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三国VS古今中外

第一百一十四章 舌辩二张

    
    “鲁中郎是在逼主公与江东世家对立?”
    面对鲁肃的诛心之语,张昭忽然一改前态,开始面现慎重之色,仿佛是才开始正视鲁肃的样子,并同样以诛心之语回敬鲁肃。
    鲁肃见状也慎重回答道:“非是我逼主公与世家对立,而是世家已经站在了主公的对立面,甚至站在了各家诸侯的对立面,乃至天下苍生的对立面,子布先生难道还要我解释黄巾之乱因何而起么?”
    鲁肃跟袁耀经常探讨现今所面对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谈及过世家、农业等问题,所以鲁肃大概知道袁耀的想法,并且也受到袁耀后世一些信息的影响。
    “如今世家的贪婪已无底线,无休止的土地兼并,无休止的剥削平民,把土地、人口和粮食视为脔肉,如此世家至主公于何地?至群雄于何地?至苍生于何地?”
    张昭冷笑道:“鲁中郎其志不小,岂不知欲改变天下,需先平定天下?”
    “呵呵,”鲁肃笑道,“江东世家之祸犹胜中原,不做改变如何跟中原群雄争夺天下,最多不过靠着长江天险的守门之犬耳。”
    张昭皱眉道:“鲁中郎未免太过急切,现在改变便等于得罪江东世家,如此平定江东必将遭到更大的阻力,无法平定江东,又何谈改变天下?”
    鲁肃辩道:“现在我主雄兵尽在丹阳,无论做什么都只是面对一郡压力,若等平定江东,则将面对四郡世家,到时再做该改变难度何止数倍?
    至于平定江东又有何难,吴郡许贡、会稽王朗碌碌无为,严氏兄弟不过贼寇,豫章更是一片乱局,又有何人可阻我征东大军?在下觉得此时改变正当其时。”
    一旁张纮插言道:“鲁中郎眼中只有江东一地乎?若主公针对世家大族的名声传播出去,再言平定天下,岂不是举步维艰?”
    面对二张轮番轰炸,鲁肃气定神闲的道:“主公乃是袁氏嫡子,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论家族影响,天下又有几家能与袁氏抗衡?
    所以,面对世家问题,主公完全没有必要像他人一般谨小慎微,子纲先生还是莫要危言怂听了。”
    “哼!”张昭又复言道,“看来鲁中郎是打算学那商鞅变法?”
    鲁肃作揖遥拜上天,以示尊敬先贤,然后才对张昭道:“在下不过想劝劝江东世家识识时务而已,可比不得先贤旷世之功。”
    张纮接道:“鲁中郎何必自谦,商鞅变法也是先从《垦草令》开始,阁下之‘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不知鲁中郎可还记得商鞅之下场如何?”
    “车裂而死。”鲁肃正色答道。
    张纮抚须道:“如此,鲁中郎是想步商君后尘?”
    “哈哈哈,”鲁肃大笑起来,“若能重整天下,车裂又何足道哉!”
    “……”
    鲁肃忽然豪气侧漏,二张被震慑的竟然一时相顾无言。
    袁耀也被鲁肃气概惊讶得心情澎湃,精神抖擞,不禁为有这样的属下感到庆幸不已……
    “咳咳……”
    袁耀先缓过神,出声提醒后,转头对二张道:“世家之事事关重大,非一言而定之,二位先生勿急,一路辛苦,还是暂且休息吧。”
    “诺。”
    二张闻言拱手一礼,然后起身向门外行去,但没等到门口,张纮却又转身来到鲁肃面前,正色一礼道:“鲁中郎有慷慨赴义之胸襟,在下佩服。但吾等之争,不过是‘先平定’或是‘先改变’;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
    不过在下还是以为‘先平定’易于‘先改变’,还请鲁中郎三思。”
    鲁肃还礼道:“先生客气,在下铭记。”
    张纮点点头,又对袁耀一礼后,才跟张昭出门而去,然后堂上只剩袁耀和鲁肃二人……
    “子敬为何将粮行之事揽在自己头上?”袁耀首先开口问道。
    鲁肃闻言稍作沉思,然后面现感慨道:“当初主公招募属下时,曾经将属下比作管仲,那时肃还曾暗中得意,如今才知自己愚钝不堪。
    粮行之事属下之前虽然心有疑虑,但却未曾想得通透,直到妫览谋反才恍然大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属下在察觉风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次一劳永逸的机会。
    主公经常同属下探讨时事,其中提及的粮行和农业改革的配合之法,属下也深感赞同,在地广人稀的江东实乃良策。
    但此法如同变法,必将得罪主公所言之‘既得利益者’,所以变法者的名号绝不能放在主公头上,否则将陷主公于众矢之的。
    属下无能,做不了管仲,但却愿做主公之商鞅,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为主公留一些挽回之于地。”
    “……”
    袁耀彻底明白鲁肃的想法了,他竟然甘愿做挡箭牌,替袁耀挡下一切改革的副作用。
    要知自从商鞅开始,历代变法者都是不得好死的。
    因为变法都是从既得利益者那里抢夺资源,而既得利益者又都是当时最有权有势的那一批人,所以变法是最得罪人的活,只要变法者一朝失势,必遭猛烈的报复,甚至已经和不得好死划上了等号。
    而袁耀之前一心想着改革,却忘了改革的副作用是需要有人承担的,若是由他自己来承担的话,那么即便成功也会因为得罪人而得到一个“暴君”的名号,运气好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吞下改革的副作用后,将遗泽留给了汉朝;
    运气不好就会如隋炀帝那样被臣子背叛砍死,最后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同样自己吞下苦果,将改革好处都留给下一个朝代,也就是唐朝。
    所有人都说汉唐盛世,但却不知若没有秦隋两朝“暴君”作为改革者为其作嫁衣,哪轮得到他们坐享其成。
    或许是因为被后世改革的好处弄晕了头,袁耀之前一门心思的寻思怎么改变,不由自主的追寻秦始皇和隋炀帝的苗头却不自知,如今被鲁肃提醒才惊得一身冷汗。
    而鲁肃明知变法者的后果如何,却依然义无反顾的打算替袁耀顶杠,这让之前还有点埋怨鲁肃越权的袁耀情何以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