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入瓮来

50.道阻且长

    
    谢玄刚刚领了奏旨下达了三公台, 三公台的三位大人在看完这道皇帝的奏旨后难得意见十分统一地陷入了沉默。
    “陛下的旨意已经下达了,裴大人看着什么时候再转呈圣意通达百官?”
    谢玄走后第一个打破寂静的是太尉周褚。他是个武夫, 但不代表他没有心眼,毕竟也是在朝堂上淫浸了这么多年的人了。虽然说三公鼎力,但这么多年一直是裴相一人独大, 御史台还好, 太尉台的门槛要不是每日还需点卯,怕是早就生出苔藓来了。
    这新政明晃晃地是打这要与世家对抗的旗子。可是也伤及了裴相的根本, 裴敬徽这么多年握着权利, 那些世家子们都称他一句夫子。
    如今换了新政,那些寒门子弟可都算是天子门生了。
    周褚只有一个儿子, 而且还有被宠得有些莽直,他没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 只盼着自己在多活两年, 全力养好孙子。是以这位很是清闲的太尉抱着看戏的心思看着裴相大人。
    只是裴敬徽老奸巨猾,什么样的风浪没过,小皇帝的这些戏码还不足以让他面露慌色。初生牛犊的小皇帝, 还不知这朝堂的水有多深。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这事不要他出手, 自然会有人按捺不住。
    “周太尉不用着急, 这奏旨下来要传达三台九省还需要些章程。”他将目光扫向周褚与夏侯奉,“正好两位大人也在, 就不让人再多绕一道了。待会儿等侍曹转抄完陛下的旨意, 还请两位大人带回去。”
    “这是自然, 裴相只管忙着九省那边。”
    夏侯奉朝着裴敬徽点点头,算是示意。人老成精,他没有周褚那般沉不住气,也不像裴敬徽这般将权利握得太紧。君君臣臣,这天下依旧是李氏的。
    李君霖的奏旨没有花了一个时辰便传遍了整个外宫。并没有人跳出来明目张胆的说新政的不好,似乎有人都憋着一股气,等着明日的朝会再议。
    翌日的朝会便在如此沉默诡异的气氛中展开。
    一个打破这等局面的是宗正卢博平。
    “陛下。陛下昨日颁布新政一旨,让臣觉得尚有不妥之处。举孝廉是圣祖在时留下的明政,如今陛下擅自改动岂不是有损圣祖美名?”
    这帽子扣得也太重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时移世易,人若不知变通岂不是要被规矩所缚死?
    李君霖不打算现在就回应卢博平,新政被阻,她是料到的,只是她要看看还有多少人反对新政,她要把他们都揪出来,一网打尽,若是逐个对付,太耗口舌。
    她扫视了一眼台下的群臣。
    “还有谁对新政有意见的吗?若是只有宗正一人,你们待会就不要跳出来附议,否则便是欺君之罪。”
    “臣附议。”廷尉蔡行犹豫了一会儿也站了出来。“臣以为举孝廉之制选出的官员乃是德行兼备之人。科举之制只能看到应试者文采如何,而对此人德行并能不知晓。若是无德,便是有才又如何?难免不会鱼肉百姓,危害一方。”
    “臣附议。现下各部人手已足,若是再招科举便是如何安放那些新选上来的士子?领着朝廷俸禄,却无实职,此举岂不是寒了那些纳粮交税的百姓的心?”
    “臣附议。寒门士子,所学所知皆有界限,不如世家子弟,从他们中选举官吏,怕是并不能胜任。”
    ……
    整个朝堂都热闹了起来,那口从昨天便憋起的气,终于在今天撒了个干净。
    李君霖十分耐心的听完了众臣的“建议”。
    她笑了笑,从龙椅上起身,站在宣政殿的玉阶上。她一站起来了,冕服上的十二龙便完整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怒目而视地怒目而视的十二龙首,让人不敢直视。
    “说来说去,众卿不过只有以下几个疑问罢了。一是举孝廉乃圣祖所行,不可改动。二是怕选上来的士子有才无德或见识不够不能为官,三是,若是再行科举这朝中人员已满,怕是不能妥善安置。朕总结的可是有错。”
    “无错。”
    其实说来说去也就那几点,台下的臣子听到李君霖点得这么清楚,也知皇帝是有备而来。
    “不知诸卿可曾听过时移世易?这世间万事都是随时而动。草木春时发芽,夏时葳蕤,秋时结果,冬时藏地。植物都如此随时而动?更何况是我们?当年圣祖初初建国时,因前朝末帝残暴,礼乐崩坏,饿殍万里百姓易子而食。在这世上喘上一口气已是难得,何谈读书识字?所以圣祖才举孝廉,从各地望族之中拔选出各位的先祖守护着风雨飘摇的天下。可是随着我李氏与无数有功之臣的努力下,我大楚,早已不是当年的楚蛮之地。如今的楚风开化,楚民儒雅。寒门之中亦有大家,画圣薛方进难道不是寒门之士吗?余卿,朕可是记得年前你与潘卿曾为了薛大家的一副画而大打出手。”
    她瞥了一眼刚刚很是义愤填膺的丞相直司余方胜。余方胜被她这一眼看红了老脸,胸口憋着话不能说出来。他能说甚么,他家里可是收藏了满满一墙薛方胜的画。
    “你们说会选出有才无德之人。但科举并不是人人能去,只收此前没有作奸犯科的有识之士。况且诚如你们所说,寒门士子所学所识皆有界限。朕现在只是在江东实行而已。而且朕也没有说此次科举不允许世家子弟参考,若是世家子弟能选上,朕也会予以授职。”
    李君霖负手,在玉阶上踱了踱。
    “你们担心朝中并无闲置之职,可是正好任侍郎不是提出了各郡在增添官职一事吗?现下各部中任留有之前选出的郎官们,他们也在各部历练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出去担职历练了,而这些新选出来的士子们自然也是应该在朝中向着各位多学习一下。”
    李君霖先前强势了这么久,现在这话也有些退步的意思了。
    各部闲置的郎官们都是世家子弟,如今如果能去各个郡监督官员,哪怕是离开长安,也是有了实权的官,和之前的闲职是不能比的。陛下已经亲口承认了从江东选出来的士子暂时不能担当要职。那么等人来再敲打他们不也是一样的吗?
    这样一来,又不拂了陛下的面子,而且等那帮士子们被打击的一无是处时,陛下也不会再轻易地提出什么废除举孝廉,改用科举制了。
    这些老狐狸们,在心里转了几个弯弯,遂同意了陛下的意见。
    “陛下所见甚远,臣等自愧不如。”
    起头质疑新政的廷尉蔡行此时先行服软,其他的朝臣们也随着他一同行礼。
    “陛下圣明。”
    “众卿可还有甚么事?若无事便退朝。”
    李君霖重新做回龙椅上。方才真是……真是十分刺激。她只在书上见过舌战群儒,如今轮到她自己,当真是又艰难又过瘾。
    她如今不在压抑自己,想甚么便做甚么,神采飞扬的模样与年前那个病歪歪的样子实在是判若两人。让那帮老狐狸们都怀疑陛下是不是服了甚么仙丹,整个人脱胎换骨。俾睨天下的气势,让他们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利也握得越来越胆战心惊。
    一场君臣相争的朝会又散去。
    “陛下今日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书宸朝着李君霖抄了抄手,自从与她约定之后,小侄女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如今的她就像一朵明知花期将过的花一般,只顾淋漓尽致的绽放,等花期结束便轰轰烈烈地去凋谢。
    这样美丽的花儿何人忍心折断?
    他忽然庆幸起幸好她是女儿身,这样他还能欣赏她的才干。若是身为男子,这样的一个对手,他定不会手下留情。
    她朝着李书宸笑了笑,“君霖是皇叔的学生,有皇叔这般的夫子,学生又怎么会差?”
    “皇叔一会儿同去钧思殿?虽然开科举一事已经定了下来,但是派谁去主持科举,如何行事还有待商议。这些还需仰仗皇叔指点。”
    “陛下这般说臣受之有愧。”他朝着李君霖自谦的拱了拱手。然后亦步亦趋地跟着皇帝去了钧思殿。
    李君霖要对世家动手,虽然做了些退步,但终是伤及了世家的利益。有些心思浅浮之人,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这天下姓李,但这天下又不止一个姓李的。
    谢玄下了职,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去鸿胪寺,接妹妹一同回家。
    谢玄陪着谢璇玑从兰台的侧门出来,那儿正巧有个复道可以直通三公台,离朱雀门最近。
    兄妹两人一前一后地跟着,正巧在复道下楼的出口,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殿下,殿下……殿下等等臣。”
    下意识的谢璇玑就停下了脚步,并且拽了拽了兄长的袖子。
    谢玄虽是不解,但也顺着妹妹的意思停了下来。
    “崔大人有何事?”
    这宫里只有一个人能被称为殿下。
    李书宸转过身看向匆匆赶来似乎还有些喘不上气的符玺御史崔曦。
    “过日便是臣的小儿举行冠礼,还请殿下拔冗,崔某不甚荣幸。”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玄墨色烫金字的请柬双手递给李书宸。
    李书宸看着那张请柬笑了笑,一直保持沉默的世家终于开始站队了。果然这世上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若是有空定会叨扰。”
    “那臣就侯着殿下大驾了。”
    崔曦又恭维了李书宸几句。皆被其所轻轻带过,两人一边寒暄一边离开了此地。
    无意听到二人谈话的兄妹俩人,互看了一眼便相携回府。
    回到崔府三房的书房,谢谨看了一眼兄妹二人才道,“如今崔家已经开始向摄政王那边靠拢。似乎是想借摄政王之势,今日你们伯父也曾问我,是否要与摄政王走的亲近几分。你们怎么看。”
    世家之间来往甚密,有甚么动向都是可以探知的。
    谢玄想了想,这几日在钧思殿所见,那道新政的奏旨还是摄政王代笔。便说,“臣强君弱,想必摄政王也不愿见到世家过盛,世家的问题想必摄政王与陛下想的差不多。即使现在亲近急着亲近摄政王,他也不会用心为世家说话。”
    谢璇玑也十分同意兄长的话,如今李书宸已知皇帝是个女子,皇帝如今全然拿捏在他手中,只怕现在的新政也是他所默许的。
    “父亲,哥哥说的对,君心难测。我们谢家如今要做的是纯臣,不偏不倚只忠于皇权。”
    谢谨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比他这个父亲想得多。于是儒雅的有些软弱的谢谨道,“那为父再考虑考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