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一千零三章 召杨应宁回朝(求月票)

    
    徐阶颇为无奈,本以为认识朱浩是一件好事,有前辈提携,又能教他东西,甚至还因为朱浩跟杨慎等名人有过亲密接触。
    替皇帝办过差,跟唐寅也有不错的关系……
    结果现在却被朱浩硬生生拽去当工部郎中,虽然官品是上升了,但对他来说可是非常郁闷的事情,谁能拿着翰林修撰不当,却跑去当什么工部郎中?
    真以为这是什么轻快差事?
    随后朱浩去见了新任翰林学士贾咏。
    贾咏对于朱浩的到来,显得异常谨慎,毕竟他在宫中见识过了皇帝对朱浩的信赖,现在他就要琢磨,朱浩到底是他的属下,还是平级,再或是上级来视察工作?
    “敬道,你要调工部侍郎,等议礼之事稍微结束,可能你礼部的差事就要卸下了。”贾咏试探地说道。
    朱浩笑着点头:“是。”
    贾咏道:“那你未来作何打算?”
    打算?
    当你是我的师长,还要问问我以后的人生规划?你这试探的水平不行啊,能不能挑点有营养的问题来问?
    “我打算以后在工部好好做事,以后或有很多时候不在京师……”朱浩笑道。
    贾咏皱眉:“你若是调工部为左侍郎,恐怕要管部堂事,何以不在京师?”
    朱浩道:“可以这么想,就当我提督易州山场,陛下安排我去工部,多数时候都是管理厂部之事,至于部堂事……我年轻气盛,入朝的时间也短,难以平衡好各方关系,还不如多出去历练一番。”
    虽然朱浩的话有些“放肆”,就像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差事一样。
    大明工部的制度,也好像会因为朱浩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
    但贾咏听完朱浩这番话,却无端放下心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小子以后不会常留京城捣乱,以后朝堂上也基本见不到他,那是否意味着……朱浩当不当工部侍郎,是否兼任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这些职位,其实都没什么差别?
    “嗯。”
    贾咏不动声色,点点头,“年轻人是要多历练,但也要注意分寸,朝堂也需要后起之秀。以后翰林院也常来。”
    “好。”
    朱浩跟贾咏也只是保持面子上的和睦,其实内心中,彼此也把对方当成敌对派系的人。
    怎可能推心置腹呢?
    ……
    ……
    年后,朝中最大的风波,或者说朝中上下争论的焦点,便是杨一清和谢迁是否应该回朝之事上。
    唐寅入阁已经敲定,只等一道诏书下来,内阁就将成为五人的配置。
    如果皇帝还要召杨一清和谢迁回朝的话,将把他们摆在如何的位置上?
    杨一清还好一点,毕竟当过六部尚书,而谢迁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这位可是弘治名臣,在内阁和翰林体系中声望独树一帜,当年李东阳死前曾极力主张让谢迁回朝,甚至想让谢迁为首辅。
    但谢迁在正德朝一直都对皇帝的征召选择拒绝,归隐不出,这时就一定会卖新皇面子?
    初五这天朝会。
    当天是唐寅正式入阁的日子,朝堂上朱浩不在,而朱四拿出一份奏疏,提到杨一清回朝之事。
    朱四道:“镇江的杨老部堂,就算一直都在赋闲中,却不忘朝中大事,朕屡次派人去跟他谈论国事,甚至连大礼议也曾询问过他的意见,均得到支持。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朕准备派人去召他回京。”
    刘春出列道:“陛下,只怕杨部堂不会轻易出山吧?”
    “事在人为。”朱四道,“朕一片诚意,难道他会拒绝?这钦差重任,你们认为,朕应该委派给谁呢?”
    在场大臣面面相觑。
    这件事原来只是通知我们,根本不是来与我们商议,至于杨一清是否回朝……虽然看起来此人回京能让朝中老臣势力更加稳固,但要命的是杨一清先前多次表露出支持大礼议的态度。
    也就是说,杨一清就算回来,也不可能为传统文官势力撑腰。
    那召他回来干嘛?
    朱四见文武百官不言,多少有些不悦:“难道就没人能替朕把这位名臣请回来,让大明江山稳固,国势蒸蒸日上吗?”
    张璁走了出来:“陛下,臣举荐,翰林侍读桂萼前去镇江,请杨部堂出山。”
    张璁的话,多少让人意外。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桂萼是张璁在南京的旧识,逐渐通过大礼议对外发表意见,得到皇帝关注,并顺利入翰林院为侍读,张璁让桂萼走一趟,那就是说……张璁想把自己归入杨一清麾下。
    但若杨一清回来,到底张璁和杨一清谁排次居上,这就有说法了。
    本来杨一清一定能压住张璁,但问题是张璁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回头若是被皇帝提拔入阁的话……杨一清一定能压得住这个入朝没几年的进士?
    朱四道:“桂萼?还有不同意见吗?”
    黄瓒走了出来:“臣推荐,礼部朱侍郎前去。”
    又是不出意外的举荐。
    现在多数人都能看出来,朱浩就算不是传统的议礼派成员,也是倾向于议礼派,而皇帝对朱浩的破格提拔,可能有朱浩是唐寅学生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是……朱浩这小子就是个二五仔,以前潜伏在文官这边当卧底,现在只是公开了其真实身份。
    “不好。”
    朱四直接回绝了这个意见,“朱侍郎最近还有很多差事要做,朕对他的任用也愈发多起来,怎可能让他去镇江?这一去,可能就要一两个月,还是让桂萼去吧。”
    在场大臣心里都很奇怪。
    让朱浩出京城一两个月,皇帝就受不了了?
    那以前朱浩去个南京,还三四个月呢,去永平府当知府,也一去数月,甚至皇帝你还发配朱浩去西山煤矿服役两个月呢……皇帝你不会是健忘吧?
    难道说,彼一时此一时?
    再便是派谁去,真有那么重要?不管是朱浩,再或是桂萼,只要杨一清真心想出山,怎么都会接诏。
    不想出山,就算皇帝你亲自登门,也白搭。
    ……
    ……
    朝会结束。
    朱四返回乾清宫,犹自不忘派人传旨,将唐寅召进宫里,同时让另外四名内阁大学士到乾清宫等候。
    这意思是……朕想亲眼见证唐寅入阁这件事。
    等唐寅到来时,都已经是半个多时辰后了,四名阁臣在乾清宫外等候,一个二个脸色都很难看。
    这大年初五,北风凛冽时跑到皇宫里罚站,让人觉得分外悲催。
    乾清宫内。
    朱四对唐寅入阁甚是满意。
    “朕先前在王府的先生,接连故去,如今唐先生你位居宰辅,以后朕有事也能多问询于你。”
    朱四感慨地说道。
    唐寅很想说,你的先生还没死绝呢。
    张景明和袁宗皋是死了,我也快了,但范以宽和公孙衣他们还活得好好的,而范以宽到现在都还没接受征召……非要算的话,朱浩那小子也给你上过课,他更是丝毫也没有要归西的迹象。
    唐寅只是拱拱手:“臣自当尽心竭力。”
    朱四拿出一份奏疏,道:“这是玉田伯回安陆之前,给朕上的奏疏,他对此行安陆的差事,还有不明白之处,此事就交给唐先生你了。”
    唐寅心想,果然被朱浩那小子说中了,皇帝还是把蒋孟载回安陆的差事,交给我来办。
    苦啊。
    “另外,诸位卿家,朕还有些事想问问你们的意见……你们认为,若是杨老部堂回朝,朕应该给他安排如何的差事?”
    朱四问出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要请杨一清出山,却不提前告诉对方要为其安排什么差事,这就好像,皇帝连空头许诺都不做,就想让一个显赫的老臣复出,万一皇帝回来给你安排个低级的差事,这不是给自己的仕途生涯蒙羞?
    你不提前说明给什么官,估计杨一清会有很大的顾虑,不太可能会同意出山。
    费宏对此好像很有经验。
    毕竟他也是新皇登基后,在朱四力主下,派人传召他回朝的。
    费宏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委以阁部重任,方能彰显陛下诚意。”
    几人都看向费宏。
    心里都在想,你费宏是怎么想的?
    杨一清声望别说不在你之下,甚至超过你很多,你让他入阁,你这个首辅都没法当知道否?我们更没法混了。
    毕竟以入阁次序来论,杨一清入阁位居末席,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对杨一清发号施令?
    但费宏就是想以如此方式,明确无误地告诉皇帝,自己并无嫉妒贤能之心,而且他似乎也感觉到,可能皇帝召杨一清回来,就是准备让他们几个接连退下去……让杨一清来当首辅的。
    虽然内阁中,现在有了黄瓒和唐寅两个议礼派。
    但二人在朝中的声望,加起来都还不及杨一清的一成,既然杨一清也支持议礼,显然皇帝想让杨一清回朝主持大局。
    这样皇帝的号召力就更强了。
    唐寅道:“陛下,还是让杨部堂到六部,委任其尚书之职,此乃其擅长之处。况且现在六部中……呵。臣失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