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年七月初,经过程昱的不断游说,吕布再三思考之后,秘密与曹操达成同盟,以并州为资,曹操助吕布夺得冀州,同时,双方一起抵抗北方的公孙瓒。
曹操的二虎竞食之计成功了一半,另一边的刘备处,曹操手下的陈群也取得了进展。
自两月前袁绍亲自率兵两万东征青州,刘备的压力就大了很多。既有州内外来自政治斗争的压力,又有外部的军事压力。
政治上,刘备上位虽是受孔融举荐,可毕竟他本人是流落到青州的客军,下层的官吏对刘备不怎么信服,如今因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青州被袁绍征讨,很多人觉得都是刘备的错。往常对刘备清洗孔融嫡系不发一言的人,到这时候都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想要在刘备战败后自保。
除了来自州内的压力,来自公孙瓒一方的压力也让刘备透不过气。如今随着公孙瓒与袁绍进入激烈的拉锯战,公孙瓒正竭力寻找新的盟友,好击败袁绍,然后趁大胜之威,挥兵横扫北方四州。
作为公孙瓒名义上的部下,刘备很苦恼。他既不想让公孙瓒这么一个蔑视大汉王权的人上位,又不想袁绍战胜公孙瓒,期待他们二人两败俱伤。因此一直以来,只要能占便宜,刘备就占,不能则收缩实力,以待时机。这也是公孙瓒与袁绍打了数年,刘备的大军还未打出过平原郡的原因之一。
曹操的使者陈群所说的事情,刘备必须的细细斟酌一二,才敢答应。
这次陈群到青州,总共与刘备商讨两件事情,第一件乃是与曹操同盟共抗袁术,以遏制袁术夺取中原。
对于袁术,刘备心中很是忌惮。他忌惮的不是袁术的实力强大,而是袁术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
袁术现在名望越来越高,响誉整个淮南一带地区。加上袁术在中原世家中的声望,他的统治非常牢固,想要撼动除非能够以军事实力彻底击败才有可能。
可惜袁术手中控制着富庶的扬州,底下有近十万的真正的精兵,想要击败袁术除非能够有倍于他的士卒,不然想都别想。
袁术出兵徐州,刘备很早就知道了。曹操先前谋夺徐州不成,被袁术逼了回去,也不怪他会动脑筋让人前来游说结盟,鼓动青州出兵徐州。
虽然明知道曹操就是想要他刘备出兵下徐州与袁术对决,但刘备并不着恼。这袁术攻陶谦,正好是他刘备回绝公孙瓒的借口。因此对结盟抗楚,刘备没什么意见。
让刘备最头痛的是曹操的另一个请求——与吕布结盟,共讨袁绍。
陈群说得好听,讨伐袁绍之后,他刘备可得冀州半部。可惜对这种鬼话,刘备根本不相信。
吕布何许人也,虎狼之辈,岂是好相与的角色?那吕布手中控制着一股身经百战的并州骑兵,在冀州这等平原地区,战力十足。他刘备不过区区数百骑,老兵不过数千,靠一群散勇怎么能够和吕布争夺冀州?
都说是共讨袁绍,可惜似乎曹操把他刘备当作了利用的对象,整个盟约中就没有一点好处属于他刘备。反而脏活累活全让他干。
像那等吕布夺取魏郡之后,让刘备转守为攻,拖住袁绍回军,什么大军会合之后双方夹击等等条件,没有一个有好处的是属于刘备的。
为此,刘备愁快要愁白了头。按理说遇到这样苛刻的结盟条件,他刘备当断然拒绝。可是从这些条件中,刘备发现了自己可获取的好处。
三家结盟,刘备的好处是没有提出来,可存在的隐性好处就数不胜数了。一是那袁绍所率的大军可是他最后用来保卫魏郡的精锐,兵甲精良,若能收编,就立刻能有一支精锐之师。
对袁绍的这支部队,刘备可是垂涎了分久了。月前,袁绍率兵来袭,关羽依靠勇冠三军的武力,在袁绍军入济南国苦县之时,夜渡济河发动突袭,不仅没能击溃袁绍的前军,反而损失了数千士卒。
要知道关羽可是在袁绍大军不注意的时候,虚实相掩之下发动的袭击。可结果袁绍大军初时混乱了一下,很快便重整,硬生生顶住了刘备军的袭击,反而把关羽打得大败。
自关羽大败之后,刘备大军几次野战,也都相继败于袁绍之手,损兵折将。连三弟张飞也被袁绍军围困过一次,要不是关羽率军及时赶到,救了他一救,张飞这条小命早就没了。
野战打不过冀州军,刘备只得利用黄河之险,据城死守。他将大军屯积在历城、台县与梁邹三地,历城驻扎3士卒以防备袁绍派遣小股部队绕道袭击,主要大军屯积台县与袁绍大军对峙,剩下的梁邹也有5军队,与台县互成犄角。
刘备的这种布置令袁绍只得屯兵在营县不得动弹。好几次袁绍的小股军队想要从其他地方渡过黄河,都被刘备军依靠水流优势半渡阻截,无功而返。
要不是这样,刘备手中紧巴巴的兵力早就被袁绍的大军给横扫了,哪里还能据有青州。
依照曹操的计策,刘备看到了全歼袁绍进入青州的大军的机会。
二来,若他刘备能击败袁绍,借助袁绍这个绊脚石,加上曹操与他的众口一词,刘备之名就能远扬四海,这样便可吸引四方贤才来投,缓解现在刘备军嫡系几个,四面皆无人的困境。
三来,击败袁绍之后,公孙瓒压力大减,以公孙瓒的性格,他巴不得当即称王称霸,即便他不这样做,也肯定会图谋青州的基业,这样刘备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与其决裂,顺便使自己的名望更上一层楼。
除了以上三点,其余的事情刘备也想不到,不过总的说起来,真能扳倒袁绍的话,对刘备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花费了数日时间,刘备终于想通了所有关节,然后与曹操使者陈群议定事项,要求以击败袁绍之后的战利品来换取刘备出兵夹击吕布。至于结盟抗袁一事,刘备倒是没提出什么需求。
与刘备结盟之后,曹操计策中德最后一个人公孙度也在曹操画的大饼下沦陷了。
公孙度自192年开始和袁术开始海贸之后,可谓是春风得意。
依靠袁术提供的武器装备和数量不少的粮草,公孙度拉起了一支实力很强的人数过3的大军,在诸侯混战了近半年,公孙瓒与袁绍打出真火后,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
辽东一带彻底成了公孙度的势力地盘,不过尚年轻的公孙度并不想就止于此。在外勤修武力,在内励精图治,把辽东弄得蒸蒸日上。
不过正因为辽东发展太快,越显繁荣之下,明传北方,很是受很多人窥视。对于大汉其他地方的敌人,如扶余人、濊貊之流,公孙度完全不怕。
还好强大的乌桓人被公孙瓒自己打成了残废,这几年也就欺负其他地方的小部族而已,再也不敢触动大汉霉头。所以公孙度最大的敌人反而不在外部,而成了正是在身边,家底快要枯竭的公孙瓒。
想到公孙瓒拥兵十数万,随时都会起兵攻入辽东,公孙度一直都很担忧。加上袁术年前突然降低了与他的贸易额,反而加大与公孙瓒的来往,使得公孙度的压力更大了。
现在曹操派人前来与他结盟,公孙度求之不得,听到还有吕布和刘备,公孙度更高兴了,没做多想便同意下来。
小说推荐
-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 携带系统穿越至东汉末年,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穿越成为了袁术!刘备:这袁公路为何如此不讲武德?光天化日之下招揽我麾下将士…求你留俩呀!曹操:生子当如袁公路,哀兮哀兮。李世民:袁公路会是我毕生之敌!袁术:不瞒诸公,在公路心中,在座的各位皆是乐涩。且看在这新乱世,袁公路又会翻起怎样的波澜(还请期待与支持
- 历史小说南国红豆生连载
- 最新章:第530章:战后奖励与平衡!南明猛将!
- 三国之我为袁绍
- 袁绍,汉末前期最大的诸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使他的基业被败坏一踏涂地,可是一场大病让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占据了他的身躯,从此以后他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什么刘备,曹操全被他踩到了脚下,并且将自己国家的版图扩大到了世界五大洲
- 灵异小说铁汉柔情连载
- 最新章:正文 第二十章 憋坏的典韦
- 三国之袁氏天下
- 这是一本关于袁绍的书籍,主角是袁本初的小说真心很少,这一本还可以看下去。我们的故事从袁绍尚未发迹开始,从讨伐董卓到雄踞北方,再到一统天下。慢节奏,不碾压横推,一切都是合理发展。虽说有系统是穿越,但也不是无敌,细水长流,大家可以慢慢品尝。品尝这一场袁氏联盟的盛宴,这联盟由朕书写!PS:终于突破了三百万
- 历史小说丝雨如梦.CS连载
- 最新章:第九百五十四章平定叛乱
- 三国之袁氏败家子
- 张浪意外穿越三国,冒名顶替当了袁绍的便宜儿子。原本只想混吃等死做个纨绔子弟,却因为闲着没事训练的一支精锐居然威震天下。原本不想参与袁绍儿子们的争权夺利,可是因为功劳太大却成了众矢之的。早就被前女友折腾坏了的张浪,本打算一个人潇洒自在,却没想到一句‘床前明月光’就把个千古佳人迷得神魂颠倒了!看一个特种
- 历史小说妖惑天下连载
- 最新章:第两百三十七章 梦境
- 三国重生之我是袁绍
- 酷爱三国历史的大学生薛云莫名其妙的来到了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东汉末年。而且投胎到了曾为一方豪强的袁绍身上。对三国了如指掌的薛云,还会不会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三分天下的局面又会有怎么样的变革
- 历史小说剑心毅坚连载
- 最新章:第104章 有埋伏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重生成袁绍次子袁熙,本来只想在幽州安静种田,结果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乱世的漩涡。为了生存,袁熙只能硬着头皮,一边暗暗发育,一边偷偷挖三国英杰们的墙角。袁绍“逆子”曹操“此子有枭雄之姿”吕布“此子如我一般忠义”刘备“我夫人呢”孙权“哇”汉末的风云,因他而悄然发生了改变
- 历史小说光荣小兔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行事底线
- 三国争霸:开局变成袁绍
- 大势已去的徐秀被兄弟出卖兵败身死,在最后一个手下战死的时候,徐秀恨恨的想着要是自己是袁绍早就统一北方了。没想到身死的徐秀没有回到现实,而是直接穿越成了游戏中的袁绍,天胡开局的袁家大公子!现在玩家还没进入游戏,徐秀开始了先手布局,名臣良将受到袁家招募哪个不心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家还缺人才?得到天下
- 历史小说辰孤雪连载
- 最新章:第28章 颜良文丑
- 三国之我是袁术
- 历史小说长不大的肥猫连载
- 最新章:第九百七十二章 失望
- 三国:从教袁绍做人开始
- 东汉末年,寒门出身的冀州牧韩馥突然强势崛起,竟然将四世三公的袁绍逐出了冀州。一时间天下为之震动,诸侯为之忌惮,士族为之惊恐。在各方默许下,堂堂冀州牧遭人暗杀,横尸街头。而就当所有人都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冀州韩氏再无威胁之时,一个削瘦的身影站在了冀州城头,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冀州的獠牙…我!韩彬!冀州牧公子
- 历史小说盗帅夜留香连载
- 最新章:第四十八章 互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