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公路

第248章 进军司吾

    
    从十日前接到袁术让挥兵北上,攻取东海郯城的军令后,文聘趁大军准备辎重物资,集结兵员的时间,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攻取北方的郯城一地。
    若说最近的,莫过于沿着沂水北上,攻取良成县,然后顺着沂水北上,即可到达徐州治所郯城了。
    可是文聘却不愿意攻取良成。良成本属下邳郡,是下邳城与郯城的中间要道。领兵战斗数年的文聘怎么会不知道取得良成对攻取郯城的好处。
    先前文聘没有攻取良成,就是因为良成名义上属于下邳,但是多年来一直都在陶谦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也是笮融搞的事情。笮融多年不奉上令,拥兵自重,为了保护郯城安全,陶谦将良成建设成了一个军事重镇。
    想要攻取良成,文聘觉得只有死围迫降一个方法。可惜死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北方郯城未破,陶谦随时可以顺江而下支援良成。
    如此,良成便被文聘抛弃掉了。除了良成一地,北入东海还有司吾一地可以作为前线的基地。
    只是这司吾处于骆马湖畔,周边又没有道路前去司吾,绕道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只有走水路最为快捷。
    攻取了司吾之后,袁术军即可以司吾为基地,北上即可直扑东海郯城,可以安全避过良成这个难啃的骨头,又可快速达到夺取郯城的目的。
    文聘难以取舍的地方就在于到底是走水路攻取司吾,还是走陆路夺取司吾。一般情况下,文聘会直接选择走水路夺取司吾,但在骆马湖这里,他却不敢轻易下决定。
    一是,扬州的水军并未随军出发,如今的步卒几乎都没练过水战,发生水战发挥不出楚军实力。
    二是骆马湖的地形太过复杂了。骆马湖并不是一个湖泊,而是由四个湖泊组成的一片大泽。位居中间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头湖,东北部的叫埝头湖,南部的叫骆马湖,入湖河流集中在西北侧,以沂水为主。
    四个湖泊依靠着浅谈水泽相连,水深变化无常。湖内地形因沂水水情变化,湖内情况多变,也许今年哪个地方有个内岛,到了明年又不见了。可以说要不是常年在湖边以捕鱼为生的百姓,几乎没人知道这湖内的地形。
    南部的骆马湖还好,文聘还能找人带路,可临近司吾的禺头湖就没办法了。对于那里的地形,文聘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完全不知道。一个地方地形未知,就派军前去,无疑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想到袁术的军令,让他在刘备到达郯城之前,夺取郯城,文聘就觉得紧张。那刘备军上什么时候可以击败阙宣所部谁都不知道。也许运气好,也就十数天的时间便足够了,运气不好,三五年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惜文聘不敢赌,他只能估计着最短的时间行动。
    绕道会给后勤带来极大的压力,又要耗费十余日,粮道的安全性没有保障,但对大军来说还算安全。不绕道大军安全性不高,要冒很大风险,可速度快。两相比较,文聘更愁了。
    无法做下决定,文聘放下手中的地图,深深叹了口气。起身拿过自己的配剑,文聘决定去巡查大营,解解烦心事。
    刚出大营,文聘迎面撞上了快步奔来的何义,那何义正挺住脚步,想要与守卫帅帐的士卒交谈,见文聘出来,连忙上前。
    “大喜啊,将军!数日前将军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他们带来了向导。”何义两步走到文聘身边,飞速的说。
    “什么?回来了?速速把人给我带来。”听到自己派人去寻找的向导回来了,文聘惊喜不已。
    三日前,因地形不明问题,文聘派出了斥候去司吾周边寻找向导。由于袁术军本就是入侵一方,加上徐州新任的守将陈登在接管司吾之后,将周边渔民迁入城中密切监视,他以为向导不可能寻得到,哪里知道今天居然真个找到了人。
    “诺!“何义说完,转身对着营地远处招了招手,顿时有数个士卒护卫着一个百姓从那边走了过来。
    看着眼前年约4的人,文聘打量起他来。只见这人衣衫褴褛,双手皴裂,脸上全是斑纹,发色枯槁,看起来是渔民无疑。
    他这会儿正望着袁术军大营四处打量,眼角余光看着文聘,身子情不自禁的往后缩,表现和一般的百姓无异。
    “你是哪里人?听说你对禺头湖很熟?”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文聘减轻了一层疑惑,不过为防有诈,他又问道。
    “将军,小人……小人是禺头湖畔的渔民!禺头湖……小人很……很熟!”那人被问,结结巴巴的开口回道。
    “为什么要来做向导?”听这人语气,胆小怕事,表现没有异常。
    “我想报仇!”那人听到文聘一问,恨声回答。
    “报仇?报什么仇?”听到是为了报仇,文聘来了兴趣。
    “我儿子和老父都被他们杀了,我要报仇!”说到这里,那人不在结巴,反而握紧了拳头,一脸的痛恨之色。
    “好了,你且下去休息,你的仇,我们会帮你报的。”听到这里,文聘也大致了解了情况,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让士卒带他下去休息。
    看着那人越走越远,文聘转头鬼使神差的道:“何校尉,你看那人之言,有几分可信?”
    忽然被问到,何义想了想,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若那人说是为了活命,为了功名利禄,他还会有几分可信,可是报仇,在这个年代谁和谁没仇呢?报仇一事着实缺乏说服力。
    见何义没有开口,文聘笑了笑,转身进了大帐。连何义这种人都不相信那人的说辞,文聘作为大帅数年,南征北战,阴谋诡计见识得更多,什么样的事情都见过,又怎么会轻易就相信一个人的说辞?
    即使这个人看上去再无什么不对,文聘对他的话最多只会相信三分,而剩下的七分也要小心求证,证实之后才会去做。
    想到这向导本身就在司吾当渔民,那么证实起来也比较容易。只需要让人套他的话,让他透露自己原先所在的地点,派人一打听就知道结果了。
    于是文聘回大帐之后,立刻写了封密信,让军中的细作头领传到司吾地区的细作手中,让他们查探明那赵三的身份。
    文件发出第三天,便有了从司吾所来的数次回信,每一次回信都是由不同的小队进行的回复,文聘细细查看了回信,终于做出了决定。
    那赵三还真是司吾地区的渔民,在禺头湖芦花村生存了数十年。十日前,仅比文聘晚一些时间得到消息的陶谦派遣陈登率援军到达司吾。到了司吾之后,陈登立刻开始了建设防线。
    为了据湖而守,陈登下令将整个禺头湖畔的所有渔村搬离。那芦花村本身位置处于湖边的半岛上,村寨周边全是茂密的芦苇,村寨隐蔽性极好。
    由于陈登所率的北方士卒不知道情况,“误认”村庄是水盗的聚居区,放了一把大火。当时赵三正在湖中捕鱼,因此得以逃过一劫。
    据说后来有数个芦花村的人回到了岸上,也被陈登军当做盗匪一同斩杀了。这赵三确是命好,得以逃脱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结合前后信息,赵三是在湖边芦苇丛里被找到的。两相比对,文聘这才大概相信了他的说辞。
    事情查得差不多了,加上有了赵三这个向导,文聘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开始在下邳周边收拢船只,准备在士卒集结到位之前,准备好出证事宜。
    文聘率着大军在下邳收集船只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陈登的耳中,得知楚军想要渡湖过来攻取司吾,陈登轻轻一笑,让人端上了美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