是圈子里的一把老手了,所以他很清楚,导演的想法随时都在变的,只要一部电影还没杀青,最后会拍出些什么镜头,谁也说不定。
万一徐林提前把宣传片给弄出来了,结果最后正片完成的时候,宣传片里的那些镜头又没有被收录进正片里,那可就闹了大笑话了!
只怕要是被大学生电影节的组委会评委们看见,会觉得他们很不专业。
但徐林已经下定了决心,因为他从何胜龙他们那里得到了启发。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他不能光是埋着头只管拍好自己的电影,提前一步做宣传和推广,对这部电影的成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徐林自己以前就是专门做这件事的,他怎么会不知道一个好的宣传对一部电影的作用呢?
《疯狂的石头》怎么样,牛啤吧?导演宁浩的封神之作,当年仅有的四位跨入亿元票房门槛的大导演成名作品!
可这部被众多人所热捧,在媒体上获得了空前口碑的电影,票房是多少?
2350万人民币!
说出来真是有点儿伤人,当初这部戏口碑爆棚,影院号称一再调整排片率,媒体上也是一片叫好之声,大家都认为这是国产喜剧电影中难得的精品,甚至超过了它模仿的偶像《一杆大烟枪》的叙事结构,比之《一杆大烟枪》更生动,更搞笑。
可它的票房却连当时另一部烂片《夜宴》的零头都比不上!
为什么?
就因为当初拍《疯狂的石头》的时候,宁浩只是一个新人导演,甚至要靠着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演计划”,才能凑齐拍摄这部电影的资金。
结果电影拍完之后,没人看好他,他自己根本无力做宣发,于是只能在默默无闻中静悄悄的上映这部电影,哪怕最后电影口碑爆棚,媒体的评论一边倒的夸奖,但它依然只能收获了一个“算是不错”的票房。
而与之对比的,则是那部世纪大烂片《夜宴》。
冯氏从贺岁喜剧转向悲剧的里程碑式作品?
国产第五代导演冲击好莱坞的野心之作?
众多实力派明星倾情加盟?
《王子复仇记》的中国古代版?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它的宣传,从这部电影开机一直到结束,它都全程处于观众的热议中。
可结果如何呢?
豆瓣网上,超过70%的一星和二星评价,相信已经足以代表观众们的心声。
口碑一落千丈,冯氏花了十年时间累积起来的名声和形象,几乎全都随着这部电影的骂声轰然倒塌,媒体也从一开始的“万分期待”,到了后来的“人见人踩”,这部电影的成绩,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
但,那又如何?
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是1亿3千万,虽然它或许连明星的片酬都不够,但也足足是《疯狂的石头》的5倍以上了!
一部口碑烂到人人唾弃的电影,票房却是一部人人交口称赞的电影的5倍以上,这是为什么?
说到底,无非四个字,宣传,排片。
没有宣传,就没有排片,没有排片,就没有票房,这是一个最简单易懂的道理。
徐林身为一家大型娱乐公司的COO,他又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
而且他拍《棒球英豪》,一开始就不单单是冲着大学生电影节的奖项去的。
拿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扬名吗?
或许吧。但最终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盈利!
美国的奥斯卡大奖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关注,国内某些导演要死要活也要去一趟?哪怕因此拍了一部又一部烂片,被国人破口大骂丢了传统,依然乐此不疲?
难道真的是因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答案当然不是的!
奥斯卡之所以能够被全球电影人公认为最有权威性的电影奖项,说到底就是因为一个原因:拿了奥斯卡的大奖,不管是电影还是电影人,都会因此身价大增!
每年奥斯卡颁奖之夜的时候,云集好莱坞的其实不仅只是电影人,更多的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院线商人们,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拿到奥斯卡大奖的电影,带回国内去播放!
这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不仅院线商人们因此能够赚到钱,拿到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也能因此再收割一波票房,堪称双喜临门。
所以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拼了命都想拿奥斯卡的大奖?
因为这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啊!
而大学生电影节,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一场大学生电影的狂欢,事实上,每年来到电影节的人群中,还有很多同样是准备来淘宝的院线商!
徐林拍电影,其实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冲着这些人去的。
如果他的电影能够拿奖,就能引起这些院线商的注意,而只要有院线商愿意上映他的电影,那么他就能做到名利双收了!
所以徐林的野心一开始就很大,他也有一定要成功的信念跟坚持!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